第264章 長江天險
建文二年三月三十,在春季的最後一天,北平上空忽然開始焦躁起來。
俯瞰地表,兩支大軍於清晨時分列陣相對於白溝河。
白溝河北,戰旗獵獵,號角長鳴,烏壓壓的延綿數裡,一眼看不到邊,在他們身上那明晃晃的甲胄襯托下,這一隊伍仿佛一道矗立在白溝河北的鐵壁。
白溝河南,同樣的大軍出現,他們身披同樣的鎧甲,手持同樣的兵器,排列成整齊的方陣,卻冷眼看著河北的大軍,宛如一道橫亙在河南的巍峨長城。
河陽城,這個依托白溝河而修建的城池,在宋遼對峙時曾發揮過巨大作用。
時隔四百多年,它再度發揮作用,成為了南軍可以依靠的城池,而北邊的燕軍則是站在空曠的河北地。
白溝河寬不過一裡,但卻隔絕了兩軍,成為了橫亙在兩軍中間的一道‘城牆’。
誰要發動進攻,就先得衝破這道‘城牆’,而連接這道‘城牆’的所有橋梁,都已經被吳高、徐凱下令摧毀。
“這數量,恐怕不下十萬,燕逆這是把能帶出來的都帶出來了。”
河南岸,都指揮使胡觀眺望北岸燕軍陣仗,表情凝重。
雖然隔著很遠,可他依舊能看到不少烏壓壓的馬群。
“聽聞韃靼國公趙脫列乾率領數萬部眾南下歸附燕逆,燕逆手中可用騎兵,恐不下二萬餘,與之交戰,必須依托水網,限其四蹄。”
吳高將手握在劍柄上,表情同樣凝重。
不過,相較於朱棣,吳高還是覺得朱高煦帶給自己的壓力比較大。
他與朱棣交手,起碼能短兵相交,勝負在五五之數。
可若是與朱高煦打,遠了他拿炮打你,近了他又安排輜重車與火銃搭配,一邊得和他短兵,一邊還得防備他的火器,著實頭疼。
“算算時間,曹國公眼下應該到滄州了。”
吳高看向漸漸明亮的天色,推算著李景隆何時能到達前線。
與他一樣,河對岸的朱棣也在推算李景隆何時能到前線。
“算算時間,李九江北上的七萬大軍,應該還需要五天才能抵達此處,俺們得在五天內擊垮吳高才行。”
朱棣抓著大胡子,在他身邊多了許多生麵孔。
自全殲陳暉、滕聚所部後,得知李景隆回防,他立馬率領大軍撤回北平,同時接受了韃靼國公趙脫列乾的投降,整編出了七千騎兵。
這七千騎兵加上前番的三千小達子營,也有萬騎之多了。
加上他原本的騎兵,以及俘虜陳暉、滕聚的騎兵,現在的他光騎兵就有兩萬六千餘人。
在他身後,還有五萬馬步兵,六萬步卒,合計全軍十三萬六千人。
“殿下,若是我們能在此擊敗吳高,那南軍數量就驟降至二十萬,難以與我軍爭鋒了。”
朱能開口的同時,一旁張玉也說道:
“如果真的能擊敗吳高,屆時隻要我軍渡過白溝河南下,完全可以和青州的二殿下配合,在北平廣袤平原上,將李景隆所部二十萬大軍包圍。”
張玉開口同時,丘福也追隨道:“聽聞李景隆這次未與二殿下交手就北上,隻留下李堅和南邊的盛庸那十萬兵馬來防備二殿下,屆時我軍南下,二殿下恐怕也能拿下不少城池,我軍可以以魯東三府為糧倉,進而拿下徐州、直逼淮安。”
行軍打仗不是看誰的大軍強大就能征服,而是要看誰的後勤做的更好。
曆史上燕軍南下多次不成,不敢深入的原因就是沒有穩定的糧倉。
可眼下朱高煦拿下魯東三府大半之地,等到九月就能收獲數百萬石糧食,完全可以支撐燕軍進攻徐州,逼近淮安的計劃。
對此,朱棣也十分高興:“老二速度應該比我們快些,說不定等我們打完這一仗,老二都已經拿下青州府和兗州府了。”
“到時候,俺們再拿下徐州,南邊的淮河便不足為慮了。”
他們侃侃而談,暢想著和朱高煦彙合,一路打下徐州、拿下淮安。
隻是在他們的注視下,南軍的隊伍突然騷亂了起來。
“怎麼回事?來了援兵?”
朱棣拿著從王義那裡“借”來的單筒望遠鏡打量南岸,雖然看不清楚,但可以看到一支輕騎隊伍出現在了南岸。
“李九江到了?”朱棣愕然,因為能率領輕騎抵達河陽的,隻有李景隆、俞通淵、平安幾人,而幾人都跟著李景隆活動。
“這不可能吧?”朱能聞言不敢置信:“從德州到此處足有四百裡,哪怕是上直精銳,也得五天才能趕到。”
“俺也不信,可那架勢一看就是李九江。”
朱棣拿著單筒望遠鏡,好似一個偷窺狂,不斷窺探南軍情況。
一旁的諸將很是著急,朱能更是直接道:“日後見了二殿下,得為弟兄們多討要幾個望遠鏡才行。”
“這李九江看架勢很著急啊……”
朱棣看著那隊輕騎抵達就開始視察江防,頓時樂嗬了起來。
他還以為李景隆被他的大軍給嚇到了,想著如何防守自己,卻不想此刻的李景隆滿腦子隻想著進攻。
“國公,您如此著急為何?”
吳高與胡觀二人緊跟著李景隆,不解他為什麼著急檢查江防,著急去看被破壞的橋梁。
麵對二人詢問,狂奔兩日的李景隆顧不得臉上狼狽,掃視四周後才凝重開口:“渤海庶人輕裝突襲了淮安,如今已經渡過淮河,按照前幾日的速度來看,眼下恐怕已經快要進入揚州府境內了。”
“這……這……”胡觀愕然,吳高也是如此。
饒是他曾與朱高煦交過手,卻也沒見過朱高煦這麼瘋狂的一麵。
輕裝突襲淮南,打到淮南又如何?
沒有輜重和火炮,他能打下揚州城嗎?
揚州城高二丈,寬三丈,即便是用艦炮來炮擊,也難以在短時間內破城,更彆提就算拿下揚州,造船也需要幾個月時間。
幾個月的時間,都夠雲南、甘涼的沐春、宋晟勤王了。
“想來他是有所依仗,來此地的路上我接到了沐陽塘騎的加急,其中渤海庶人之所以能快速拿下雲梯關,首功便是上百艘戰船的火炮。”
“如果他想,完全可以拆卸部分火炮走陸路去進攻揚州,吸引長江水師馳援揚州,而後派渤海水師突襲長江口。”
“因此,我已經派人給盛庸、陳瑄送去了消息,不管朱高煦如何舉動,他們不得離開長江口半步。”
李景隆來時路上已經想清楚了,朱高煦無非就是想要吸引長江水師注意去馳援揚州,然後突襲江口。
儘管這很難辦到,但隻要有一點可能,李景隆都得伸出手將它掐滅。
“賊軍數量,恐不下十萬眾。”
李景隆眺望河北,表情凝重。
最壞的事情發生了,朱高煦輕裝突襲淮南,朱棣傾巢而下白溝河,南軍陷入了兩麵作戰中,並且南北跨度超過千裡。
這樣的距離,即便是八百裡加急,也需要一天半的時間才能將消息送到他的麵前,傳遞回去又是一天半。
一來一去三天時間,足夠改變很多東西。
“修複渡口和狹隘處的石橋需要多久?”
李景隆詢問吳高,吳高聞言卻遲疑片刻,而後推算道:“大約五天。”
“五天……”李景隆聞言緊皺眉頭,可最後還是揮手:“修複渡口,另外派步塘沿白溝河布置,燕逆馬群甚多,完全可以沿河搜尋突破口,我軍為步卒,行動不便。”
“下令將所有挽馬、乘馬集中起來,交給兩萬兵卒乘騎。”
李景隆將全軍馬匹集中,進而組建為馬步兵。
這麼做,可以說是拋棄了十萬人的機動性,但眼下他必須這麼做。
有白溝河作為阻礙,朱棣即便要渡河,也隻能是一批批渡河,不可能十餘萬大軍全數渡河。
如此一來,兩萬人的作用就很大了。
很快,吳高按照李景隆的交代開始操辦,不多時一支不足兩萬人的馬步官兵被組成,他們開始沿河搜尋,而這一幕也被燕軍搜尋的騎兵所偵查,並傳回給了朱棣。
“李九江這小子果然不好對付……”
得到消息,朱棣抓了抓自己的大胡子,顯然對突然抵達前線的李景隆感到了棘手。
不過哪怕李景隆抵達,卻也無法阻止他渡河決戰的決心。
隻要這一仗打完,屆時老二配合好自己,自己擔任主攻,頂多一年就能打到揚州,利用揚州船廠造船渡江而下。
朱棣誌得意滿,不再在意李景隆的舉動,而是讓麾下騎兵搜尋可以渡河的地方。
“一…二…三!”
“用力推!”
在朱棣與李景隆二人角力時,已經打到淮河以南的朱高煦卻正在率領大軍前往揚州的路上。
並不寬闊的土路上,挽馬艱難拉拽著一輛輛炮車。
淮南河網密布,官道雖然有五丈寬闊,但道路不算平坦,炮車行進速度不是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