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闔宮焚燃(1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3655 字 9個月前

第274章 闔宮焚燃

“要死咧你!搶什麼槍!”

“沒錢就滾開啦,彆耽擱我們買東西啦!”

“娘!你在哪?!”

“來了來了啊!”

四月十六,京城被圍第四日,與京城上空的嘈雜聲相似,整個京城此刻都亂糟糟的一片。

物價飛漲厲害,即便是一些上直百戶官、千戶官的家庭,但凡底子薄些,也過得不比尋常兵卒家中好到哪裡去。

武官、文臣、勳貴和皇家、宗室都在哄搶各類物資,從河柴到柴米油鹽,幾乎所有商品價格都翻了不止五倍。

小民為生存,隻得試圖去砍伐官道上的樹木,然而就算如此,那些官道上的樹木早就被官員們以各種名義砍伐。

整個京城之中,除了紫金山和棲霞山的樹木無人敢動,其餘地方幾乎不見樹木。

正是如此,才能保持京城有炊煙升騰而起。

眼見局勢無法控製,朱允炆無奈想到了錦衣衛,並派幾名錦衣衛趁夜色溜出京城,將他所寫的勤王詔書,詔令天下……

【朕奉皇祖寶命,嗣奉上下神祇,渤海不道,擅動乾戈,虐害萬姓,屢興大兵致討。今諸將失律,寇兵侵京,意在篡逆,爾四方都司、布政司、按察使及諸府衛文武之臣,聞國有急,各思奮其忠勇,率慕義之士、壯勇之人,赴闕勤王,以平寇難,以成大功,以扶持宗社。】

【嗚呼!朕不德而致寇,固不足言,然我臣子其肯棄朕而不顧乎?各儘乃心,以平其難,則封賞之典,論功而行,朕無所吝。故茲詔諭,其體至懷!】

“文章倒是不錯,方孝孺寫的吧?”

揚州城萬壽山渡江渡口上,朱高煦拿著這份出現在鎮江府境內諸縣的勤王告示,忍不住發笑詢問。

“回殿下,正是……”

崔均笑著回應,同時也說道:“這告示估計是錦衣衛弄得,不過剛剛張貼就被鎮江知府派人清理乾淨了。”

說罷他看了看遠處的揚州,又看了看己方的兵馬,不由笑道:“這盛庸看來是真的無能與殿下交手了,不戰而勝,殿下這手玩得好。”

“嗬嗬……”朱高煦也順著崔均的目光看去,隻見揚州江淮兵團的營盤冷冷清清,連操練都保持不了了。

這倒是很正常,一大堆武官的父母親人在京城,武官不願意打,誰能逼著他們打?

倒是他們不敢打,朱高煦可要渡江而去了。

“神機營準備收拾,上船吧!”

朱高煦將那告示丟到了一旁的火盆中,抬頭便向渡口走去。

為了保障有足夠的人可以抵擋南軍突襲,所以朱高煦最後留下的是神機營,並且讓崔均先將馬運到了鎮江。

如此一來,船隊就可以運載更多的人。

即便沒了馬匹,但因為不需要折返,因此倒是可以直接乘船到鎮江,就是速度慢上兩個時辰。

隻是對於朱高煦來說,兩個時辰完全不算什麼,現在的他即便再怎麼慢悠悠地前往京城,也不會出現任何援兵來救助朱允炆。

“彭!!”

幾乎在朱高煦率領神機營登船的同一時間,盛庸也得到了朱高煦在渡江的消息。

隻是眼下的他除了砸一砸東西外,似乎也沒什麼可能做的。

江淮這六萬餘人過不了江,更攔不住朱高煦。

這兩日他們不是沒有組織進攻,但都被朱高煦以輜重車、火炮、火繩槍、長槍陣的方式擊退。

士氣低落的大軍已經無力發起衝擊,橫過來連成一片的輜重車更是阻礙了在京騎兵的衝鋒,致使他們所有一切都成了無用功。

他們隻能在這裡眼巴巴的看著,目送他渡江而去。

“他這一去,京師危矣……”

盛庸除了痛苦感歎,什麼也做不了。

隻是連這句話他也沒說對,因為朱高煦都還沒到江南,京城便已經徹底亂了起來。

“賊兵以渡江南甚重,外郭城外有兵馬不下三萬,請陛下撤回外郭城守軍,返回防守內城!”

“臣等附議!!”

正午、武英殿裡,在朱高煦還在忙碌著渡江時,群臣已經上演了利己的舞台劇。

外郭城的二十餘萬百姓毫無疑問成了被拋棄的對象,儘管他們說的很對,可朱允炆卻還是為自己的無能感到絕望。

“那可都是天子腳下之民啊……”

他近乎絕望的看著群臣,群臣也麵麵相覷,最後黃子澄站出道:“陛下,此事無可奈何,隻有在擊退賊軍後蠲免百姓賦稅了。”

“……”朱允炆緩緩閉上雙眼,無力伸出手擺了擺:“由黃先生草擬旨意吧……”

“臣領命!”黃子澄作揖應下,隨後開始將駐守在外郭城的守軍按照精銳程度逐一撤回內城。

十萬壯丁和四萬兵馬司的衙役,以及不到萬人的上直精銳……

這十五萬人馬看似很多,平分到外城卻隻能做到每門七八千人。

因此當上直精銳和兵馬司的衙役開始陸續撤走,壯丁們立馬就意識到了不妙。

膽子大的開始直接逃跑,膽子小的則是在撤退路上逃跑。

總之,當京城暮鼓作響,十五萬兵馬隻撤回了不到十萬人,半數以上壯丁逃跑,甚至包括了許多上直、兵馬司的兵卒也是如此。

負責京師城防的齊泰無可奈何,隻能將這十萬人分彆布置在內城的十三座城門處,並給十三座城門各自安排了守將。

徐增壽負責神策門、金川門、鐘阜門這三道北門,其餘城門則是交給有經驗的武勳們各自駐守。

隻是當他們趕到城門處時,看著那幾乎如同遊勇散兵的兵卒,實在不知道應該如何守住京城。

“唏律律……”

十七日清晨,慢慢悠悠抵達鎮江並趕來的朱高煦終於抵達京城外的麒麟門。

不過此刻的麒麟門已經被孟章給接管,而朱高煦也看到了許多被關在城門內,眼巴巴看著自己的百姓。

“看來我這大兄是棄了百姓,保衛他的京城去了。”

朱高煦調侃著朱允炆,不過他並不覺得奇怪,畢竟朱允炆就是這樣的人。

要他為了十幾二十萬外城百姓而放棄最後的希望,這可真是太難為他了。

“殿下,這群百姓都是等著禁令解除,想著出城砍伐木柴做飯的。”

孟章在馬背上解釋了一句,朱高煦卻輕笑道:“出城不行,讓他們多等一日吧。”

“是!”孟章也笑著點頭。

他們二人能笑得如此輕鬆,是他們知道眼下京城已經人心浮動,根本守不下來。

不提徐增壽,單單說其它城門,恐怕就沒少有小心思者。

“傳令三軍,進入京城後嚴守我軍‘三軍八紀’,若有犯者嚴加處理!”

“末將領命!”

朱高煦開口,孟章應下。

隨後,他眺望那盤臥卻一眼看不到邊的京師外郭城,意氣風發的揮手下令:“進城!”

很快,數萬渤海軍在塘騎的消息傳遞下,開始走不同的城門進入京城。

他們騎著漠東的兀良哈馬,如潮水湧入京師外郭城。

按照常理來說,朱高煦應該走北邊的觀音門,直接抵達金川門是最快的,然而他依舊走了麒麟門,因為他得去紫金山祭拜老朱。

朱允炆舍棄了外郭城,其實就是舍棄了棲霞山和紫金山,也就是舍棄了皇陵。

朱高煦去紫金山祭拜,就是為了刺激刺激這個家夥。

他最好知道羞恥,自己找個辦法死了,免得讓自己染上擅殺皇帝的惡名。

“停!”

大軍進入京城十裡,朱高煦便抵達了紫金山下,見到了神道。

他翻身下馬,僅僅帶著孟章、塔失等人便向著山上走去。

孝陵衛被朱允炆撤走了大半,最後的在京萬餘精銳中,有半數就是他們,留下了的僅有不到千人。

眼見朱高煦來,他們乾脆就投降了,因此朱高煦這一路暢通無阻,很快就走過了四方城、石像、翁仲、文武、金水等具有標誌性的建築,並最終抵達孝陵明樓。

“你們在外候著吧。”

朱高煦轉頭吩咐了一句,最後跨入明樓之中,走在那金磚之上,看著那高高懸掛的朱元璋畫像,與後世那幅圓月臉的畫像相同。

“爺爺,乖孫來看您了。”

朱高煦話裡透露著調侃,同時自顧自從一旁取出祭祀所用之香點燃,畢恭畢敬的五拜三叩,最後把三炷香插好。

“您看孫兒來得意氣風發吧?”

朱高煦的笑容都憋不住,恨不得拿起他心愛的琵琶就高歌一曲。

從洪武二十六年冬,等到了洪武三十三年夏,天知道他等了這一天多少年。

現在好了,終於得償所願了!

想到這裡,朱高煦心情就止不住的好,走在這明樓之中哼著小曲,四處走走看看,瞧瞧比當年老朱帶他來時多了些什麼。

不過具體看了看,倒是也沒多什麼,畢竟老朱的遺願是簡葬,朱允炆在這點倒是選擇性聽話了,還真沒陪葬什麼貴重東西,貴重東西都留給他自己敗了。

“爺爺,過幾日等我爹回來看您,孫兒走了。”

朱高煦搖頭晃腦的離開,這副模樣讓孟章等人大為新奇。

他們還從未見過自家殿下這般孟浪的樣子,想來是心底十分開心。

“孟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