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將在!”
下到四方城,朱高煦轉頭吩咐了孟章:“休息一夜,明日清晨等火炮抵達,準備接手城牆。”
“末將領命!”孟章作揖應下,朱高煦也在孝陵不遠處的一處鎮子找了間空曠的院子住下,同時寫了封信給京城內的朱允炆。
信中意思簡單,朱高煦先是重提了一下老朱生前與朱允炆說的一些事情,又提了朱允炆是如何答應他的,可又是如何做的。
其次,朱高煦又提起了朱允炆擅自發放寶鈔,致使寶鈔再次崩壞,以及他逼死自家叔叔,廢了五個叔叔的事情。
當然,最後朱高煦還是給了朱允炆一點麵子,幫他解釋說蠱惑他的人是齊泰、暴昭、黃子澄幾個人,如果願意清除佞臣,下罪己詔,那還是一個‘明君’。
到時候隻要等朱棣南下,他這個做兒子的也會選擇聽父親的話,該撤軍撤軍。
末了,朱高煦還補充了一句,說自己去了一趟紫金山。
其中太祖高皇帝的陵寢被打理的不錯,可興宗皇帝朱標的墓就不是很好了。
身為子侄,自己親手幫朱允炆拔了一些朱標陵墓四周的雜草,不至於變得荒蕪。
這封信,前半部分基本都是真的,後麵關於朱標的陵墓,則是朱高煦刻意調戲朱允炆,明眼人都能看出,朱允炆也不例外。
“豎子無禮!!”
“嘭!!”
乾清宮內,穿著中衣的朱允炆宛若癲狂,在黑夜裡將桌上台燭打翻,火光點燃奏疏。
身旁的李權與宮女們連忙來滅火,馬皇後則是抱著被嚇得不輕的朱文奎,輕聲哄著他。
虛五歲的朱文奎還不知道自家正在遭遇什麼禍難,隻能躲在自己母親懷裡一個勁的哭。
聽著耳邊的哭聲,朱允炆癱坐在地上,瞧著被焚毀的那些奏疏,心裡無比絕望。
他坐擁數十萬大軍,卻不見一支前來勤王救駕。
那盛庸帶著六萬人,卻連阻攔朱高煦渡江都做不到,以至於讓朱高煦親自到城外羞辱自己。
整整一夜,朱允炆從被人從地上扶起,再到坐在榻上,他是如何度過的已經不知,甚至連馬皇後如何安撫他,他也未曾聽進去。
隻是翌日,將他叫醒的不是京城的晨鐘暮鼓,而是凶猛沉重的炮聲。
“轟轟轟——”
炮聲如雷霆,自東西打來。
距離朝陽門距離不過裡許的宮城能清楚聽到那密集的炮聲,那炮聲也催促著朱允炆更衣向著武英殿走去。
晨鐘聲被炮聲掩蓋,整個京城亂成了一鍋粥,所有人都躲在家裡不敢出來。
渤海軍從長江和陸地,自東西發動艦炮和野戰炮、攻城炮打擊。
這些鐵炮彈對於青石壘砌的內城城牆來說並無太大的殺傷力,可它們卻足夠將城垛打垮,暴露出後麵的守軍,致使守軍不敢冒頭。
當然,炮擊的更主要意義,還是讓整個京城感受到那種末日之下的壓抑,逼迫更多人想著投降。
三月十八日卯時,頂著炮聲,朱允炆來到了奉天殿前的金台坐下,可出現在他眼前的大臣不過百來人,僅有平日的十分之一。
“陛下,臣請旨與渤海郡王議和,朝廷可將河南、徐州一並封予渤海國。”
人群之中,黃子澄倒沒有跑路,而是繼續守在朱允炆身邊,頑固的諫言。
“賊軍已經兵臨城下,恐怕不會同意。”
暴昭臉色慘白,而齊泰不在此處,他正在主持防務。
倒是方孝孺,被朱允炆委以重任,舉薦弟子通通委任為官的他卻也沒來參加此次朝會。
“京城已經被重重圍困,難以脫身,此時再議和還有何意?”
經過昨夜,朱允炆倒是看開了不少,他對著群臣道:“國君死社稷,義之正也……”
“陛下!!”聽到朱允炆說這種話,百餘名臣子紛紛嚇得跪下。
倒是朱允炆臉上居然還能露出笑容:“朕臨終徘徊,還能有臣子相伴,亦不寂寞。”
“請陛下三思!朝廷還有機會!”
黃子澄聲嘶力竭,可朱允炆卻搖搖頭:“朕誌決矣!”
說罷,他站起身來,踉蹌著走向了內廷。
“陛下!!”黃子澄等人哭嚎著朝著他離去背影作揖叩首,不多時也四散而去。
誰都知道,京城恐怕撐不住了。
他們開始逃命,企圖躲過渤海軍的搜捕。
與此同時,遭受炮擊的朝陽門守將李忠、張廣被打得抬不起頭,隻能躲在城牆根,還得舉著盾牌,防止被城牆上落下的碎石打到。
“這怎麼打!渤海軍在二裡外打我們,我們拿什麼打?!”
張廣舉著盾牌謾罵,同時看向一旁苦著臉的李忠:“我記得伱與渤海郡王關係甚好,不如趁這個時候投了他。”
“我……可城門處有王指揮使。”李忠猶豫著,但張廣聞言直接拔出刀:“爺們去幫你詢問,若是他不願意,我便替你辦了他,你若升官受了拔擢,彆忘了我這好兄弟。”
“這這這……”李忠沒想到張廣脾氣那麼大,可不等他說完,張廣便帶著自己的百來號人向著朝陽門甬道走去。
李忠見狀,連忙點齊自己的弟兄,緊跟而去。
隻是待他跑到甬道的時候,張廣已經手刃了指揮使王珂,正用粗布擦刀。
“開城門!不打了!”
“娘地,發一堆寶鈔,柴都買不起,打他娘的頭!”
“開城門!”
炮聲中,朝陽門緩緩打開,李忠和張廣二人脫了甲胄,赤膊上身走出了朝陽門。
“停止炮擊!!”
“嗶嗶——”
陣地上,當拿著望遠鏡的孟章看到朝陽門打開,他立馬詫異的吹響了木哨。
“怎麼回事?不是說四公子在北邊的金川門嗎?怎麼朝陽門先開了?”
站在孟章身旁,徐晟一連三問,可孟章一個都解答不了。
“去把他們帶上來,看看什麼意思。”
他指揮一隊騎兵上前詢問,不多時赤膊上身的張廣和李忠就被帶到了陣前。
麵對孟章,二人解釋了自己為什麼開城門,然後張廣開始利用朱高煦給過李忠一吊錢來攀關係。
“我弟兄李忠曾受過殿下一點恩惠,雖說殿下出手大方,可能不記得我家弟兄,可我家弟兄始終記得,因此今日特來報恩。”
張廣拉出了李忠,孟章也詫異看向他:“我家殿下如何恩惠你?”
“升百戶官時給了一吊錢,讓我請弟兄們吃頓好的。”李忠紅著臉說出這句話,可在孟章聽來,這不就是自家殿下在京城時最喜歡乾的事情嘛。
“去詢問殿下是否記得一個叫做李忠的人,把這裡的事情告訴殿下。”
孟章與徐晟交代,徐晟也不含糊,調轉馬頭就去陣後詢問朱高煦。
朱高煦坐在後方,還在詫異為什麼炮聲停了那麼久,卻見徐晟疾馳而來。
由於土地濕滑,戰馬打滑之餘,差點來了個踉蹌,好在徐晟穩住了戰馬。
“殿下,朝陽門被兩個千戶打開了,那兩人說認識您,一個叫李忠,說拿過您的錢,來報恩的。”
徐晟咧著嘴大笑,原本他們是準備炮擊東西兩城來吸引注意,然後用騎兵北上接管金川門,現在看來沒有這個必要了。
“李忠……”
朱高煦皺眉起身,揉了揉眉心後才道:“好像是有這麼一個人。”
“那要直接進城嗎?”徐晟聞言喜出望外,畢竟拿下朝陽門後一裡就是紫禁城了。
“派隊弟兄去試試路,這還用我教你們?”
朱高煦瞥了一眼徐晟,然後走到一旁的兵卒身邊接過馬韁,翻身上馬。
不多時,他帶著徐晟返回了陣前,也見到了赤膊上身的張廣和李忠。
這一看,他才認出這兩人是誰。
“我記得,你們倆當初在江東門負責招待我去龍江船廠對吧。”
“賤名入了殿下耳,勞煩殿下還記得,我等慚愧……”
張廣倒是能說會道,一旁的李忠雖然不會說,不過朱高煦對他的記憶反而深些。
“都是弟兄,沒有什麼低賤的說法。”
他安撫了二人,然後開口道:“雖說我記得你們,但你們是否真的有心獻上朝陽門還得另說。”
“我現在給你們派一百人,一刻鐘後沒什麼事情發生,我便派大軍入城,記你二人首功。”
“謝殿下信任!!”張廣與李忠連忙作揖,他們也都記得朱高煦不喜歡人叩首。
不多時,他們二人帶著百餘名渤海兵卒進入朝陽門,開始接手最為重要的城門和城樓。
直到一刻鐘後,確定沒有任何變化後,朱高煦才讓孟章、徐晟指揮大軍入城。
朝陽門湧入渤海軍的消息被一些百姓看到,消息開始傳開。
待傳到紫禁城時,已經是半個時辰以後了。
整個紫禁城裡,搶奪皇家珍寶的宮女太監不計其數,除了少量忠心的人還陪在朱允炆身邊外,其餘人都已經找好了下家。
隻是不多時,不知道宮裡哪裡著了火,一股火煙味在宮中傳開,為這紫禁城內的混亂再添一分色彩。
《渤海紀事本末》:“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上遣中使出帝屍於火中“
《明世宗實錄》:“遂闔宮自已焚燃。上望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屍於火中,還白上,上見大哭曰:‘弟清君側乃為救兄,兄何故也’“,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