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貓哭耗子
“大兄何故啊!!!”
東華門甬道內,當朱高煦一邊哭嚎,一邊策馬狂奔的時候,跟在他身後的孟章、塔失等人一臉懵。
“殿下怎麼了?和那皇帝關係那麼好嗎?”
塔失看向孟章,孟章也覺得有些頭疼,但還是解釋:“總得裝裝樣子。”
“現在笑的最開心的估計就是殿下了。”徐晟開口,但被孟章瞪了一眼,連忙閉嘴。
眾人剛進朝陽門不久,還沒抵達東華門,結果就聽到了朱允炆自焚於乾清宮的消息。
得知消息的他立馬人衝入東華門,但見沿路沒有守軍,還有宮女太監試圖帶著宮中寶物出逃,他立馬下令封鎖宮城,自己一路哭嚎著向乾清宮門而去。
數百騎兵跟隨他在這皇宮之中馳騁,最後抵達了還在冒著火煙,但是看模樣已經被熄滅火焰的乾清宮門外。
“大兄可救出?”
朱高煦翻身下馬,看著跪在地上的一眾太監,那群太監聞言紛紛啜泣:“陛下已經……”
“大兄啊!!”
朱高煦聞言便哭嚎起來,同時連忙踢翻兩個太監:“還不去尋找棺槨收斂,怎可讓大兄天子之軀躺在廢墟之中?”
“奴婢這就去,這就去!”
幾名太監這才反應過來,連忙去幾筵殿準備棺槨,同時帶人將乾清宮內的屍體都運了出來。
一共有三具,幾乎已經被燒得認不出模樣。
好在朱高煦跟著吉林城的軍醫們看過不少屍體,而且從屍體上殘存的不少服飾花紋來看,應該是朱允炆和他的皇後。
不過還有一具是誰,他就不是很清楚了。
“此乃掌印太監李權。”
一名太監眼見朱高煦不認識,連忙為其解釋,而朱高煦聽後卻有些牙疼,但還是哭嚎道:“我那侄兒呢?”
朱允炆有一個虛五歲的娃娃朱文奎,朱高煦更在意他的去處。
“陛下自焚前,將太子托付給太後了,如今正在仁壽宮,可要將太後與太子請來?”
太監獻媚開口,朱高煦卻皺眉嗬斥:“不必,好生看管,不要讓他們出了岔子。”
朱高煦可不想這群人自作聰明把呂氏和朱文奎給弄死了,然後安插罪名在自己頭上。
自己可是一身白衣,十分乾淨,明明是朱允炆自己自焚的,可不是自己逼他的。
“奴婢領命……”
太監應下,朱高煦聞言也頷首道:“今日起你負責宮城的事情,依舊按照洪武舊製,但凡我聽到你為非作歹……”
“奴婢不敢!”太監連忙開口,朱高煦也瞥了他一眼,然後轉身看向孟章、徐晟等人。
“所有弟兄接手在京城防,我暫居外城大教場。”
“此外,孟章你寫一份《佞臣冊》,將蠱惑我大兄,害我家人相殘的佞臣都抓起來。”
“派人去請原戶部尚書鬱新暫理朝政,工部右侍郎黃福拔擢為工部尚書,戶部左侍郎夏原吉為吏部尚書。”
“責令在京兵馬儘數放下兵器投降,令江淮盛庸、平安、俞通淵、吳高、李堅等人儘數交出兵權,進京聽任。”
“再令曹國公李景隆交出兵權給亦失哈,與安陸侯吳傑、都督徐凱南下進京。”
“最後,派人請我爹南下……”
“是!”孟章愣了愣,但還是作揖應了下來。
見他應下,朱高煦也轉身上了馬,不再看朱允炆的屍體。
他可不認為朱允炆能搞出什麼假死的戲碼,尤其是讓自己皇後和彆人一起假死,留下自己娘親和兒子給自己。
天下已經安定,現在的他就是等著自家老爹南下把臟水接下。
至於這內城,自己可不能這麼待下去,還是去外城大教場安全些。
思緒間,朱高煦已經帶人出走宮城,往南邊大教場趕去。
同時,各城守將聽聞皇帝自焚,紛紛棄了兵器投降。
黃子澄、齊泰等人被抓時正在組織鄉勇,倒是方孝孺、暴昭等人被抓時一個個的都在府邸裡蹲著。
對於這群人,朱高煦也懶得見他們,反正讓孟章抓人封府,除了日常吃食和柴火滿足外,基本都被圈禁起來。
京城四日的亂象,僅僅一日便被渤海軍維持回了原貌。
有朱高煦三申五令在先,哪怕是沒有什麼文化的女真八衛也不敢亂來,隻是按照孟章的吩咐抓捕建文期間以“舉薦製”登上廟堂的文官,以及他們牽扯出來的其它官員。
在京武官兩千四百餘人,文官三千六百餘人,基本有三分之一全部遭到牽連。
此外,經過渤海軍三申五令,卻還敢抬升物價的商賈也被儘數抄家懲辦,試圖從宮城偷盜物品出宮的太監全部杖斃,宮女被扣留教坊司,京城十二樓(官妓)被勒令閉樓。
一時間,整個京城恢複了祥和,上遊被楊展堵截的大批河柴也通過秦淮河運至京城內,以正常市價出售。
第一日百姓們還人人自危,但隨著第二日開始,眼看渤海軍沒有找平民的麻煩,居住的地方也都是城牆箭樓或者街道的帳篷後,百姓們也開始大膽的繼續自己的營生。
“府庫確實充裕,仗打成這樣也難怪憋屈。”
大教場,熟悉的院子內。
當朱高煦把手中文冊丟到麵前的桌上,在他麵前已經擺好了上百本文冊,並且都已經被他翻閱。
站在他跟前,孟章、楊展、崔均、徐晟、陳昶、塔失等人等待他訓話。
朱高煦知道,爵位什麼的可以等等,但賞賜絕對得發,渤海軍這一路南下基本很少拿到賞賜,但朱高煦都記下了。
“孟章,我差弟兄們多少東西了?”
“回殿下……”孟章汗顏走出來,連忙作揖道:“賞田大約八十七萬六千畝,賞錢八十六萬餘貫,糧食四十六萬石,此外還有弟兄們的撫恤田八萬九千餘畝,撫恤口糧四萬六千二百石。”
“倒是不多。”朱高煦聽到這串數據,倒是財大氣粗的表示不多。
現在的他可以說發了橫財,朱允炆留給了他在京儲糧七百餘萬石,西南銅錢二百六十四萬貫,還有各類布匹和雜物,以及十幾萬套甲胄和兵器。
就這些東西的價值折色起來,起碼也價值八九百萬貫,而這還隻是京城一個城池的情況。
當然,朱高煦並不知道朱元璋給朱允炆留了多少遺產,但就眼下來看,隻要能順利接管天下,能到朱高煦手中的起碼不低於三千萬貫。
“鬱新請出來了嗎?”朱高煦詢問孟章,孟章卻搖頭道:“鬱新辭官回鳳陽臨淮了,得花些時間。”
“倒是黃福和夏原吉聽聞殿下任用,也沒鬨出什麼事情,老老實實的走馬上任了。”
“那個夏原吉說,各地水次倉和常平倉、儲備倉的糧秣應該還有三四千萬石,僅有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前的二分之一不到。”
“二分之一?”朱高煦詫異一聲,他倒是佩服老朱挺能存的。
不過他轉念一想,自己要是有六七千萬石儲糧,他能把北大荒開發提前幾百年。
哪怕速度不如後世,但日後北京的糧倉起碼有了,不用等著江南‘賞’飯吃了。
“對了殿下,昨日也抓了不少商賈,查抄了不少家產,這是文冊。”
孟章又遞上了冊子,朱高煦見狀接過,大致翻了翻。
犯事的行商很多,合計五十七家,其中不是背靠武勳就是一些文官,對於他們,朱高煦還是得分彆處理。
“家產暫時充公,先把所有的賞錢發下去,然後……”
朱高煦看向楊展和崔均:“崔均伱親自走一趟,和鄭峻一起統轄所有水師,搜集商船,沿著運河北上,將水次倉的糧食分出半數運往遼東。”
“另外告訴登州的孫铖,將登州、青州、萊州半數以上百姓都遷往遼東,給予他們農具,每家五年不用繳納賦稅,每人每年發六石口糧來開荒,開荒田地全部寫好地契,歸當事人所有。”
“是!”聽到朱高煦要開發遼東的話,崔均立馬激動作揖。
在這的人沒有幾個是傻子,遼東和渤海、大寧是他們的老巢,自然得好好運作才行。
“另外,將有功將士的家眷遷移至登萊青三州,除了賞田外,每戶各自再發一百畝熟田!”
朱高煦要利用渤海,也要同化女真人。
同化小族群最好的辦法,無非就是改變當地人口結構。
登萊青三州有耕地近一千五百萬畝,二百餘萬口人。
遷移百萬山東之民前往遼東後,當地還能有上百萬人口,足夠同化二十幾萬的女真人。
“謝殿下隆恩!!”
塔失等人聞言,紛紛跪下作揖。
他們心頭狂喜,畢竟山東的田地是什麼模樣他們十分清楚,耕作精細一點,完全可以畝產實糧一石半。
一百畝耕地的產出,足夠一家十幾口的女真人過敗家日子了。
“這算什麼?都起來。”
朱高煦抬手示意他們起來,塔失他們也難掩激動的起身。
瞧著他們起來,朱高煦也繼續說道:“你們都是功臣,還有渤海的弟兄也是。”
“不管女真人還是漢人,還是蒙古人,你們都是我的兄弟。”
“賞田隻是開始,後續等我父親南下還有更多。”
“你們的爵位不比旁人差,麾下的弟兄們也會有世襲的武職,我要渤海的弟兄與我大明朝與國同休!”
“殿下隆恩!!”聽到朱高煦的話,眾人都知道事情穩了。
淮西子弟為什麼那麼拚命,說白了就是朱元璋真給到了與國同休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