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安撫諸將(2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3804 字 7個月前

可以說,這群地方上的都指揮使和都指揮僉事、同知基本都被他一手包辦。

留給燕府的,隻剩下山西行都司(河套)和陝西行都司,以及陝西、山西、北平三個都司。

他這麼做,就是為了不讓朝廷有人想著裁撤河套地區的山西行都司,並且要加大對當地的投入。

不過河套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猶如雞肋,食之無用,棄之可惜。

大明在這裡,每年要支出二十幾萬石來維持當地的東勝衛,可整個漠南卻毫無蒙古人出現的蹤跡,以至於當地守軍每日無所事事。

不過沒關係,朱高煦很快就會在河套興起基建之風,讓前套、後套充滿生氣。

隻是在此之前,他還需要開口說道:

“五軍都督府外,專設海軍都督府,專製江河水師,海洋海軍。”

“授越國公楊展為海軍右都督,官職正一品。”

“崇明侯楊俅為海軍左都督,官職正一品。”

“平江侯陳瑄、渤海伯鄭峻、東海侯崔均等三人為海軍都督同知,從一品。”

“海軍編製為東海衛、東洋衛、鯨海衛、南洋衛、南海衛、西海衛、西洋衛等七衛,主要專製東洋、南洋、西洋。”

五軍都督府變成了六軍都督府,眾人將朱高煦對海軍的重視歸納到了他奪下京城的原因,殊不知朱高煦重視海軍是因為海軍日後將給大明帶來豐厚的利益。

關於自己本部的事情安排結束後,朱高煦將目光投向了朱棣,朱棣也宣布了其它幾個都司和行都司的調動情況。

張玉暫代山西都指揮使,朱勇代北平都指揮使,宋晟代陝西行都指揮使,張信代陝西都指揮使,丘福代山西行都指揮使。

剩下的都指揮同知、都指揮僉事等官職也被一應安排,但即便如此,燕府將領還是編製緊缺,許多人沒有實權。

為此,朱棣在與朱高煦商量過後,將上直十六衛擴充為上直二十六衛。

在保留十六衛的前提下,燕府在江北新增七個衛,渤海則是占據江南三個衛。

父子二人每一次交涉,都代表利益進退,朱棣雖然想要更多,但隸屬他的兵馬數量卻不多。

刨除房寬和王義所率的渤海、大寧五萬兵馬,朱棣能用的隻有不足十二萬,算上宋晟也不過十五萬。

反觀朱高煦,因為接收及時,其餘天下兵馬幾乎都在他手中,除了沐春手上的五萬人他無法控製,剩下的近六十萬戰兵都被他所製。

將大明武官體係這份蛋糕分好後,朱棣也起身帶著燕府諸將離開了。

留下的眾人恭送朱棣,並眼巴巴看著朱高煦。

朱高煦見狀,當即坐下與眾人開口道:

“衛所製已經不能全麵適用大明的情況,但突然改製也不好,因此我準備從渤海到大寧、山東、遼東這四個都司率先試點。”

“這四個都司麾下有四十七個衛,但可用戰兵經過我們的裁撤,實際上隻有十二萬人,剩下還有十四萬屯兵。”

“對於這四個都司的戰兵,我決定從今日起脫離衛所,隻保留編製,不保留屯田。”

“所有屯田,交給曾經的兵卒均分田地,編屯軍為民。”

“被選為戰兵的人還是和以前一樣,年餉八貫,軍糧二十石,布一匹,棉花三斤,鹽二十四斤。”

朱高煦宣布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四個都司開始均屯田,屯兵化百姓。

這樣的舉動,對於渤海諸將來說似乎在意料之中,唯有李景隆這群舊臣略微吃驚,但也很快起身作揖來支持朱高煦。

他們是沒有辦法,和燕府積怨太深,隻有和渤海一條路走到黑。

“當然,衛所製不會全部取消,我會在渤海各地繼續開設衛所來招撫屯民開墾荒地,但這些衛所一旦能自給自足,立馬取消衛所設置縣鎮。”

戰兵開疆,衛所守土,這就是朱高煦想要的製度。

它並不完善,不過剛好對上了朱高煦的所需。

“孟章!”朱高煦看向孟章:“渤海都司眼下有四府十縣,但我還要伱招撫女真,招撫山東漢民屯墾。”

“三年內,渤海起碼要有二十個衛,每個衛最低三千戶,此外渤海的女真八衛也要繼續招撫兵卒,能招募多少看你的。”

“殿下放心,臣不辱使命!”孟章倒是不埋怨朱高煦把自己丟回渤海,相反他還十分高興。

儘管他已經是國公,但現在許多擁有爵位的人並沒有匹配的實權,而自己能掌握渤海,還能招募渤海女真,這對於他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

他成了渤海為大明輸送戰兵的重要一環,也是漢化渤海的重要一環。

“曹國公……”朱高煦看孟章沒有不高興,便側頭看向李景隆。

此刻的他有幾分窘迫,與他一樣窘迫的還有吳高等人。

不過朱高煦招撫他們,庇護他們,不是讓他們來窘迫的,而是要他們為大明開疆拓土的。

眼見李景隆起身作揖,朱高煦才開口道:“曹國公爾等五萬兵馬算上廣西都司的三萬六千兵馬,便是八萬六千人。”

“雖然轄地在廣西,但四川東南、湖廣西南和廣西全境的土司都在你們改土歸流的範圍之中。”

“對於西南的改土歸流,我會在之後派遣禦史監督,凡是改土歸流一處,土地七成發給當地土民,三成發給作戰兵卒家眷留守當地,並要開設學校來教授他們官話,讓他們學習我之文化。”

“對於願意改土歸流的土官,朝廷可以按照其官職,授予世襲的散階,照樣有俸祿拿。”

“對於頑強抵抗的,堅決嚴懲。”

朱高煦說完一切,目光直視李景隆,李景隆也隻能硬著頭皮作揖。

對於明軍在西南的軍紀,朱高煦比他們自己都還了解。

有的土司確實殘暴,並且冥頑不靈,但更多的土司隻想用手中兵權置換些富貴和權力。

明初西南土司兩千餘家,到明末不足二百家,一些較大的土司基本都被改土歸流,或者被明軍剿滅。

例如貴州的宋氏、思氏、楊氏和田氏、安氏,雲南的阿迷、王弄、木氏、龍氏,廣西的土龍、泗城、龍州、田州、東蘭等土司。

當然,還有西川的三塘、大雪山等等番人、囉囉土司也是數量繁多。

大明對西南土司的剿滅力度很大,不過規模不算大。

可是眼下,沐春在雲南有五萬戰兵,傅茂等人三萬戰兵,王瑄父子兩萬戰兵,現在又加上李景隆的八萬六和瞿能、顧成的兩萬戰兵,西南戰兵之數已經高達二十萬。

用二十萬戰兵來長期改土歸流,這絕對能推進西南的漢化,不過在此之前朱高煦得舍得交出一樣東西。

“這次你們在西南改土歸流,所遭遇的最大阻礙,興許就是西南土司那修建數百上千年的石堡木寨。”

朱高煦開口瞬間,李景隆便意識到了他想說什麼,而下一秒朱高煦也看向孟章和徐晟:

“孟章你前往渤海後,所招撫女真人都擴入神機營中,依舊按照三千人為一營招撫訓練。”

“至於徐晟,你率兩營神機炮營,攜帶野戰炮四百門,攻城炮一百門與曹國公前往西南改土歸流。”

“我?”徐晟皺眉,他有些不願意和李景隆等人混到一起。

不過看到自家殿下的模樣,他還是無奈作揖應下。

瞧見他的舉動,朱高煦也鬆了一口氣。

“都回去準備吧。”

他交代最後一句,轉身走出了中軍都督府。

倒是在他走後,渤海與李景隆等人對視一眼,略皺眉頭先後離開。

不過在朱高煦走出之餘,他也見到了一直停在都督府門口的皇帝大輅。

他正好奇朱棣怎麼沒走,卻見朱棣打開窗戶:“上來俺有事問問你。”

朱棣開口,朱高煦便走上了大輅,盤膝而坐。

瞧著朱高煦都快頂到大輅車頂的樣子,朱棣對外開口:“狗兒,回宮城。”

“是!”王彥抖動韁繩,很快大輅與護衛的燕府、渤海二百餘騎開始行動。

坐在大輅之上,朱高煦等待朱棣開口。

瞧著他的模樣,朱棣這才開口道:“你的營兵製度俺研究了,好是好,就是容易兵將混合。”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所有的兵卒三年輪值,對於戰事頻繁的地方換兵不換將。”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要培養兵卒們的學識,讓他們不至於被人蠱惑。”

朱高煦交代自己的看法,同時也對營兵製的缺點分析:“營兵製的缺點,主要還是財政問題。”

“一名衛所兵的軍餉是十二石加各類雜物,頂多不少過十五石,可營兵加起來起碼折色為四十石。”

“以當下朝廷的情況來說,每年頂多是三千零四十萬石田賦加二千二百萬石軍屯籽糧。”

“這五千二百四十萬石加上其它大約六百萬貫的鹽課、茶課、雜項就是朝廷的全部收入。”

“在維持朝廷的運轉下,能調動的其實不超過一千萬石。”

“山東四都司此前每年支出三百萬石,眼下改製後雖然人變少了但支出卻達到了近五百萬石。”

朱高煦沉著道:“我算過,如果將大明的屯兵取締,把屯田按照民田來稅收,那朝廷的糧食收入會下降到三千八百萬石左右。”

“維持眼下的局麵,起碼需要五十萬邊防兵馬,以及二十萬內地兵馬,合計七十萬,支出會達到兩千八百萬石,比洪武年間的二千一百萬石高出七百萬石。”

“多出這七百萬石,又減少一千四百萬石,這一來一去就是兩千一百萬石的支出。”

“你準備怎麼弄?”朱棣眯了眯眼睛,他對經濟其實不懂,曆史上雖然下西洋乾得不錯,但沒能細水長流的原因也在這裡。

對於他的詢問,朱高煦沉吟片刻後才開口道:

“我翻看古籍,發現漢唐兩宋在秦嶺淮河以北的耕地麵積都能達到三百萬頃以上,唯獨國朝因為北方殘破而隻有一百六十餘萬。”

“若是朝廷能體恤百姓,遷移百姓充實北方,同時加大屯墾力度,同時從其它地方找到財源,那隻需要寬百姓數年,就能讓國朝田畝數量增多上百萬頃。”

《渤海紀事本末》:“五月末,上設海軍都督府。”

《明太宗實錄》:“五月,上設北平為行在,改北平為北京,蠲免天下賦稅過半,欲下西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