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安撫諸將
“吱吱”
六月清晨,武定侯府門口一輛馬車緩緩停下。
在侯府護衛詫異的目光中,朱高煦從馬車上走下,身旁跟著百來名騎兵充作護衛。
“參見殿下!”
作為侯府護衛,他們不少人在護送郭琰北上時見過朱高煦,自然知道自家孫姑爺回家,紛紛作揖行禮。
“都起身吧,嶽祖父在府中吧?”
“在!”
朱高煦詢問,護衛連忙回應,聞言朱高煦也抬頭走進武定侯府之中。
見他走進去,護衛也連忙跑去後門通知門房丫鬟,讓她們轉告郭英,說太子來了。
誰都知道當今的太子隻有一個,並且還是自家府邸的孫姑爺,因此整個武定侯府開始忙亂起來。
在這樣的忙亂中,郭英疑惑抬頭:“府裡怎麼回事?怎麼雞飛狗跳的?”
“爹!太子來了!”
作為郭英的四子,如今的中軍都督府僉事郭鏞一路小跑進了書房,聞言的郭英皺眉,側靠在椅子上。
郭鏞瞧他這模樣,立馬埋怨道:“爹,太子都上門了,您還在這裡乾嘛?”
“我去乾嘛?”郭英反問郭鏞:“反正都快入土的人了,他要抓還是要乾嘛,由他來便是。”
“您彆鬨了……”郭鏞欲哭無淚,他大哥二哥都走了,武定侯府全靠郭英撐著。
朱高煦包圍京城的時候郭鏞就差點高興拍手了,以至於後來投降的人中,他也是最積極的。
他並不是郭琰的父親,但他是郭琰的四叔啊,怎麼也算是皇親國戚。
隻要稍微抱住朱高煦大腿,說不定自家也能當上國公。
甚至郭鏞都懷疑,如果不是自家父親和建文諫言,自家現在已經是國公府了。
“食君之祿,高皇帝如此對待我,我便不能坐著什麼也不管。”
“他要是覺得我做得不對,便削了我爵位吧。”
“爹……”
“倒是沒人說得嶽祖父做的不對!”
郭英的話倒是硬氣,郭鏞聽了連忙想要勸阻,不過不等他開口,朱高煦的聲音便已經出現。
郭英和郭鏞下意識看向門口,果然見到朱高煦龍行虎步的走進書房。
他掃視了一眼郭鏞,隨後目光放在郭英身上,那種俯視人的上位者態度,壓迫感十足。
郭英上一次感受到,還是在朱元璋身上。
不過朱高煦身材比朱元璋更高大魁梧,目光侵略性更足,所以壓迫感更重。
“我聽說了嶽祖父所做的事情,我倒是認為沒有什麼錯。”
“不過如今建文已經自焚,嶽祖父倒不用繼續愚忠了。”
朱高煦走上前來,為郭英斟了一杯茶。
“過幾日太子妃就要南下了,想來嶽祖父也不希望她為難……”
朱高煦遞出茶杯,目光看著郭英,而這也是二人闊彆多年的重逢。
不得不說,比起在兀良哈禿城時,朱高煦更讓人畏懼了。
郭英伸出手接過了茶杯,沉吟片刻後才道:“反正我是老了,有什麼事情你吩咐我這不孝的四子就好了。”
說罷,他將茶水一飲而儘,十分滾燙,可郭英卻喝了下去。
朱高煦瞧見,也知道他確實沒有心思繼續上朝為官,因此便開口道:“近些日子,總有人在外麵嚼舌根,說嶽祖父不喜我父親。”
“隻是我今日來一看,恐怕是傳錯了……”
“對對對!傳錯了!”郭鏞聽連忙打圓場,郭英也沉著氣沒開口。
見狀,朱高煦也知道郭英多半說了這種話,不然不會被人捕風捉影的捉到。
不過現在自己來了,還有人捕風捉影的話,事情就沒那麼好相與了。
“既然是傳錯了,那我便走了,至於四叔這邊,暫時在僉事的位置上做事吧。”
“嶽祖父若是有時間,也請進宮中向我父親問問好,畢竟我父親也十分留戀當初在北平時,與嶽祖父共事時光。”
朱高煦瞥了一眼郭鏞,郭鏞聞言欣喜若狂,慶幸自己的官職保住了。
倒是郭英,也沒有先前那番桀驁了,說到底他如果真的桀驁,也不至於一直活到現在,早就該在洪武年間遭到針對了。
轉身離去,朱高煦隻是三言兩語,便治好了郭英的脾氣。
郭鏞一路笑臉送他出府,不多時送他上車,直至他馬車離去後,郭鏞還在侯府門口命人放了鞭炮,慶祝太子來了府上,認了親戚。
眼瞧著有朱高煦為郭府撐腰,那些捕風捉影的人,也隻能按下了自己的心思。
這種試圖捕風捉影的人並不少,誰都想對新朝投獻忠心,而投忠心最好方式就是一拉一踩。
鬱新、夏原吉、黃福、李景隆、吳高、俞通淵、平安、盛庸、徐凱、吳傑等一眾建文時期的文官武將沒少被彈劾,甚至連渤海都參與其中。
旁人渤海可以不追究,但是對於吳高和俞通淵、平安、劉真等人,渤海的兵卒可是怨念不小。
今日朱高煦除了要為郭英站隊,還要為這群人站隊。
因此,他的馬車漸行漸遠下,漸漸來到了五軍都督府的門口。
此刻的京城,主要以渤海的六千精騎和燕府的五千老精騎,還有從江北撤回的三萬上直為主。
凡朱高煦所到一處,當地衙門就會被跟在他身後的上百渤海精騎接管,五軍都督府也不例外。
今日,興許是五軍都督府開創以來,最為壓抑的一天。
中軍都督府中堂外的空地上,上百把椅子排列整齊,分為三班。
中堂門口,同樣擺放兩把椅子,不過其中一把已經有人坐下了,那就是前來湊熱鬨的朱棣。
亦或者說,朱棣是想來看看朱高煦怎麼安排天下兵馬。
自功臣冊封結束後,大部分功臣隻是有了爵位和官職,但實際上並無太多權力。
朱高煦今日在五軍都督府召集新老舊人,為的就是好好分配他們的去向,避免他們鬨出事情來。
“殿下千歲……”
當唱禮聲響起,坐在椅子上與丘福、張武等人商議事情的朱棣也看向了門口。
果然,朱高煦風塵仆仆趕來,正在接受渤海將帥兵卒的唱禮。
丘福、張武及除了唱禮朱棣外沒有其它動靜的南軍等將領開始紛紛起身作揖,對朱高煦唱禮。
朱高煦簡單點頭打了個招呼後,便來到了朱棣身旁作揖行禮,隨後在朱棣頷首下入座。
待他入座,眾人也紛紛入座。
掃視眾人,朱高煦偏了一下頭看向朱棣:“父親對北平和陝西、山西諸將有調動的想法嗎?”
“北平朱勇、丘福、李彬,山西張玉、張輔、柳升,陝西劉榮、張信、張武,具體的我給你擬個條子,你暫時不要布置這三個地方就行。”
朱棣畢竟要照顧燕府派,朱高煦也對他的想法選擇尊重,不過對於燕府諸將,他隻覺得朱勇、張玉和張輔不錯,年紀稍小些的李遠、孟瑛也可以,其它都是領兵數千上萬的程度,委以重任還是算了。
朱棣隻保留對三個都司的意見,這讓朱高煦有了發揮的空間。
他的目光首先挪到了建文時期遺留的武將身上,其中以李景隆和吳高、俞通淵、平安等人為主。
“國朝初定,天下並不安泰。”
朱高煦一開口,諸將紛紛側耳傾聽,而他也對眾人安排道:
“眼下,雲南、四川行都司、廣西三地的囉囉、瑤苗叛亂不休,皆因土官慫恿。”
“因此,朝廷意欲改土歸流,將不服王化的土司改為流官,亦或者直接廢除。”
“今授曹國公李景隆為平羌大將軍,江陰侯吳高為前將軍,吳傑為副將,節製江北十二衛五萬兵馬及其家眷前往廣西改土歸流。”
李景隆吳高這群舊臣,朱高煦選擇將他們調往同為舊臣聚集地的雲南隔壁……廣西。
“青海番寇屢次入寇,調越巂侯俞通淵、都督平安、徐凱、俞靖率在京河州衛三千番騎駐守西寧。”
“調都督僉事盛庸、宋瑄、房寬三人分彆率在北平河南留守兵三萬及其家眷遷徙甘州、肅州、涼州。”
朱高煦將建文舊臣基本都安置到了曾經的舊臣身邊,不過他也不怕這群人心懷不軌。
西北有宋晟、西南有傅氏三兄弟和王瑄父子三人,這場子還能壓住。
“臣領教……”
李景隆等人聞言,紛紛起身,知道朱高煦是在保護他們。
朱高煦也很頭痛,雖然因為他的參與,南軍和燕軍的衝突沒有曆史上那麼宏大,但恩怨還是有不少的。
為了照顧燕府諸將和渤海諸將,他隻能將李景隆、盛庸這群人調往西北和西南了。
倒是在安置完他們後,朱高煦也將目光投向在場數量最多的渤海。
“授沈國公王義為大寧都指揮使,遼國公孟章為渤海都指揮使,都督楊文為遼東都指揮使。”
“授都督僉事傅讓為山東都指揮使,都督同知林粟為浙江都指揮使,長春侯徐晟為江西指揮使,肇州侯陳昶為湖廣指揮使,韓州侯……”
朱高煦一連為渤海諸多已經授爵官員授予實權官職,從四川到湖廣、廣東、福建、浙江、江西、直隸到河南、山東、遼東、大寧、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