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南征北討
“臣等,參見陛下……”
抵京翌日,當唱禮聲在武英殿響起,身穿賜服的沐春、瞿能、何福、顧成、王瑄、傅茂、傅正、傅敬等八人也對坐在位置上的朱棣,站在一旁的朱高煦作揖行禮。
他們的表情平淡,但心裡是什麼想法,隻有他們自己清楚。
“賜座”朱棣開口示意王彥,王彥也帶著幾名太監搬來椅子,讓八人分坐左右兩排。
在入座時,沐春、瞿能、何福、顧成坐在右邊,傅茂三兄弟和王瑄坐在左邊。
就入座的情況來看,顯然西南的這八位武官因為靖難之役時的事情,鬨得十分不合。
這樣的情況倒是讓朱棣看得十分高興,畢竟武官若是鐵板一塊,他反倒難辦了。
“新朝到來,俺知道你們興許不喜歡俺,但這不打緊,隻要好好為朝廷辦事就行。”
朱棣倒是開門見山,甚至用俺的自稱來拉近雙方關係。
他的話讓沐春幾人臉色動容,興許是沒想到朱棣居然心胸這麼豁達。
“除了這句話,俺召你們來南京,主要還是為了西南改土歸流和平定安南的事情。”
“先說改土歸流的事情。”朱棣頓了頓,隨後才將自己的想法交代道:
“俺知你們在西南不容易,加上平定麓川有功,因此在討論改土歸流和安南之事前,還得先說另一件事。”
朱棣將目光投向王彥,王彥見狀也取出了一份早早寫好的聖旨。
沐春等人見狀起身下跪,行五拜三叩之禮後等待王彥宣旨。
“升賞西平侯沐春為黔國公,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食祿二千五百石,子孫世襲,有誥券,本身免二死,三代一體追封。”
“升賞都督顧成為鎮遠伯……”
“升賞都督何福為寧遠伯……”
“升賞都督瞿能為建昌伯……”
“升賞昆明指揮使傅茂為廣南伯……”
“升賞普定屯田衛指揮使傅正為雲南都指揮使……”
“升賞大理衛指揮僉事傅敬為雲南都指揮同知……”
“升賞南甸指揮使王瑄為雲南都司指揮僉事……”
“升賞永昌衛指揮使王兆為……”
朱棣一口氣對西南的諸將進行升賞,沐春因為平定刀乾孟而升賞國公,其餘顧成等四人則是升賞為伯爵,其次的傅正、王瑄等兄弟父子五人也基本都進入了雲南都指揮使司衙門之中。
這樣的升賞,讓除沐春以外的諸將心裡立馬有了觸動。
“謝陛下隆恩……”
諸將謝恩,其中雖然包括了沐春,但不管是朱棣還是朱高煦,他們都看得出沐春本人實際上對冊封國公這件事情沒有太大感觸。
這並不出奇,如果他不是這樣的人,也不會舍得把開墾出的三十萬畝昆明屯田儘數均分給百姓,朱元璋也不會直接越過群臣讓沐春鎮守西南,並當著群臣麵說:“這孩子是朕的家人,不用試任。”
相比較他,他的弟弟沐晟就差了一大截,但即便如此依舊能鎮住雲南及三宣六慰的土司,可見沐氏家風。
“平身入座吧。”
朱棣對沒能收服沐春並不覺得奇怪,說起來他和沐春也相識多年,兩人也是同一年就藩和參軍。
不同的是,沐春參軍同年就以十七歲的年紀跟隨沐英出征西番,又隨軍征伐雲南、江西等地,常為先鋒,在不到二十五歲的年紀積功授後軍都督府僉事。
當年的他,可比突襲乃兒不花前的朱棣出名多了,儼然是繼李文忠、朱文正、沐英之後又一冉冉上升的將星。
在靖難之役中沒遭遇到他,這也是朱棣為之慶幸的事情。
“對西南的土司,要逐步分化,挑選不服朝廷,亦或者實力過強的大土司剿滅,在當地設置府、州、縣、衛,朝廷也會派遣流官和遷徙百姓遷往當地。”
朱棣開始說起了西南改土歸流的事情,但也隻是大致講述,隨後便把重心放到了平定安南一事上。
由於沒有陳天平和陳朝遺臣裴伯耆的控訴,因此大明所用的理由便是胡季犛挑撥西南土司對立朝廷,並侵占廣西思明土官及雲南寧遠州轄境的猛慢、祿州等地,以及趁大明屬國占城國王羅皚新喪之際討伐占城等事情。
這些事情加在一起,即便沒有陳朝遺民求救,也足夠大明發兵征討安南了。
“平定安南的事情俺不擔心,伱們幾人在西南領兵多年,又長期在麓川一帶作戰,那胡季犛不是你們的對手。”
朱棣先是誇讚了一下諸將,隨後才道:“不過拿下安南後,該如何治理當地,以及如何防範胡氏殘部才是俺擔心的事情。”
說到此處,朱棣看向了一旁的朱高煦。
這倒不是他沒有辦法,而是朱高煦對安南的熟悉程度並不差,之前父子二人討論安南事宜的時候,朱棣就能感覺到朱高煦有更深的想法。
“確實……”見朱棣看向自己,朱高煦也接上話茬繼續道:
“安南不比西南土司,我曾派人調查過當地,總的來說安南有府州四十八、縣一百六十八、人口三百餘萬。”
“加上當地的情況與滇西的麓川、滇南的車裡類似,因此即便殲滅了其主力兵馬,可殘部卻依舊能騷擾各府州縣鎮。”
“如果當地百姓再加以支持,那這群殘部不僅能在叢林之中存活,甚至還能壯大。”
“簡單來說,如今的安南已經不是漢唐時期的安南,而是一個讓朝廷無法溫和治理的地方。”
“此種情況下,若是朝廷自認為可以用體麵的方式治理安南,那最終迎來的隻能是失敗。”
說到這裡,朱高煦不免說起了沒有記錄在冊的安南蠻人。
“除了這三百萬百姓,安南的西部群山之中還有二百餘萬蠻人,這群蠻人比安南人更加難以治理。”
“也就是說,安南起碼有五百萬人口,是雲南土司所控人口的三倍有餘。”
“我翻看史書,饒是強如盛唐,滅高句麗後遷出大量人口,可當地仍是起義不斷,八年後即北遷省治。”
“朝廷打下安南後,首要做的就是遷徙百姓,並且要大量設立衛所,遷入漢民。”
“對於如何使得安南在朝廷治下長治久安,我有一快一慢兩個辦法。”
朱高煦說到精彩處停頓了下來,諸將紛紛看向他,朱棣也詫異他的停頓,不由埋怨:“不要賣關子了,有什麼辦法直接說就是。”
麵對朱棣的話,朱高煦卻深吸一口氣道:“快的辦法就是殺人,拿出來蒙古人對女真人的態度,在與安南交戰時反複剿洗抄掠,在戰事中將兵丁及民夫儘數屠戮,那安南遂可定。”
一個辦法說出,武英殿內眾人紛紛倒吸了一口涼氣。
蒙古人是怎麼對付金人的?
金國巔峰五千萬人,其中女真人、契丹人和渤海投降的漢人接近五百萬,可蒙金戰爭結束後,五百多萬的女真人、契丹人與渤海漢人僅存數十萬。
這樣的屠戮方式,是女真在整個蒙古時期都很難死灰複燃的原因。
雖然朱高煦提出的辦法是利用戰爭把安南的男丁物理削減,而不是像蒙古人一樣屠戮百姓。
可這樣的辦法依舊血腥,饒是在對麓川作戰時常常大殺四方的西南諸將都無法平靜。
“慢的辦法呢……”
朱棣的聲音不由小了幾分,顯然是沒想到朱高煦會說出這種血腥方法。
“慢的辦法就是徐徐圖之,扶持陳氏複國,同時以陳氏的名義宣布獻上諒山、諒江、新安三府,將雞陵關以南的隘留、坡壘等險要之地穩穩站住。”
“此舉在名義上可以說是懲戒“胡賊”侵占朝廷西南諸州,同時也可以讓其把宣化和歸化之半“歸還”給寧遠州。”
“在此基礎上,詔設廣西行都司,管理安南獻上的土地,並將寧遠州升設軍民宣慰司,連同車裡、老撾,改屬行都司。”
“如此,朝廷相當於拿了安南的燕雲十六州,升龍(河內)以北再無屏障,朝廷可以隨時突擊南下。”
“一旦安南不安分,便可以找個理由,時時敲打。”
“如此反複十數年或者數十年,能廢安南就廢,廢不了的話再一步步拿下他的太原、北江,這樣就拿到了安南最大的平原。”
朱高煦說出了一個慢的辦法,但這個辦法並沒有被眾人接受認可。
畢竟這次出兵就是要拿下安南全境,如果出兵十餘萬結果隻拿下北部的山隘與平原,那完全就是支出與收獲不成正比。
諸將的表情被朱高煦看在眼裡,在他看來大明想要拿下安南隻有這兩個選擇……要麼忍,要麼殘忍。
至於像沐家世守雲南的這種辦法根本無法用在安南身上,更解決不了問題。
朱元璋讓沐家世守雲南得以成功的前提條件是雲南人口本來就因為土司征戰而變得非常少,再加上以明朝強製鋪過去的數十萬軍戶占住整個雲南所有的交通要道,因此天時地利都握在了朝廷手裡。
相比較之下,安南根本沒有這個條件。
首先從人口來說,安南本土人口極多,算上蠻人就是雲南的三倍。
再從軍事來說,安南一旦過了坡壘關之後就是一馬平川的紅河三角洲大平原,根本不存在雲南那種遍地關隘的情況。
在這種地理情況下,把衛所和軍隊駐紮在平原上,相當於孤懸,聯不成串,這也是黎利能擊敗安南明軍的原因之一。
其次,世守雲南的核心在於雲南的土司之間矛盾多多,不可能、也不存在聯合起來同時全部反叛的情況,甚至在某家土司反叛之後周圍的本來心懷叵測的土司會立即宣布擁護大明,然後參與雲南總兵組織的圍剿。
大明在雲南始終是拉著多數打少數,這也是雲南能夠得以長期維係的重要原因,但是安南不存在這一基礎。
因此在朱高煦看來,物理消滅一批軍隊與民夫,將安南男丁占比大大降低,然後從江南遷徙孤寡男丁前往安南才是最快也能最穩妥吃下安南的辦法。
至於大明在安南實施的郡縣製他也並不全部認可,在他看來安南就得施行軍管,這樣才能避免爆發更大的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