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這個散階,將會逐代降低一品,也就是說世襲官職最高的正三品衛指揮使,最多能承襲十代人。
當然,世襲衛指揮使的官員數量也不過幾百人,且會隨著散階降職而俸祿越來越低。
隻要後世君王不大肆授予世襲武職和散階,那大明的財政就不會有太大負擔。
畢竟受到洪武、永樂年間餘蔭的武官數量也隻有兩萬多人,其中大部分還是世襲百戶官、千戶官。
彆說後世君王,就單說朱高煦一個人,興許就能熬走他們兩三代人。
對於他的這個政策,有的武官高興,有的則是不舒服。
高興的武官都清楚自己子孫的本事,對於沒有本事的子孫來說,放棄武職拿一個散階,俸祿依舊拿著,人也能平安不少。
萬一後代之中有能人,那也能憑借散階的身份獲取入學資格,重新參軍拿到武職。
哪怕是最下層的正六品世襲百戶官也能世襲傳承四代人,這時間跨度已然不短。
如此一來,大量武官也沒了話說。
若是子孫有本事,那便直接從國防大學畢業,而後承襲武職,若是子孫無能,那也彆上戰場禍害人,老老實實拿著散階,領著俸祿度日。
正因如此,這次的六軍都督府武官承襲改製,倒是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
當然,之所以沒有引起太大波瀾,原因也在於這次的改製有人支持。
“若是這五千學子不襲職,那應該就會有大小五百多實權的武職空出來了吧?”
郭琰驚歎著,同時又道:“怪不得這些日子許多燕府武官的夫人都想辦法來東宮,我原先以為她們是與我聊家常,現在看來她們是家中夫君派來探消息的。”
郭琰說罷,小心看了一眼朱高煦:“這消息,要說出去嗎?”
“說吧,反正朝廷需要武官,燕府的武官大多都是青壯,與其把兵馬交給那些不知兵的武官子弟,不如把兵馬交給他們,起碼他們還能帶兵打仗。”
朱高煦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他對武官承襲改製的原因就是想讓大量沒有兵權的燕府、渤海武官上位。
老朱想對淮西老兄弟好的想法朱高煦能理解,但衛所武官由武轉文的現象太嚴重了,武官世襲的製度已經開始影響大明的軍備了。
曆史上,同樣的問題,朱棣也有一份責任。
朱元璋和朱棣兩人冊封的世襲武官太多,導致接下來大明能打的將領越來越少,王驥這類文官開始冒頭,反倒是五軍都督府這邊隻剩下永樂老將的張輔、陳懋、蔣貴、朱勇開始充門麵。
正統年間能打的也就是這四人,外加石亨、石彪、孫鏜、毛忠、楊洪、方瑛等將領。
乍一看還挺多,但張輔等人老邁,青壯派隻有石亨、石彪、方瑛、郭登四人。
就這還是正統年間張太後帶著朱祁鎮組織三次北伐、四平麓川鍛煉出的青壯派將領。
等石亨、石彪被殺,能撐場子的隻剩下方瑛了,結果方瑛還因為常年在西南鎮壓土司,彈壓三宣六慰而在同年病卒了。
到了最後,剩下一個撐場子的隻剩郭登,結果還被朱祁鎮發配甘肅。
要不是老臣孫鏜堅挺,一直活到了八十歲,撐到了成化七年,加上土木堡之變後踴躍出劉玉、朱永、趙輔這三人,估計朱見深想要收拾爛攤子都沒人用。
正因如此,朱高煦才會抓住這個時機,著手把武官承襲職位的製度給改變。
現在看來進度不錯,接下來隻要等五六年看看效果就行了。
朱高煦如此想著,卻聽見殿外傳來腳步聲。
不多時,亦失哈出現在了前寢宮之中。
“殿下,鬱尚書在春和殿求見,下麵有動靜了!”
亦失哈語氣帶著幾分激動,朱高煦聞言也放下茶杯,對郭琰吩咐一句:“你先休息吧,我去忙忙再回來。”
“您放心處理政務去吧。”郭琰眼睛笑彎如月牙般,朱高煦見狀也輕笑回應,而後與亦失哈走出了前寢宮。
在前往春和殿的路上,亦失哈也與朱高煦說起了所謂的動靜。
“鬱尚書來了,近日不少官員去尋鬱尚書,詢問官營西洋貿易區的事情,鬱尚書心裡沒有底氣,因此來了春和殿求見殿下。”
“這消息應該還沒徹底傳開,不過能有這樣的動靜,說明他們已經按耐不住了。”
亦失哈說著,朱高煦也頷首認可,主仆二人一前一後快走進入了春和殿,也見到了坐著等候的鬱新。
“殿下千歲……”
鬱新還準備五拜三叩,朱高煦卻扶住他:“鬱尚書,我與你說了許多遍了,你來我這裡儘管坐著休息,任何繁文縟節都不用在意。”
朱高煦對鬱新、黃福、夏原吉幾人可寶貝的緊,有他們三個人撐著場麵,戶部和吏部、工部就不會有大問題,一些小問題他們也能幫自己解決。
鄭和下東洋的事情之所以能如此順利,少不了他們三人在下麵打點。
“臣惶恐……”
鬱新臉上露出笑容,可還是堅持作揖。
好在他作揖結束後便直起了身子,朱高煦見狀也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示意鬱新與自己並排坐下早些說事。
但即便如此,鬱新還是保持站立,與朱高煦說起了下麵的事情。
“這兩日江東、浙江等地官員先後書信與我,在京的不少戶部官員也來試探口風,看樣子殿下所做的民營西洋貿易區確實給沿海的商幫看到了一絲希望,不然他們不會這麼著急行動。”
“確實。”朱高煦頷首,他算了算時間,從胡綸派人散播消息到現在也不過五十天,但消息卻已經傳遍了江東、浙江等地,並且這些地方的商幫與官員也迅速做出了反應。
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能如此迅速做出反應,這證明沿海的部分商幫還是不願意和朝廷鬨得不可開交的。
既然有人有意和朝廷合作,那朱高煦分化沿海商幫和廟堂官員的目標也就達到了。
“殿下,臣翻閱了古籍,其中天竺與南洋所產出的商品都以香料為主,若是朝廷經營南洋,海商經營小西洋,那在保障官營貿易的時候,民營的香料貿易就很難得到保障。”
鬱新的一席話道出了大明為什麼在鄭和下西洋後沒有繼續探索海洋的動力。
歐洲人之所以有動力對海洋進行探索,為的就是黃金白銀,以及大明的商品,還有東方的香料。
為此,他們陰差陽錯找到了美洲,又在找到美洲的同時發現了黃金白銀,並探索出了前往印度的航道。
可問題在於,他們想要的這些東西,大明在本國周邊都能找到。
彆說官營貿易,就連走私商人都能獲得這些東西。
對於走私商人來說,想要金銀可以去日本,想要香料可以去南洋。
在家門口駕著漁船都能把生意做了,誰還往遠處跑。
鄭和下西洋已經把該發現的都發現了,之所以沒有前往歐洲完全是因為沒有動力,畢竟歐洲與大明的貿易完全可以通過奧斯曼進行,而且歐洲沒有大明需要的必需品商品,自然缺乏動力。
正如眼下的朱高煦,他壓根沒想過對印度、中亞、歐洲的國家動手,因為他眼前的南洋和日本,以及陸地上的麓川、安南、漠東就足夠他忙活了。
同樣,因為小西洋貿易區有許多商品和南洋衝突,因此官營和民營也會成為香料市場的競爭對手,民間沿海商幫擔心的就是這點,所以他們才會去詢問鬱新,鬱新才會去翻閱古籍,對朱高煦說出這個問題。
隻是這個問題對於朱高煦來說不是問題,因為他想要沿海商幫前往小西洋做生意,並不是為了單純的做生意。
他想把小西洋沿海地區,打造成為一個大號的晚明版南洋。
“若是小西洋的一些地方發現了礦山,朝廷又出售這些圖紙給他們,代價是收取五稅一的礦稅,你以為如何?”
朱高煦緩緩開口,這讓鬱新那擔憂的心變得更為焦急了。
“殿下您的意思是說,小西洋有金銀銅礦,且數量不少?”
鬱新開口詢問,朱高煦也頷首道:
“銀礦不好找,但金礦確實很好找,而且當地人力充沛。”
朱高煦沒有明說昆侖洲,因為他隻要敢說出昆侖洲,那見過武英殿和春和殿這兩幅《天下四夷賓服總圖》的許多官員就會把消息告知沿海商幫。
儘管朱高煦不認為他們可以憑借大致方向找到金礦,但防備些總歸是好的。
同樣,擁有豐富金礦、銅礦的南洲(澳洲)他也沒有點出來,畢竟相比遙遠的昆侖洲,南洲更容易被大明日後的大明占據。
“如果是這樣,那加上香料市場的部分讓利,興許他們會支持朝廷,但怎麼讓他們相信這件事?”
鬱新開口提出疑問,朱高煦聽後卻並不擔心:“金礦的事情,等日後鄭和下西洋會慢慢公布。”
“眼下朝廷要做的,是草擬一份《小西洋貿易文冊》,將各類商品給出價格,讓一些沒有去過小西洋的海商們知道,他們如果加入朝廷經營的民營貿易,能從小西洋貿易中賺取多少利潤。”
“這件事情便交給鬱尚書了,必須保證他們有賺頭,並且朝廷也不會虧本。”
朱高煦直視鬱新,鬱新也明白了朱高煦的想法,說白了就是利用這份《小西洋貿易文冊》來拉攏那些從未在小西洋貿易而搖擺的人。
說到底,現在朝廷就是在爭取原本龐大的沿海走私商幫,吸引他們從走私變為合法合規的民營商幫。
隻要將沿海商幫分化的足夠徹底,到時候就可以拉攏大規模的民營商幫去打擊走私商幫。
官營壟斷想要打贏走私是很困難的,但如果拉上大量民營商幫去打擊走私,那就會變得簡單許多。
隻是具體怎麼拉攏才能夠讓他們日後不與走私商幫狼狽為奸,這是鬱新目前還沒想通的地方。
不過他相信既然自家殿下敢開口,那一定是有了充足的準備。
“臣領教令……”
鬱新作揖回禮,隨後緩緩退出了武英殿。
瞧著他離去,朱高煦也收回了目光,將目光投向了亦失哈。
“明日老三應該會來春和殿,他若不來你就帶人去請他來。”
朱高煦說著說著,目光中透露出幾分嘲弄:“近來他讓人不太省心,我這個當哥哥的得好好教教他才行……”
“是”見朱高煦那麼說,亦失哈心裡不免為明日的朱高燧哀悼起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