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吳孟的對話被朱棣所聽見,朱棣瞧著他三言兩語就讓吳孟站得筆直,不由得在想這小子收買人心確實有一套。
不過從二人的對話中,朱棣也聽到了不少消息,尤其是大批女真接受招撫的消息。
“現在渤海有多少人口了?”
朱棣看向一旁的朱高煦,朱高煦也老實回答:“四十四萬六千餘口,其中二十四萬餘口是女真人,不過他們之中有許多都會在明年內遷進入遼東、山東,明年這個時候估計隻有十五萬左右了。”
女真內遷,漢人外遷,這是同化的一種手段,大明不像滿清那樣小族淩大族,而是大族淩小族,因此在北方根本不用擔心被同化的問題。
哪怕把整個東北、漠南漠北和西域的人口都算在一起,也不過二百餘萬罷了。
將他們丟到一千六百餘萬人口的北方大地都十分稀疏,所以對於大明向東北開拓,朱高煦基本沒有擔心過任何同化問題。
倒是相比較北邊,南邊就有些難辦了。
不管是麓川還是暹羅、高棉、安南,這些國家人口多則數百萬,少則百餘萬,偏偏大明在西南的同化不足,一旦深入內陸就有被同化的風險。
也就安南這樣有漫長沿海線,可以用海運來移民的地方,朱高煦能有把握靠時間來持續移民同化當地,像西南和三宣六慰就要困難許多。
“四十四萬人,種五百多萬畝地?”
朱高煦的彙報,讓朱棣想到了渤海的耕地麵積,不由得感歎渤海開發速度和富裕程度。
在他看來,也隻有挽馬、耕牛充沛的渤海才能做到一個人料理十餘畝地了。
對此朱高煦也解釋道:“關外冬期長,糧食的畝產也不過每畝八九鬥,這次鄭和下東洋帶回了不少日本國的耐寒作物,遼東那邊也會試著培育看看,能不能培育出耐寒些的作物。”
“這個你自己看著辦,俺比較好奇的是今年的戶部《黃冊》、《魚鱗圖冊》有什麼變化。”
朱棣提起了戶部的文冊,由於山東的清丈和攤丁入畝、入學資格與戶口綁定等政策,山東的耕地和人口都得到了提升。
除此之外就是一直遷移人口進入遼東,不管開荒的遼東地區也在時刻變化。
除了山東和遼東,其次就是雲南和四川的人口和耕地變化比較大了。
靖難之役結束以來,雲南和四川陸陸續續湧入了四十餘萬人口,他們不少人已經在上半年安家並開荒,如今也基本見了成效。
這些情況,身為皇帝的朱棣隻有通過戶部的文冊才能了解,但戶部還沒清點完。
“山東和遼東的情況你應該清楚吧?”
朱棣詢問朱高煦,畢竟朱高煦在遼東和山東布置了大量基層官員,收集數據肯定比戶部要快。
“自然……”朱高煦走到一旁,朱棣也跟了過去,遠離了軍陣。
“遼東與渤海至臘月初一,有人口一百九十七萬七千六百口,耕地一千三百四十餘萬畝。”
“山東至臘月初一,有人口四百八十二萬七千餘口,耕地五千九百九十四萬餘畝。”
朱高煦簡單彙報,朱棣便想到了洪武三十年的數額,然後撫了撫須:“這山東連帶遼東在洪武三十年的人口才五百二十五萬,如今四年過去,加起來卻六百八十多萬。”
“即便減去大寧的三十餘萬口,也比原本的人口多出一百二十五萬。”
“那耕地當初連帶軍屯田也不過六千萬,如今卻有七千餘萬畝了,僅山東一省就增加三百多萬畝。”
“這群鄉紳胥吏,俺真想把他們手裡的人口田地都搶到手裡。”
朱棣有幾分急眼,畢竟從山東的情況來看,大明的人口絕對不止洪武三十年的六千餘五十萬。
不過他也有幾分保守道:“你下麵的人會不會多報了,這增加的有點太多了。”
“增加是正常的。”朱高煦先給出答案,然後才詳細解釋道:
“洪武十四年的時候,山東就有五百二十萬口,如今二十年過去,增加一百二十萬很正常,耕地也是同理,甚至比眼下丈量的還要更多。”
“以兒臣看來,朝廷眼下的耕地恐怕恢複不下北宋熙豐時期,甚至有所超出,人口也恐怕不低於七千萬。”
“隻是如何將田畝丈量,人口清查,還是得先看看山東試點政策推進如何。”
朱高煦說的有理有據,畢竟洪武十四年的大明就有耕地三億六千餘萬畝,人口五千九百八十餘萬。
如今二十年過去,人口居然才增長了一百多萬,耕地才增長三千餘萬畝。
如果大明真的隻有六千萬人,那耕種四億畝耕地也倒符合效率,畢竟人力耕種的極限也就五畝,算上天下耕地,人均耕種六畝倒也不出奇。
可大明二十年人口才增長一百萬,這簡直就是有些羞辱人了。
即便是民生敗壞的乾隆後期,十八年時間裡也從三億一千萬,增長到三億六千萬,這還是耕地已經開發困難的情況下。
反觀眼下,二十年才增長一百萬人口,偏偏稅率不如乾隆時期一半。
說七千萬人,那都是朱高煦說的保守了,至於耕地,北宋熙豐年間耕地四億六千餘萬畝,但對應男丁就有四千餘萬,算上女性恐怕不下八千萬。
北宋年間的生產效率與明初差距不是很大,人均六畝耕地算是古代耕種效率的標準了。
大明要是有四億六千萬畝耕地,人口最少接近八千萬,這才是朱高煦心裡估計的人口數額。
利用入學資格來清算人口數量,這就是朱高煦能從山東和遼東清查出那麼多人口的主要原因,攤丁入畝則算是次要了。
隻是這套辦法沒辦法擴大,因為大明沒有那麼多教學資源,也養不活幾十萬隻負責教書的教習,除非生產力提高。
“按照你這麼說,今年清查的人口恐怕不低於六千六百萬,耕地不低於四億三千萬。”
朱棣若有所思,同時也覺得自己立朱高煦為太子簡直就是最正確的做法。
執政不過一年半,朱高煦就讓大明的賬上人口增加了一成,耕地增多五千萬畝。
若是老朱泉下有知,興許日後他下去後,能打的稍微輕點。
想到這裡,朱棣就看向了朱高煦,那目光有些饑渴,看得朱高煦有幾分發毛。
“您這是……”
“老二啊!”
朱高煦話還沒說完,便見朱棣一手搭在自己肩頭:“這天下還是得靠我們爺倆治理。”
“你好好乾,等俺過幾年俺五十多乾不動了,到時候就把這位置交給你來乾。”
“……”聽到朱棣說五十多就乾不動,朱高煦一時間不知道怎麼回答他。
五十多乾不動政務,六十五上馬殺敵,還真有您的。
“您最好說的是真的。”朱高煦一開口,朱棣表情就僵住了。
他不過是客套客套,這小子怎麼還當真了。
隻是仔細想想,朱棣似乎又覺得沒什麼的,畢竟自家前麵三個哥哥都隻活了三四十,自己如今四十有二,年紀也不小了,不知道還能活多久。
等自己乾個十幾年,到時候也五十幾了,應該乾不動了,傳位置也正常。
朱棣這般想著,心直口快的便點頭道:“當然了,俺什麼時候騙過你?”
“是……”朱高煦想到了前身瓦罐雞,但還是點了點頭,隨後與朱棣巡查起了大教場的各處。
過了半個時辰後,朱棣才戀戀不舍的走出了大教場,見到了在大輅旁邊等了許久的朱高燧。
瞧著他沒有上大輅,朱棣都有幾分詫異,隔著老遠與朱高煦說道:“你這辦法倒是管用,他現在規矩了不少。”
“兒子早說過,多練練對他有好處。”朱高煦輕笑,就他對渤海的訓練要求,朱高燧的脾氣要是一點都不改,那他反倒覺得朱高燧真是無藥可救了。
他本來就是一個被寵壞的孩子,不止是他,就連前身的朱高煦在曆史上表現也是這樣。
朱棣個人能力沒得說,就是養孩子上有點偏科,寵溺太甚了。
“爹,二哥……”
見朱棣他們出來,朱高燧立馬上前迎接,不過現在朱棣也不知道他是裝出來的,還是真的被練出來了。
“懂幾分規矩也是好的,上車吧。”
朱棣對朱高燧的做法十分滿意,點了點頭示意他上大輅。
然而此話一出,朱高燧連忙把頭搖得和撥浪鼓一樣,心裡欲哭無淚。
若說他在大教場裡經曆最恐怖的事情是什麼,那不是肉體訓練,而是精神上的折磨,尤其是當他不小心聽到了一些渤海兵卒說朱高熾與他朱高燧礙眼的話後,他幾乎每天都擔心大教場裡有人會害自己。
哪怕在睡夢裡,他都能夢到李失帶著一群人找到他,詢問他是不是真的覺得自己有天子氣。
不管回答是與否,反正問完過後李失就會帶人揮刀把他殺了,而他也從睡夢中被嚇醒。
儘管知道李失沒有必要殺自己,可這種夢境還是給他留下了心理陰影。
現在他好不容易出來,結果自家父親還讓自己坐天子才能坐的大輅,這不是要他半條命麼。
“爹,您和二哥坐吧,我現在喜歡騎馬。”
朱高燧聲音中帶著絲哭腔,朱棣與朱高煦麵麵相覷,末了朱棣才與朱高煦走上大輅,時不時還一步三回頭。
直到上了車,朱棣才小心翼翼道:“老三被你嚇得不輕,他不會落下病根了吧?”
“這個……”
聞言,朱高煦本人都有些忐忑的看了一眼車窗外翻身上馬的朱高燧,猶豫道:“應該……不會吧?”
《明太宗實錄》:“臘月辛醜,上與太子視大教場,太子疏言曰“趙王自省已久,可恕之。”上聞太子言頷首,趙王遂赦,涕零曰:“若無兄,弟恐亡矣。”
《渤海紀事本末》:“臘月末,帝與上往大教場去,帝聞趙王自省,遂赦。”,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