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永樂三年(1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2969 字 9個月前

第325章 永樂三年

“鐺…鐺…鐺……”

“劈裡啪啦!”

清晨,當鐘聲與鞭炮聲齊聲作響,永樂三年也如期而至。

街頭巷尾間,百姓們放著鞭炮,捂著耳朵,各家各戶都開始收拾家中,並購買雞鴨牛豬等肉食回家製作春節佳肴。

這樣的日子,即便是生活在大明疾苦地區的百姓也不會虧待自己,更不用說這天下最繁華之處的南京城了。

從昨日開始,便有數千上萬的牲畜被運到京城,在坊市的市場內肢解販賣。

濃濃的硫磺味宣示著新年的到來,各家各戶的縷縷炊煙也昭示著天下的太平。

奉天殿內外,數千名在京官員紛紛穿著朝服偈拜朱棣,而穿著冕服的朱棣也抬手示意群臣起身。

如去年一樣,戶部與六軍都督府分彆彙報了去年的財政歲入情況,隨後由朱高煦站出來對今年的賦稅進行定額分配。

不過由於地方上沒有太大成果,所以朱高煦沒有增加減輕各省負擔,依舊保持著三千五百萬石的田賦定額。

他的安分,讓百官們鬆了一口氣。

待朱高煦結束定額的話題,群臣們也針對今年展開的甲申科科舉開始上疏。

話裡話外,無非就是不想讓東宮摻和進科舉,但朱棣卻沒有理會,依舊維持去年的決定。

難得的是,這次的啟奏中,身為殿閣大學士的解縉、楊士奇、胡廣、胡儼等人沒有開口,禮部的李至剛也沒有開口。

都察院的陳瑛興許是沒有得到朱棣的會意,故此也沒有在這樣的氣氛下彈劾群臣。

總之,永樂三年的正旦大朝會在詭異的平淡的結束。

朱棣與朱高煦也在大朝會結束後換上常服,乘坐大輅、金輅前往華蓋殿。

華蓋殿內外,在京諸王及其王妃子女都出現在了此地,全因元宵過後便有不少藩王將要前往地方就藩。

這其中包括了嘉定的魯王,廣州的齊王,恩思的代王,重慶的韓王,敘州的遼王,常德的安王,衡州的沈王,以及朱高煦的弟弟趙王朱高燧,還有靖江郡王的朱讚儀。

可以說,除了還在大寧戍邊的寧王朱權,以及被冊封到雲南,王府還沒修建結束的漢王、穀王、岷王,年紀太小的唐王、郢王、伊王外,其餘藩王紛紛就藩。

至於朱高煦的五叔朱橚則是在去年就已經就藩了,畢竟是朱棣的親弟弟,朱橚也不敢在朱棣眼皮底下生事。

“俺到時候去了北邊,你得好好想個辦法把秦王和晉王整治一下。”

下了大輅,朱棣與朱高煦在諸藩王的作揖聲中走進了華蓋殿,朱棣帶著朱高煦走到角落交代了一句。

按照《祖訓》的兄終弟及來說,秦王和晉王對皇位的法理都要大過朱棣,雖說兩個兄弟已經死了,現在的秦晉都是子侄,但朱棣很清楚這兩個子侄並不服自己。

“兒臣倒是不覺得他們能鬨出什麼,如果真的能鬨出點事情其實也好。”

麵對朱棣的話,朱高煦坦然開口。

朱棣的想法他知道,那就是利用秦府和晉府的內部矛盾來把朱尚炳和朱濟熺給廢為庶人,扶持他們的兄弟上位。

朱高煦的想法更激進,他巴不得朱尚炳和朱濟熺搞出點事情來,然後自己趁機削藩。

不過就這兩兄弟在靖難之役的表現來看,指望他們弄出點事情來削藩,還不如自己以後釣魚執法。

“這事情你自己看著辦吧,總之要是他們不服俺父子,你便想想辦法收拾他們。”

朱棣對朱高煦還是很滿意的,除了偶爾被忤逆的時候罵兩句不像自己,其它時候都自己打臉說老二像自己。

如果朱高煦覺得秦晉安分了,那他也可以跟著放心了。

“走吧,出去和伱這些叔叔們飲酒吃飯,免得日後需要他們幫忙反而生疏。”

交代了對秦晉的態度後,朱棣便帶著朱高煦走出偏殿,叫上了即將就藩的朱高燧,以及明年才就藩的朱高熾開始沿桌去看望那群叔叔。

他們這群人中其實有不少人對朱高煦都有些不滿,例如被冊封到偏遠地方的代王、穀王和岷王。

然而在麵對朱高煦時,他們還是得陪著笑臉與他演戲。

相較於他們三個,其它藩王對朱高煦的態度就很好了,畢竟他們之前就藩的地方都在北方苦寒之地,如今改封的地方不是四川就是湖廣,雖說不比江南繁華,卻也算是首屈一指的就藩地了。

與他們走了個過場後,朱棣就帶著三個兒子返回了主位,在這裡與三個兒媳、五個女兒,及徐皇後坐下吃飯。

在朱棣入座後,朱高煦倒是沒有著急入座,而是走到了徐皇後身後,為她捏了捏肩膀。

“你乾嘛?”

徐皇後還沒說什麼,朱棣卻瞪著他,仿佛在問碰俺媳婦乾嘛。

瞧著他那表情,朱高煦著實無語:“娘這些日子肩膀痛您都不知道?”

“啊?”朱棣聞言立馬看向徐皇後,徐皇後卻慈善笑著:“就是老毛病了,剛才確實有些痛,高煦捏了過後舒服多了。”

“你起開,俺來捏。”

得到回答,朱棣立馬起身,把朱高煦頂開,自己上手為徐皇後捏肩。

身為皇帝,在宗室家宴之中為皇後捏肩,這還是古往今來第一幕。

朱高煦看著朱棣那樂在其中的模樣,也笑著讓出位置給他,自己坐到了郭琰身旁。

“爹倒是對娘疼愛著呢。”郭琰羨慕的看著,朱棣與徐皇後,朱高煦見狀也笑道:“要不然我起身為你捏捏?”

“那還是算了,我這身子不比娘親,不受力。”

郭琰伸出袖子遮住半張臉,眼睛笑得如月牙般。

“瞻壑呢?”朱高煦笑著回應,隨後發現兒子不在身邊才開口詢問。

“這裡太吵,沒帶他來,怕他哭鬨聲太大了。”

郭琰說罷,然後湊近與朱高煦小聲道:“剛才我與大嫂聊了聊,她說娘幫爹納了許多秀女,但爹一個名份都沒給。”

“他是這樣的,青梅竹馬能不疼愛嘛。”朱高煦倒不覺得奇怪,畢竟朱棣對徐皇後的愛放在曆史上也算典型的那幾個了。

想到這裡,朱高煦倒是有些擔心的看向了徐皇後。

如今是永樂三年,不過按照曆史上來說,現在應該是永樂元年,而徐皇後是永樂五年病逝的。

也就是說,自家娘親頂多還有五年的壽數。

朱高煦不知道徐皇後的死是否與保衛北平那段時間的操勞有關,至少從如今看來,徐氏的身體還算健康。

“娘。”朱高煦對徐氏喊了一聲,徐皇後與朱棣都看向了他。

“兒臣想以後每年正旦過後都派女醫官入內廷為妃嬪診脈檢查。”

朱高煦其實想直接讓醫官們為徐皇後診脈,但是感覺這樣太刻意了,因此才改換成了為後宮所有妃嬪診脈。

“這倒是好事,你那東宮的女醫官我上次見他們照顧琰兒時照顧的不錯,給妃嬪們照顧一下也好。”

徐皇後倒也沒多想,直接點頭同意了。

“老二,你也給我送幾個醫官,我這幾天總覺得心頭悶悶的,壓著難受。”

聽到醫官的事情,一直在吃的朱高熾便開口打岔了起來,眾人聞言也朝他看去。

瞧著他那肥胖的體型,就連朱棣這個當爹的都嫌棄道:“你整日就知道吃,也不去騎馬散步,瞧瞧你那身子。”

“大哥,你得有二百斤了吧?”朱高燧也犯賤開口。

“兒臣這也是無事可做,隻能滿足口腹之欲了啊。”

朱高熾無視了老三的話,無奈回答著朱棣,朱棣見狀也哼了一聲,顯然不太喜歡朱高熾那文弱的性子。

朱高熾見狀也不好繼續說下去,倒是朱高煦幫襯道:“口腹之欲也挺好,隻要不要貪多就行。”

說到這裡,朱高煦也開始說起了與肥胖有關的病症,並舉例古代一些皇帝肥胖而引起的病症。

例如宋代皇帝就是高發的心腦疾病,宋仁宗時常感到暴感風眩,在受朝時都需要冠冕欹側,才減輕負擔。

宋神宗更是直接對群臣說自己足跌頭痛,而真宗、英宗、高宗等人也有類似記載。

除此之外,朱高煦也說了一下食譜的問題:“就醫學來說,爺爺和爹你們的食譜倒是很均衡,大哥的就不太行了……”

朱高煦說著,眾人紛紛看向了朱高熾,就連朱高熾都覺得碗裡的肉不香了,心虛道:“我的怎麼不行了?”

“爺爺和爹的食譜裡都有粗糧,蔬菜也比較多,但大哥你的……”朱高煦看了一眼朱高熾,不用他說,其他人都知道他想說什麼。

朱高熾的食譜在北平時就很精細,能吃肉是絕不吃菜,而且吃的也基本都是精糧,可以說和朱元璋、朱棣反著來。

“日後王府的食譜還是得改改,得和高皇帝學學。”

張氏對朱高熾的身體還是比較關心的,見朱高煦這麼說,不管是場麵話還是心裡話,她都附和了起來。

“高熾,你聽聽高煦的話,多吃些素菜,少飲酒。”

徐皇後也露出擔憂的表情,並拿起筷子為朱高熾夾了一盤青菜。

朱高熾見狀剛想感謝,就見自家爹不滿的看著自己,顯然是氣憤自家徐妹子第一筷子居然是給他夾菜。

“這個爹愛吃。”朱高熾忐忑的把菜從碗裡夾到了朱棣的碗裡,隨後小心看了一眼朱棣,發現他滿意點頭後才鬆了一口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