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攻略安南(1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2923 字 9個月前

第328章 攻略安南

“不對勁,這村子不對勁……”

狼狽從田間走回土路上,朱棣念叨著不對勁,並與土路上的徐增壽和王彥開口道:

“你們說說,這群村民是不是不對勁?”

“確實有些不對勁,似乎不太敢和外鄉人交流。”徐增壽與王彥點頭附和,朱棣也頻頻點頭。

“這村子肯定有貓膩,去徐妹子那把那兩名胥吏叫來。”

“是!”

朱棣吩咐了王彥,王彥當即帶著幾名兵卒走向了徐皇後。

徐皇後見狀也知道是朱棣吃癟了,故此對左右道:“走吧,去陛下近前。”

她帶著張平等人走向朱棣,王彥見狀便也沒有行動,而是跟著徐皇後回到了朱棣身旁。

她與朱棣說了從張平、王武口中聽到的事情,朱棣聽後卻一臉狐疑的看向二人。

“按照你們的說法,那村民和你們關係不錯?”

“回知縣,還算可以。”張平與王武作揖回答,朱棣見狀也抬了抬下巴,示意道:

“那伱們給俺叫來兩個百姓,俺當著你們的麵問問他們。”

“對了,就叫剛才搶俺鋤頭那個。”

朱棣指著正在朝自己這邊看來的幾個老農,張平與王武見狀也隻能硬著頭皮下到田間,把那幾個老農叫到了土路上。

雖說山東有不少山脈,但與大明治下的大部分地區一樣沒有樹木。

沒有樹木,也就沒了遮擋,道路上發生的事情也就很容易被所有人看到。

隨著張平和王武的召喚,那幾個先前凶了朱棣的老農這才意識到這個一口一個俺的家夥真是個大人物。

“這是北邊前往宛平縣的朱知縣,來詢問我們事情,主要是想把新政推廣到北平。”

“但凡朱知縣詢問的,你們有什麼就說什麼,不用管我們。”

張平和王武說罷,那幾名老農麵麵相覷,朱棣也對二人說道:“你們去那邊等著。”

“是……”二人被朱棣支開,隨後朱棣也開始對這幾個看上去五十幾的老農開口道:

“你們老實與俺說這地方的事情,若是擔心那二人威脅你們,俺便把他們換去彆的地方。”

“不不不,大人您可千萬彆換!”聽到朱棣要換走張平、王武,幾個老農連忙跪在地上,雙手合十的求饒。

王彥端來了兩個馬劄,朱棣與徐皇後坐下後才對跪著的幾個農民詢問道:

“你們回答了俺的問題,俺自然不會換他們,還會給你們錢糧,但前提是你們得說真話。”

“俺先問你們,之前朝廷對山東是三十賦一,如今是十賦一,你們的生活較之前過得如何?”

朱棣目光灼灼的等待幾個老農的答案,或者說他是揣著答案詢問問題,就想知道點不一樣的。

幾個老農麵麵相覷,最後還是年紀最大的那個戰戰兢兢的開口道:“比之前倒是好了些……”

“怎麼會呢?!”朱棣的嗓門讓幾個農民抖了抖,為了證明自己的答案才是對的,他還特意說道:“三十賦一加上一些雜項,頂多也就每畝十一二斤的稅糧,怎麼會不如十賦一?”

“這……”老農猶猶豫豫,最後才在朱棣的眼神逼迫下回答道:

“正稅是每畝八斤五兩,但雜項雜七雜八就得收五六斤。”

他說罷,旁邊另一個老農又道:“之前的裡長還好說,起碼能輪換,不至於太過分,可糧長常年不換,每年都用私鬥來收糧,每畝地要交滿稅糧,起碼得三十幾斤……”

“對!”又一個老農附和道:“遇上縣裡難纏的縣吏,各家各戶還得湊些錢給他,殺雞捕魚宴請都是正常的。”

三人回答完畢,朱棣忍不住開口道:“湊多少?”

“每家三文……”老農回答,徐皇後又詢問:“這小溝河村有多少家?多少畝耕地?”

“七十二家,大概兩千畝”老農不假思索的回答,聞言的徐皇後與朱棣麵麵相覷。

按照老農的說法,這一個胥吏來收次稅糧起碼能賺二百文,順帶還能飽餐一頓。

至於那些裡長和糧長也在收糧過程中貪墨了不少糧食,起碼三萬斤,折合二百餘石。

這麼大筆糧食,僅憑他們肯定吃不下的,而胥吏既然貪汙,自然不會放棄受賄。

朱棣大概記得天下有四萬餘村落,如果每個村都被貪墨二百石,那算下來就是八百萬石,接近大明田賦糧總數的四分之一。

那是八百萬石糧食啊,拿給百姓可以養活近二百萬人,用來北征可以支持十幾萬軍隊和數十萬民夫打好幾年。

一想到這裡,朱棣就恨不得把山東的貪官汙吏抓住一並殺了。

隻是他一想,孫铖確實在山東興起不少大案,抓獲了不少人,恐怕之前的那批胥吏都被流放渤海了。

“你們方圓十數裡的村落,都換了裡長和糧長嗎?”

朱棣詢問這點,老農也點頭道:“應該是都換了,現在的裡長和糧長是朝廷派人下來擔任,說是每人擔任三年就調走。”

“他們待你們如何?”朱棣詢問,並做出保證:“若是待你們不行,你們現在開口,俺立馬調走他們。”

“還不錯,比之前的好很多,收糧用的也是官鬥,就是……”老農說著說著說不下去了,朱棣見狀立馬激動,以為自己抓住了把柄,追問道:“就是什麼?”

“就是他們的口糧需要村裡出,但也不算多,每家每戶出二十斤。”老農說出了自己在意的事情,可一想到這件事會讓張平和王武調走,便立馬改了口風,說不算太多。

“二十斤還不多?!”朱棣一聽,勃然大怒,轉頭就對王彥道:“把那兩人給俺叫來!”

“奴婢領命!”王彥連忙去辦,很快就把張平和王武召到了麵前,質問道:

“你們在村裡不事勞作,讓百姓養你們是不是事實?”

張平與王武聞言麵麵相覷,心虛道:“是事實,不過這是不成文的規定,畢竟我等手中政務也多。”

“政務?你們小小胥吏能有什麼政務?”朱棣瞪著他們,並不認為隻管理七十二家百姓能有什麼值得繁忙的政務。

見朱棣這麼說,張平叫苦道:“這百姓手中糧食需要賣出去,我二人便需要南北奔波,去尋那糧商前來收糧。”

“朝廷不給配車馬,我等便隻有步行去。”

“即便有驛站,也隻是提供住所給我們,吃東西還是要給錢給糧食的,故而向百姓多征口糧也是無可奈何。”

“朝廷給你們的俸祿不夠花嗎?”朱棣瞪著他,可旁邊的徐皇後卻打斷道:

“俸祿是他們的生活所依存,您讓他們自己掏俸祿來幫百姓辦事,倒是有些苛責了。”

旁人的話朱棣可以不聽,但徐皇後既然開口了,朱棣也就捋了捋大胡子,沒有繼續就這點攻擊他們,而是看向那幾名呆愣的老農:

“除了口糧,這二人是否還對你們多征了糧食?”

“沒有沒有!”老農們紛紛搖頭,生怕自己多話讓張平和王武遭受災禍。

對於這個時代的農民來說,張平和王武這種每年隻盤剝十幾石的人已經是良吏了。

要是把張平和王武趕走,誰又能料到下一批來的胥吏會不會和之前的一樣?

“真沒有還是假沒有?”朱棣追問,並繼續保證。

“不用怕,都說出來,俺為你們做主,如果真的有,俺就幫你們懲治這二人。”

“真沒有啊大人!”老農們聞言連忙磕頭道:“張裡長和王糧長已經是這幾十年來對俺們最好的裡長和糧長了。”

“是啊,沒了他們,俺們每家得多交五六十斤糧食啊。”

“大人,剛才是俺們說錯話了,您可彆調他們走啊。”

幾個老農被朱棣的話嚇得不輕,紛紛為張平、王武說起了好話。

其實朱棣也清楚張平、王武大概是沒什麼除口糧之外的案底,他這麼做主要就是想讓張平和王武不要記恨這幾個老農,故而給了老農們求情的機會。

“好吧,既然如此,便看著這三人求情的麵上算了。”

“不過向山東百姓索要口糧的事情,俺還得想清楚怎麼算賬。”

“謝大人隆恩!”張平與王武紛紛叩首,結束後張平則是開口道:

“其實隻要驛站能供我等吃食,我等也不至於向百姓索要口糧,我等若是不出門去尋商賈,去鎮裡彙報工作,也不需要那麼多外出的口糧,在村裡吃俸祿便足夠。”

張平的建議讓朱棣頷首,此前驛站的規則中,胥吏的口糧一般不算在內。

如今來看,類似山東這種執行新政的地方倒是可以開放些。

“這事情俺知道了,你們再與俺說說以前胥吏及糧長、裡長盤剝你們的手段。”

朱棣對基層胥吏如何盤剝百姓十分關注,見狀張平、王武及三個老農也先後說起了那群人的手段。

朱棣聽到的,實際上與朱高煦當初打探到的差不多,反正就是一切用來收糧的器具都需要百姓買單,並且還是高價買單。

哪怕一個簸箕用十年,百姓也得每年出一個簸箕的錢。

聽到這些手段,就連朱棣這個常年在北平混廝的人都不得不佩服山東胥吏的盤剝之道。

他以前不知道這些,是因為他的活動範圍基本在大寧、北平三府一帶,而這些地方大部分是遷徙戍邊的軍戶,由衛所軍官統一管理,所以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