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兀良哈末路
“唏律律……”
哈剌溫山脈東北一角的一處河穀之中,此時此刻卻聚集了近十萬人與數十萬的牧群。
上萬頂獸皮帳篷被搭建在山坡上,帳篷外便是馬匹,而牧群在山坡下的河穀被放牧。
這裡是阮裡河的中遊,往上走就是哈剌溫山脈的北麓,往下走便能抵達惱溫江。
這裡距離兀良哈禿山有近四百裡,並且位於山麓之中。
如果遭遇襲擊,可以立馬順著砍伐出來的道路橫穿哈剌溫山脈北部,抵達漠北東部的草原。
不過對於脫魯忽察兒來說,這條路是最後的絕路,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會走的。
“術兒徹帶著部眾留在了南邊,他肯定是想把我們當成邀功的機會,所以所有馬匹都不能放到河穀。”
“如果明軍來襲,老弱婦孺驅趕牧群往上遊走,我們在這裡結營備敵。”
站在山坡上,脫魯忽察兒帶著兩名萬戶和二十餘名千戶指揮著如何撤退,並給予了他們信心:
“我們居高臨下,即便朱棣來了也不敢強攻我們。”
“他們的補給從大寧出發,拉到這裡能帶來的兵馬已經很少了。”
“可如果他們從肇州出兵呢?”一名萬戶詢問這個問題,脫魯忽察兒聽後卻搖頭道:
“關外能種多少糧食?即便是當初朱高煦領兵奇襲,也不過才幾千兵馬罷了。”
“即便大明國力強盛,可朱棣想要調兵來到這裡也並不容易。”
脫魯忽察兒的這番話說服了眾人,畢竟他們都知道關外糧食耕種困難,並且產量不高。
雖說渤海大力屯墾,但他們並不知道渤海發展到了什麼程度,對渤海的認知依舊在五六年前。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在孟章經營渤海期間,渤海騎兵多次出沒漠東,不斷襲擊一些中小部落,這才致使兀良哈遲遲無法恢複元氣。
如今的他們,實力不足巔峰時期的三分之一。
可即便如此,他們卻也不可能退去漠北,因為現在漠北的韃靼與瓦剌爭鬥還沒結束,現在貿然卷入爭鬥,很有可能會讓兀良哈諸部被蠶食,更不用說前往韃靼部的道路並不寬闊,十萬人想走並非那麼容易了。
脫魯忽察兒本意是想要向朱棣投降,可現實是沒有幾個兀良哈貴族願意投降大明。
朱高煦和朱棣這對父子殺死了太多的兀良哈人,尤其是朱高煦活埋兀良哈俘虜的事情更是讓諸部無法接受。
因此麵對朱棣的北征掃穴,他們隻能一遷再遷,現在已經是遷無可遷了。
“嗶嗶——”
忽的,刺耳的哨聲從河穀下遊傳來,所有人紛紛緊張起來。
他們向下遊看去,隻見數百名哨騎從下遊往上遊趕來,而這幾乎是兀良哈大半哨騎的數量。
“明軍來了……”
脫魯忽察兒的臉色鐵青,一些貴族聞言紛紛害怕起來。
他們看著那隊哨騎中奔走出十餘騎兵,並順著山坡跑上來,
當他們來到眾人麵前,便翻身下馬,語氣緊張又帶著幾分恐懼:“明軍的主力在東南方向的四十裡外出現,最少有兩萬人……”
“兩萬人!”所有人倒吸了一口涼氣,不由得將目光放到了脫魯忽察兒身上。
隨著哈剌兀、阿劄施裡等人的隕落,脫魯忽察兒成為了兀良哈諸部的主心骨。
“婦孺驅趕牧群前往上遊,派人把檑木和碎石準備好,另外讓婦孺一邊走一邊砍伐樹木,阻礙明軍追擊。”
脫魯忽察兒也不好受,可現在的他不能亂,一旦他亂了,整個兀良哈諸部就會跟著動亂。
見眾人還沒有反應過來,脫魯忽察兒便拔高聲音:“怎麼?不願意撤退,要投降?”
“不是……”貴族們連連搖頭,畢竟他們之中大部分人的子嗣都戰死在了雞西關、戰死在了大寧,他們與大明誓死不休。
“投降絕無可能,那就打!”
“打!!”
脫魯忽察兒怒吼一聲,眾人紛紛跟隨,一時間喊打喊殺聲不斷在河穀回響。
在脫魯忽察兒的指揮下,六萬餘眾的老弱婦孺們開始驅趕牧群向上,隻留下了山坡上不足三萬的男丁們。
他們準備檑木和投石,準備效仿當初強攻雞西關時,朱高煦在哈達嶺西坡的操作。
隻是這裡不如哈達嶺的坡度大,他們也不是朱高煦,而朱棣更不是哈剌兀……
“嗶嗶……嗶嗶……”
翌日清晨,當哨聲此起彼伏的在哈達嶺河穀中響起,簡單休息了一夜的兀良哈男丁們紛紛起身。
他們的年齡從十三歲到五十多歲不等,能披甲的隻有一萬六千人,剩餘的一萬兩千餘人則是穿著簡單的獸皮衣。
他們有兵器,但卻十分殘缺。
清晨的河穀往往會出現大霧,這是脫魯忽察兒用來對付明軍火器的幫手,但他不確定大霧能維持多久。
他站在一層層壘砌的碎石牆與壕溝中,張望著四周那群十幾歲的小夥子,還有五十多歲的老拔都魯,心裡不知道作何感想。
十年前的這個時候,他與哈剌兀、阿劄施裡他們擁甲兵數萬,甚至連甲騎也能拉出一定數量,兀良哈在元明之間不斷反複讓他們擁有了站起來的資本。
可如今,那一切都煙消雲散,他們似乎過上了他們自己都難以想到的貧苦日子。
“可汗如高高的太陽,我握著弓箭和長槍,旗子隨風在拍打聲響……”
不知道是誰起的頭,一首《阿剌來》在呼麥聲中傳唱起來,就連脫魯忽察兒也忍不住跟著歌唱。
那歌聲傳出了河穀,傳到了進入河穀的明軍耳邊。
明軍之中的不少歸化蒙古人聽出了歌聲中的悲愴,一時間有些止步不前,反倒是孟章他們麾下的女真人與漢人不受影響,穩步前進。
五十門野戰炮被一百匹挽馬拉拽,如此才能跟上大軍的行軍速度。
三千炮手的挽馬馬鞍上架起了架子,有的放著火藥,有的放著石彈。
因為北征距離太遠,明軍無法攜帶足夠多的彈藥補給,所以隻能減少火炮數量,以此來提高炮擊次數。
“他們如果願意投降,俺願意冊封脫魯忽察兒為世襲的衛指揮使。”
馬背上,作為“知音天子”的朱棣也聽出了歌聲之中的悲愴,故而對王彥開口說著。
王彥見狀,當即派遣百餘名蒙古騎兵攜帶著招降條件的書信先一步出發。
他們抵達了山坡之下後,便用箭矢將書信射出,同時用蒙古話喊道:
“大明汗願意接受你們投降,如果你們投降,過往所犯的事情既往不咎,台吉們可以獲得世襲的官職。”
“滾吧,漢人的獵犬!”
一支箭矢從山坡上射下,幸虧那百戶官反應及時,用臂鎧護住了自己的臉,箭矢也被彈開。
“走!”
百戶官確定安全後,立馬調轉馬頭離開,而射箭的脫魯忽察兒也將弓箭遞給了旁邊的人。
“準備作戰吧。”
脫魯忽察兒的聲音帶著絲疲憊,並轉身離開了壕溝,去到了自己的木屋中。
在這期間,明軍並沒有著急趕路,因為朱棣知道河穀的濃霧一時半會散不了。
一刻鐘後,當派去傳信的歸化蒙古人們返回並彙報了情況後,朱棣這才捋了捋自己的大胡子。
“山坡角度大概十五度,上麵有三四尺的石牆,應該還有壕溝。”
“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會有檑木和落石,這脫魯忽察兒是想學老二在哈達嶺的布置。”
“不過那地方坡度不夠,並且河穀寬闊,足以鋪開三萬大軍。”
朱棣口中說出了許多新名詞,但這些名詞對於孟章等人卻不陌生。
“等濃霧散去再進軍,塘騎與步塘分散出去,彆給他們偷襲的機會。”
“末將領命!”
朱棣吩咐著,孟章也不假思索的應下。
大軍的布置,依舊還是以李遠、徐增壽為前軍,李失為左軍、李齊為右軍,甘越為後軍,孟章為中軍。
這麼安排,是因為孟章知道皇帝想讓李遠和徐增壽立功,而甘越由於當初得罪過皇帝,因此被他安排在了後軍,避免與皇帝接觸。
大軍在等待,從辰時到午時,濃霧才漸漸散去。
也是隨著濃霧散去,河穀的情況開始展現在明軍麵前。
寬闊的河穀東西恐怕有六裡,南北足有十餘裡,整個河穀被中間的一條阮裡河分割為河東河西。
朱棣他們此時在河西,脫魯忽察兒他們也在河西,並且在河穀平原北邊的一處山坡上紮營築壘。
河西從山腳到阮裡河西有大約三四裡,這距離足夠朱棣用火炮來對付脫魯忽察兒。
“自己找死,還要帶著部眾一起死。”
孟章倒是不加掩飾的諷刺脫魯忽察兒,畢竟渤海與兀良哈血海深仇。
朱棣雖然也看出了脫魯忽察兒是想要拚死抵抗,但他心裡最多的是惋惜,畢竟招募了脫魯忽察兒這十萬兀良哈蒙古人,他起碼能拉出兩萬韃騎掃北。
現在看來,這想法是無望了,自家老二與兀良哈結仇太深,兩方注定不能善了。
“騎兵穿戴甲胄先出發,馬步兵著胸甲隨後,炮營選陣地準備炮擊。”
麵對兀良哈大軍的居高臨下,朱棣駕輕就熟的指揮大軍前進。
除了原本已經著甲的外圍三千騎兵,其餘騎兵也紛紛穿戴甲胄,而馬步兵和炮兵也穿上了胸甲。
一時間,河穀中都似乎光亮了幾分,而明軍的隊伍更是明晃晃的走入了兀良哈大軍的視野中。
他們沿河北上,給自己和兀良哈大軍留了足夠的距離。
一旦發生什麼事,馬步兵可以在一字時內下馬結長槍陣。
雖然沒有著全甲,但胸甲輕步兵的長槍陣也不是兀良哈的騎兵能與之碰撞的,更不用說明軍還有五千著全甲的騎兵了。
“要衝嗎?”
“不用……”
山坡上,貴族們詢問脫魯忽察兒,可他卻搖搖頭示意不用。
與明軍作戰經驗豐富的他怎麼會不知道明軍火炮的厲害,又怎麼會不知道明軍短兵作戰的能力。
實際上現在的兀良哈諸部已經是黔驢技窮,從朱棣發動北征,並將目標定為他們的時候,老天就注定了他們的戰敗。
脫魯忽察兒能做什麼?他隻能讓兀良哈諸部帶著壯烈離開。
至於老弱婦孺們,如果能走出那條狹長的獸道,那他們興許會被韃靼部吞並,但起碼比被明軍抓走要更好。
想到這裡,脫魯忽察兒看了看自己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