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永樂大閱兵(1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2764 字 9個月前

第352章 永樂大閱兵

“鐺…鐺…鐺……”

“咚…咚…咚……”

永樂六年正月十五,隨著晨光漸漸照亮了南京城牆,與平日裡不同的是,今日的清晨除了晨鐘聲,還有暮鼓聲。

在城池內外鐘鼓齊鳴的時候,南京城內心態平和的百姓們正在忙著自己的生活。

有人在路邊晨練,也有人在街市上買賣著各種商品。

大大小小的攤販們開始出現在街頭巷尾,擺開各種各樣的商品,吆喝聲和議論紛紛充斥著整個城市。

宰殺豬羊、烤製美味、用香水售賣,各種氣息在空氣裡交織,形成一種獨特的氛圍。

悠揚的笛子聲和低沉的鼓聲也混雜在吆喝聲中,讓整個城池呈現出一種難以名狀的魅力。

南京,這座城市就像一個巨大的機器,一切都在有序地運轉著。

迎著眾人的目光,朱高煦率先下車為朱棣開道。

看著整齊劃一的馬步兵,朱棣高興的爽朗大笑,可這還沒有結束。

曆史證明了這片土地永遠不缺看熱鬨的人,因此在文武官員、外國使臣、土司紛紛入座月台時,廣場兩側一些不會妨礙閱兵的地方也站滿了人群。

這是何等的國力,須知五千名身披明甲的士兵放在全世界任一國家,都是一支足以動搖國本的軍隊,而在大明,他們僅是所謂精銳的一部份。

與城內生活的寧靜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城外卻是一個喧囂且充滿了異國情調的世界。

他們的入場很快,屬於他們的位置是月台之下的空地。

諸國使臣何嘗聽過上千人共同演奏的雄壯軍曲,在那曲子奏響間,麒麟門廣場東側早早準備的上直精銳開始入場。

他們都好奇的向這個方向觀望而來,朱棣捋了捋自己的大胡子:“可以開始了。”

他將目光放到了麒麟門廣場上,隻見兩萬女真馬步兵在《象王行》中齊步前進,軍容絲毫不亂。

象者,天王也,聽到這首曲子的名字,朱棣高興的多捋了捋胡子。

朱高煦則是看向他,臉上笑意濃重:“象王行……”

陽光照在甲胄上,明晃晃一片,大風相隨,數百道旌旗獵獵作響。

待他們坐上主位時,主位這個為他們單獨留下的二十餘平高台左右則是候著六部、六部、殿閣大學士等十八人。

朱高煦身穿緋色圓領袍,與平日的常服看起來沒有什麼區彆,而朱棣則是穿上了十二團龍十二章的袞服。

“嗚嗚嗚——”

隨著日上三竿,當代表天子的大輅出現在廣場上時,前來看熱鬨的數萬百姓紛紛在兵卒的招呼聲中跪下,海內外使臣、官員紛紛起身作揖唱禮。

一時間,山呼萬歲的聲音幾乎將麒麟門前的這座廣場占據。

一隊隊盔甲鮮明的上直精銳在麒麟門外的廣場上列陣,從城牆到廣場,五千餘名上直精銳嚴謹的監視著一切。

當五千餘名甲胄鮮明的明軍唱禮,一些土司、屬國使臣在四夷館官員的翻譯下,這才知道眼前這數千名精銳居然還不是閱兵的全部。

隨著時間推移,海內外二十五屬國,三百餘土司的隊伍紛紛入座月台,太陽也升得越來越高。

聞言,王彥、鄭和二人走到前方,異口同聲的唱禮。

很快,廣場四周開始越來越熱鬨,如果不是朱高煦有先見之明,讓人把月台往高了修,興許使臣們隻能看到人頭了。

“閱兵開始!!”

朱棣第一次聽到這曲子,不假思索的便詢問朱高煦。

“好!哈哈哈哈……”

幾乎是所有,所有的使臣驚訝起身,看著這支身披明甲的兩萬馬步兵心中震撼。

父子二人在兵卒護衛下走上了月台,一路向主位走去時,所路過的各國使臣土司紛紛行禮,朱棣也十分自豪,從容應對著諸國使臣、土司土官們的行禮。

“嗚嗚嗚嗚——”

當他們按部就班的入座並擺放好樂器,諸國使臣都以為天朝會演奏什麼靡靡之音來吸引他們,卻不想率先響起的是號角聲。

如此規模的樂隊,讓諸國使臣側目。

他們身披明甲,背負火繩槍,手執長槍,腰彆金瓜錘及長刀,在抵達朱棣他們位置時瞬間轉頭,一手捶胸:

“萬勝!萬勝!萬勝……”

二人入座,山呼萬歲的聲音才結束,四周百姓和使臣才紛紛得以起身。

號角作響,大鼓跟隨,古箏齊鳴,笛子與琵琶先後作響。

“這曲子不錯,叫什麼?”

在他們的目光下,海內外的大明屬國、土司們小心翼翼的帶著自己的護衛從麒麟門走出,前往了那足以容納數千人的閱兵月台。

率先出場的是上直十六衛的女真馬步兵,他們列陣長方陣,南北二百步,東西一裡長,隊伍之規模足有兩萬之多。

月台台基高一丈,因此即便他們在下麵,也不妨礙觀賞閱兵。

伴隨著號角聲響起,率先進入麒麟門廣場的並不是閱兵的軍隊,而是一支人數近千人,各自攜帶樂器的樂隊。

經過訓練的乘馬在軍樂之中威武前進,馬蹄的踢踏聲與甲胄的窸窣聲配合軍樂,讓人更直觀的感受到了何謂金戈鐵馬。

隨著他們二人開口,四周拱衛皇帝與太子的兵卒也紛紛唱禮,並向外蔓延。

與眾人所想的靡靡之音不同,此時此刻所奏響的是一首金戈鐵馬,威武雄壯的軍曲。

緊隨女真馬步兵身後而來的,是女真騎兵與女真步兵的步騎方陣。

規模兩萬的步騎方陣給人帶來的震撼不亞於前者的馬步兵方陣,因為明軍的步騎方陣整齊劃一,聯係緊密。

這種兵種配合的緊密,足以說明這支軍隊的強大。

一曲《象王行》結束,與步騎方陣相配合的是《十麵埋伏》。

曲聲配合步騎方陣兵卒的目光,給諸國使臣一種不寒而栗的感覺。

朝鮮世子李褆、使臣權近,日本世子足利義嗣,使臣足利滿詮,暹羅世子……

一時間,諸國使臣及世子隻覺得自己身陷重圍,他們無法相信本國軍隊麵對天朝軍隊時會是何種表現。

足利義嗣不由得想到了可供足利家調動的兩千明軍,忍不住攥緊了拳頭,眼神向往的同時透露出渴望。

“兩千天兵,足可滅南國三萬。”

他口中的南國,似乎是指京畿以南的各國守護。

與他有一樣想法的,還有各國使臣。

哪怕是掌控西域的東察合台汗國也不由汗流浹背,不敢想象這支軍隊如果發動西征,那東察合台汗國還能留下什麼。

隻是他們的想法還沒落入實地,樂隊曲風一轉,一首《破陣樂》開始奏響。

與破陣樂一同上場的,是一支僅穿著罩甲,背負火繩槍的軍隊。

他們沒有長兵,隻有短兵,可沒人敢小看他們,因為他們的身後此刻正跟隨著各類火炮。

一百門野戰炮、五十門攻城炮、二十五門艦炮,十門岸防炮。

這四種火炮由一匹馬到四匹馬拉拽,火炮長度和大小與拉拽它們的馬匹數量成正比。

上直火炮部隊由女真、燕府兵馬組成,近兩萬人組成的火炮部隊沒有像前麵的軍隊一樣直接越過,而是將炮口轉向了南京城,並當著諸國使臣,百姓的麵裝入發射藥並點燃引線。

樂曲聲驟然停下,死一般的安靜出現在了麒麟門前廣場上,令人感到壓抑。

正當有人準備開口說話的時候,引線恰好燃儘。

“轟轟轟——”

空射的炮聲更為隆重,許多百姓被當場嚇得坐在地上,諸國使臣及土司隊伍中也不好看,被嚇得坐下的人不在少數。

許多使臣被嚇得臉色慘白,不等他們反應過來,待濃濃的煙霧消散,火炮部隊已經調轉炮口,繼續向西方前進。

樂隊奏響樂曲,燕府八衛的步騎方陣、馬步方陣先後出場。

正當眾人以為這是前番隊伍換了個旗幟的時候,所有軍隊從東西各自入場,將整個廣場占據。

那一眼看不到邊的精銳讓許多使臣更為清晰了解了大明的國力,如果是這樣的國力,幾個月滅亡安南也就不足以稱奇了。

隻是不等他們鬆一口氣,四周四夷館官員開始向他們介紹上直和地方軍隊的區彆。

在得知大明連上直都沒有出動,僅憑地方部隊就實現了六個月滅亡安南所有政權的事實後,中南半島各國及土司們紛紛閉上了嘴。

在他們還未反應過來的時候,麵前那密密麻麻的軍隊開始齊聲高呼:

“雲南都司向天子獻八百大甸國國主!”

“雲南都司向天子獻八百大甸國國主!”

當數萬人異口同聲的進行唱禮,那樣的震撼是難以形容的,隻有直麵他們的諸國使臣能感受到那頭皮發麻的感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