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稱孤不道寡(1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4529 字 9個月前

第351章 稱孤不道寡

“是,父親大人讓臣來天朝學習儒學,希望臣能成為一個尊師重道的人。”

春和殿內,足利義嗣畢恭畢敬的回答朱高煦的問題,朱高煦聽後也摸了摸自己的八字須。

“天朝禮儀之邦,爾等國家皆為天朝臣妾,故此前來學習,天朝自然不會拒絕。”

“不過我聽說你的哥哥如今是幕府的將軍,而你又是世子,那你們的關係……”

朱高煦記得足利義嗣似乎被足利義持所殺,不過他得看看現在兩兄弟關係有沒有發生變化,畢竟足利義持的傾向是拒絕稱臣,並且希望閉關鎖國,以此來讓南邊的守護們實力得到削減。

足利義持的傾向顯然不符合大明對日本的政策走向,畢竟日本是大明重要的白銀和銅錠來源。

“臣的哥哥自願下放為將軍,而將世子的位子讓給了臣。”

足利義嗣雖然隻有十二歲,但作為足利義滿的孩子,他顯然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

他沒有去解釋足利幕府的運作機製,而是直接確立自己的父親足利義滿為日本國王,自己則是日本世子,而他的哥哥則是沒有繼承權的將軍。

按照十歲入蒙學開始算,五年蒙學和五年中學就是十年,畢業就是二十歲。

很快,他們就高興的離開了紫禁城,而朱高煦則是拿起奏疏看了看。

於永樂元年創辦的太學曆經四年半的時間,也總算迎來了畢業期。

眼下執行新政地方分彆是四川、遼東、山東等三省,以及三省都司和大寧、渤海等五個都司。

隻是現在正是新政推進時,這群觸犯了紅線的人,朱高煦隻能依法嚴懲。

“這批人下放地方前,先和他們交代清楚,他們還年輕,還有學習的機會。”

不過由於教學質量不足且倉促,他們還需要在太學一邊充當教習,一邊複習知識,時不時等待接受朱高煦的考核。

對於這群學子,朱高煦自然是比較念舊的,但念舊不代表他無條件信任。

太過年輕,始終玩不過那些老狐狸。

不喜歡跪禮的朱高煦在麵對這些下國的時候倒沒有客氣了,坦然受了這五拜三叩後他才擺手:“好了,元宵節朝廷會組織大閱兵,屆時你們可以參觀,不過也沒什麼看的,不想去也可以。”

隻要足利義嗣不是毫無還手之力,那算上這兩千人,足夠足利義嗣自保,等待大明從遼東派遣援軍幫忙。

“關外和山東的學子畢業了,又是十幾萬讀書人,不過他們的學識還是太淺薄,不足以支撐治理地方。”

“太學的第一批學子還有半年就畢業了,讓工部準備擴建太學。”

從山東胥吏上任到現在,也差不多是三年考核期滿的時候了。

朱高煦揣著明白裝糊塗,同時靠在椅子上說道:

“既然這樣,那你應該能代替你父親和朝廷說一些要務了,需要讓使臣進來嗎?”

二十歲的年紀放在這個時代也已經成年了,如此培養出來的學子,也差不多可以放心下放地方充當胥吏了。

以太學的教學質量,朱高煦準備讓前三批的學子留校教書學習並惡補以前落下的知識,然後開始官學第二階段的中學教育,將第一階段的官學改為蒙學。

“讓稅務司去河南,把河南、北直隸的裡長、糧長都給我查一遍,然後把他們換上,同時河南、北直隸都準備建設官學。”

現在太學有三千八百多名學子,其中第一批隻有三百多人,而眼下的太學新生則是穩定在每年一千多人。

按照鯨海衛的實力,想要對付這兩千人,足利義持起碼要調動兩萬人才足夠。

“都察院一直盯著山東,現在又彈劾說山東胥吏同樣有貪腐的案例,這件事情你讓胡綸去查一查,算算時間也差不多了。”

朱高煦以退為進,足利義嗣則是誇讚起了大明的官兵,把他們說的天上有地下無。

“另外朝廷準備將隱歧、金銀二島的兵力增加到四千,你父親可以憑金印調動兩千兵馬。”

他這套說辭可以蒙騙不熟悉日本的人,但卻蒙騙不了朱高煦。

“原來這樣,你們兄弟二人倒是兄友弟恭。”

不過朱高煦也不打算揭穿,反正足利義持對大明節製日本是一個不安定因素,不如扶持足利義嗣解決他。

朱高煦不假思索的開口,顯然是準備在今年開始對北直隸、河南進行新政推廣。

足利義嗣起身跪在了地上,再次五拜三叩。

想到這裡,朱高煦目光看向了都察院的奏疏,亦失哈也順著看了過去。

朱高煦不知道他是故意誇大還是在他眼中確實如此,反正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就懶得和這個小日子磨蹭下去了。

隻要是人,麵對權力都會腐蝕,哪怕他自己還不是弄了些樂班。

他故意試探,卻不想足利義嗣搖搖頭:“怎麼能勞煩殿下呢,臣可以做主。”

擔心日後足利義嗣鬥不過足利義持,朱高煦故意抬高了日本國王之印可調動兵馬的數量。

不多時,足利義嗣滿心歡喜的離開了春和殿,將這一件件好消息告訴了在外等待的臣子們。

“那好。”朱高煦頷首道:“朝廷會組織下西洋的官方貿易,諸國官船都可以跟隨。”

經過去年新政的賦稅收取,沒有了基層糧長、裡長的盤剝之後,四川上繳的稅糧雖說沒有變化,但從西廠在民間探查的消息來看,四川百姓的日子算是舒服了許多,對朝廷的新政也建立起了信任。

“具體的,會有禮部的人去四夷館告訴你,你可以與伱父親商量商量,看看要不要加入西洋民營貿易市場。”

拿著奏疏,朱高煦簡單看了看去年畢業人數,旁邊亦失哈也開口道:“可是不給他們安排地方工作,他們便隻能回家務農。”

“可您說他們的學識太淺薄,這……”亦失哈遲疑著,朱高煦卻道:“淺薄總比沒有好。”

“臣代父親感激殿下的隆恩!”

不出意外,今年丈量四川全省耕地過後,四川的田賦興許能達到近二百萬石的程度。

“裁汰的人流放回渤海的奴兒乾城,讓他們回憶回憶以前的日子。”

朱高煦吩咐完,這才將桌上的奏疏推到一旁,顯然已經將奏疏全部處理完畢。

他揉了揉眉心:“我娘今天情況怎麼樣?”

“皇後殿下沒什麼大礙,醫生們診斷過了,是風寒,不是並發症。”

亦失哈報著喜,朱高煦聞言鬆了一口氣。

原本今日接見朝鮮、日本使臣的事情應該是老頭來做,不過自家娘親生了病,老頭不放心就把事情都推給了自己。

現在這些事情總算處理好了,就是天色也快暗下來了。

他沒來得及鬆口氣,殿外就響起了腳步聲。

不多時,郭琰就牽著一個梳著倆總角的小孩走進了殿內。

“呐,你爹不就在這嘛。”

郭琰笑著把小孩往前推,那小孩見狀立馬往前一路小跑來,蹦蹦躂躂的樣子搭配類似哪吒頭的總角發型,看上去虎頭虎腦。

“爹!”

朱瞻壑的一聲爹喊出來,朱高煦隻能假裝精神,勾著身子將他抱起。

“如今翻了年,你倒是已經五歲了,怎麼還這麼粘人?”

“你今天沒去陪爺爺?”朱高煦看著懷裡的朱瞻壑,臉上難得露出慈祥的笑容。

“去了,爺爺在陪奶奶。”

朱瞻壑伸出手去摸朱高煦的八字胡,看上去似乎很喜歡,但他沒有生拉硬拽,隻是輕輕的摸。

“娘情況怎麼樣?”朱高煦看向郭琰詢問,臉上滿是母愛的郭琰聽後坐到了亦失哈搬來的椅子上,安慰道:“娘沒什麼事,就是比較想你。”

“我才三天不去,娘就念叨我了?”

朱高煦調侃著,但郭琰卻遲疑道:“娘也有點想大哥和三弟了。”

“……”聽到這話,朱高煦有些動容,但還是壓下這份情緒,反問郭琰:“爹是怎麼說的?”

“爹說大哥身體不好,舟車勞頓恐怕會傷身,倒是老三可以走水路來看看。”

郭琰說著,朱高煦也點了點頭,隨後側頭看向亦失哈:“近來紀綱在乾什麼?”

“自上次甌寧王府的事情發生後,便一直沒有動靜。”亦失哈解釋著。

甌寧王府被火燒的事情,朱棣回來後並沒有表現震怒,這倒是讓朱高煦有些好奇。

不過老頭既然沒有查案,那他也沒有必要去惹一身騷。

他比較在意的是,解縉這群江左官員的行為。

“官學的教材已經在江左流通了嗎?”

朱高煦詢問亦失哈,亦失哈點了點頭:“不止是江左,就連江南之地都開始流通了。”

“讓胡綸查清楚教材是怎麼流通的,另外禁止這些教材流出海外,敢於私下印刷教材的,夷三族。”

朱高煦抱著朱瞻壑,輕描淡寫的開口夷三族,這讓人不由心裡一寒。

誰都知道東宮的太子雖說對官員不滿,但隻要不涉及謀逆,那基本都是流放為重,鮮有斬首的事情發生,更不要說夷三族了。

他既然說夷三族,那就說明這件事情已經動搖了國本。

“奴婢現在就去辦。”

亦失哈回禮,隨後急匆匆走出春和殿。

瞧著他走遠,一直沒有開口的郭琰這才開口道:“真要讓老三回來?”

“他回來也待不久,況且他也沒有什麼威脅。”朱高煦抱著朱瞻壑舉高,同時開口道:

“對了,三叔在甘肅乾得不錯,我準備派他去瓜、沙二州置衛所。”

朱高煦口中三叔是郭鏞,當初他派郭鏞去甘肅就是為了在日後進入西域時能有一塊足夠牢固的基石支撐,現在郭鏞得到了鍛煉,加上北方京察胥吏貪腐的案子可能會牽連不少人,這種時候在瓜州和沙洲置衛就很有必要了。

這兩個洲的位置在嘉峪關以西,其中瓜州距離哈密為六百裡。

雖說這距離漫長,且一路都是戈壁黃沙,但隻要能進入哈密,並將哈密百姓遷移進入關內,在哈密駐紮官軍的話,那當地官軍完全可以依靠天山的雪水來修建坎兒井,灌溉一片耕地。

哈密在手,屆時就可以沿著天山南北一路向西進入吐魯番地界了。

朱高煦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能否實控吐魯番,但實控哈密是他一定要做的。

“我聽三叔說西北之地貧瘠,你為何不對付西南,而去對付西北?”

郭琰畢竟是將門虎女,對於西北是什麼情況她還是能從郭鏞的書信中分析出來的。

在她看來,比起西北,就連東北的關外都算世外桃源了,起碼關外不缺水,隻要人足夠就能開墾大量耕地。

“想讓北方太平,在西域控製一塊區域是必要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