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白手起家(2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2867 字 9個月前

在他入座後,他也沒有遮遮掩掩,而是直接作揖道:

“殿下,派往貴州的兩萬名胥吏已經抵達京城了,如今正在外城的大教場就近等待調令。”

“全部抵達了?”朱高煦倒是沒想到會有這麼快。

但仔細想想也不奇怪,畢竟隨著政策下發,隻要學子們眼睛不瞎,都能感受到朝廷對畢業學子擔任胥吏的政策收緊,誰都不想因為遲到而錯失這個讓全家人享福的機會。

“全部抵達了,如今就等著殿下您分配胥吏給各縣了。”

“另外,這是夏尚書讓臣轉交給殿下的調任奏疏。”

孫铖拿出了一份奏疏,朱高煦從亦失哈手中接過打開後仔細看了看。

這份奏疏中的名單,基本都是從遼東、山東、四川三省和五個都司在任新政官員中有政績的人選。

從府衙到縣衙都有人選,不過其中主動報名貴州的數量稀少,朱高煦數了數,僅六十七人。

這樣的情況讓朱高煦皺眉,新政之下,一個縣的官員數量比洪武年間要多,一共是六人,分彆是正七品的知縣、正八品的縣丞、從八品的主簿、正九品的教諭和從九品的典史、掌管兵馬司的巡檢。

典吏和巡檢之前是不納入品級的,而新政之下則是最低的從九品。

雖然官職低微,但卻有了上升通道,而胥吏中的吏員、鎮長、裡長、糧長等人卻需要參加科舉,考上舉人才能繼續上升。

考舉人雖然沒有考進士的難度那麼大,但也是要與幾十萬人共同爭奪不到兩千名額的,同樣是百裡挑一之人。

“六十七人,頂多維持一個府。”

朱高煦皺眉看向孫铖,孫铖也作揖道:“夏尚書的意思是,先對播州分出的遵義府派遣官員,維持前方大軍的糧草暢通。”

“至於其它的府邸官員,則是可以從今年的科舉中選拔派任。”

“另外這六十七名官員中位於四川的官員已經前往了遵義府,並帶去了相應的熟練胥吏。”

孫铖解釋完,朱高煦略微頷首,隨後將奏疏合上。

“既然是這樣,那就先這麼辦吧,胥吏與官員們一同出發。”

交代過後,朱高煦便繼續看著孫铖,孫铖也沒有其它事情,因此起身作揖後緩緩離去。

不多時,春和殿內又響起了朱高煦朱筆批閱的聲音。

也在他批閱的同時,從四川重慶府前往貴州遵義府的崎嶇山道上也擠滿了人。

二月中旬的貴州依舊寒冷,高山濃霧讓人頭發上儘是水珠,遠遠看去好似所有人都白了頭。

那不足兩丈寬的崎嶇山道上,數千民夫們驅趕挽馬拉拽各樣工具走在最後,在他們的前麵則是上千名各類工匠,以及數百名讀書人的隊伍。

“孟明,這路也太難走了。”

人群隊伍中,一名二十七八歲的儒生抱怨著,而他身旁那二十出頭的青年儒生則是輕笑:

“若是這地方不夠偏遠,也輪不到我們前來擔任高官。”

麵對濕滑崎嶇的山道,青年儒生依舊能夠笑出來,不得不讓人佩服。

“老實說,你現在後悔沒?”

擦擦胡須上的露水,那二十七八的儒生開口詢問,而被他詢問的那青年儒生也笑了笑:“有什麼可後悔的?”

“若不是朝廷給予了恩典,我們之中多少人連讀書都困難,終其一生不過就是海邊打漁的漁夫,碼頭扛貨的力夫罷了。”

“如今我徐碩徐孟明被朝廷破格提拔為遵義知府,已經是天大的恩寵,如何還敢後悔?”

徐碩輕笑著開口,旁邊那人也苦笑道:“你要這麼比倒也不錯。”

“好了,還有二十裡路就到桐梓縣了,你得好好準備了。”徐碩拍拍他的肩膀安慰,兩人也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向前方繼續走。

耗費一個時辰,他們總算氣喘籲籲的趕到了那所謂的桐梓縣,也是他們進入遵義府的第一個縣。

隻可惜,這個所謂的縣,與他們印象裡的縣簡直是天差地彆。

“這是我的縣?!”

站在山坡上,看著那由木牆圈起來,裡麵生活著千餘人的桐梓縣,那二十七八的儒生不敢置信,身旁的徐碩也心裡一沉。

他們忐忑的率領隊伍走下了山去,隨後便在桐梓縣門口見到了兩名等待許久的胥吏。

他們在見到徐碩他們的時候,連忙小跑上前迎接:“章程(劉才),見過徐知府、王知縣。”

二人是徐碩他們提前兩個月派來溝通的胥吏,自然認識徐碩他們。

“這就是桐梓縣?”知縣王章不敢置信的看著這簡陋如鄉村的地方,章程聞言也苦笑道:

“遵義府適合置縣的地方並不多,桐梓已經算平坦的地方了。”

“在之前,這裡隻是一個驛站,除了驛館和馬廄,剩下的寨牆與二百間木屋都是黔國公他們修建留下的。”

章程彙報了桐梓縣的情況,王章聽到後與徐碩麵麵相覷,不由咬牙道:

“我就知道,以我的政績頂多做一個主薄,如今提拔為知縣,肯定不是什麼好地方。”

“先進去看看吧。”瞧著連集鎮都稱不上桐梓縣,徐碩也不免忐忑了起來。

儘管和蹇義商量決定前往貴州的時候他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他沒想到遵義的情況居然是這樣的。

現在他都有些擔心自己的治地遵義縣(播州城)是個什麼情況了,總不能和桐梓縣一樣吧。

想到這裡,徐碩和王章帶著目瞪口呆的桐梓縣五名官員和四十多名胥吏走進了桐梓縣的木牆了。

在寨子內部,那兩百處木屋已經被百姓所占據,並且他們還在炮製木頭,準備繼續建造房屋。

他們穿著青黑色的衣服,男人穿著青黑色的左衽上衣和長褲,女人則是右衽上衣和圓領胸前交叉上裝兩類,下裝為各式百褶裙和長褲,顏色也以青黑色偏多。

“這些百姓都是被改土歸流土司留下的苗家百姓,昨日軍中的劉千戶來說,還有兩千多洞蠻人在遷徙的路上,算上這裡差不多有四千人。”

章程解釋著,而那群百姓也害怕的看著他們,紛紛停下了手中動作。

“寨中有一百披甲的軍中弟兄,不過他們一般不管百姓,隻負責維持治安。”

“我來的時候那劉千戶說,他們隻負責到我們的兵馬司訓練好,然後就要前往南邊平叛去了。”

“這期間的政務他們不插手,需要幫忙的話可以幫忙。”

章程解釋著桐梓縣的一切情況,同時從懷裡拿出了一本文冊:“這就是桐梓縣的所有情況了。”

王章接過打開,徐碩也湊了過來。

【二百六十七戶,一千六百二十七口,男丁五百二十六人,未成丁三百二十四人,女七百七十七人。】

【屋舍二百處,驛館一處,馬廄一處,牛二十六頭,挽馬十二匹,豬三十四頭,家禽四百二十七隻,糧三千六百石……】

“孟明,伱得支持我啊!”

瞧著手中的文冊情況,王章懷疑自己管理的不是一個縣,自己也不是一個知縣,而是一個鎮長。

與徐碩的身份不同,王章是遼東官學中舉的學子,雖然也是關外,但始終比不上吉林城出身的徐碩。

徐碩能被破格提拔為遵義知府,除了沒人願意來外,也有他吉林城身份的緣故。

這次徐碩入貴州,蹇義是給了他許多幫助的,他手下有七百多名胥吏和一千六百多名工匠,此外還有六百匹挽馬和兩萬餘石糧食,五千多貫錢。

不和徐碩哭窮,王章真不知道和誰哭窮了。

“我倒是想幫你,但現在我得看看遵義縣是個什麼情況,得再走訪走訪各縣是個什麼情況。”

徐碩咽了咽口水,遵義府內有遵義、桐梓、綏陽、仁懷、湄潭五縣,如果每個縣都和桐梓這麼窮,那他恐怕真得向朝廷上疏求援了。

“我先給你留三千石糧,各類工匠各十名,胥吏三十名,教習十名和四夷館翻譯一名。”

“其它的,你等我走訪一個月再給你調撥。”

徐碩做出承諾,然後與王章在土路上行走,偶爾想與這些百姓交流,卻因為語言問題而無法交流,隻有依靠四夷館的翻譯才能了解對方困難。

“我雖然知道苗語,但侗語和其它卻不知道,王知縣得找些人翻譯才行。”

四夷館的翻譯汗顏作揖,王章聞言則是心力交瘁,隻覺得桐梓縣興許就是他這輩子的養老處了。

“軍中應該有精通這些語言的,我到了播州後給黔國公寫信求幾個人來幫你。”

徐碩拍了拍王章的肩膀,並不希望他氣餒,畢竟桐梓縣的地勢情況可以說這一路走來最好的地方了,好好開發還是有希望憑借功績更上一步的。

“希望有吧,隻是這桐梓縣連耕地都沒有,我看來隻能坐吃山空了。”

王章看著文冊上那僅有的兩畝菜地,不知道該怎麼形容自己的情緒。

“我去了遵義看看,楊氏家族治下耕地應該不少,不然他們吃什麼?”

“就算沒有,你也不用擔心,大不了像你在大竹縣當典吏一樣,帶著百姓們慢慢開荒就是,糧食我會想辦法。”

麵對王章的氣餒,徐碩不斷為他打氣,同時看了看桐梓縣的情況,隨後讓自己身後的官員命令所有工匠前來桐梓縣,為桐梓縣加急修建些屋舍。

很快,千餘名工匠砍伐樹木,坯土為牆,隻是半日時間就修出了十餘間單間的屋舍。

儘管十分簡陋,但總比沒有要好。

瞧著那十餘間簡陋的屋舍,以及空曠的四周,徐碩不免咋舌,祈禱自己的府治不會這麼貧困……,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