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背有靠山(1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3351 字 7個月前

第381章 背有靠山

“這麼大!”

二月十九日,帶著數千人的隊伍,作為遵義知府的徐碩總算抵達了曾經的播州城,如今的遵義縣。

隔著好幾裡,他就已經看到了四周成片的稻田,以及遠處那矗立在山邊的播州城。

在滿是山脈的貴州,突然能見到遵義那麼大的壩子還是令人有些震撼的。

由於沒有遮擋物,整個遵義壩子被徐碩一覽無餘。

光是出現在他麵前的這個壩子,便足足有數十萬畝耕地,再往後還有河穀平原。

可以說,遵義縣的情況遠超徐碩想象,就連跟在他身後的幾名官員都紛紛鬆了一口氣,露出了釋然的笑容。

“走!去看看!”

徐碩來了力氣,帶著眾人向著遵義城走去。

來到遵義,他們也能感覺到當地軍隊肉眼可見的變多,山道口總有兵馬駐紮,哪怕是徐碩他們都需要接受盤查。

一走入遵義城中,城中情況便讓眾人倒吸了一口涼氣。

作為自小在海邊捉魚,幫忙耕地的徐碩來說,他很清楚這是農民擔心磨破衣服而做出的不得已舉動。

瞿鬱倒是沒有迎接徐碩,但徐碩也不在意,他們走上了那夯實的土路,並向著播州城靠近。

城中中軸線的主乾道足有三丈寬,街道兩旁的建築高度大多在一丈六尺左右,有漢家建築,也有一些類似吊腳樓的磚石小樓建築。

能住在播州城內的百姓,大多都是和楊家沾親帶故的,因此漢化的十分明顯。

徐碩有些驚訝,但一想到沐春當初治理昆明,開辟三十萬畝耕地後,便將這一切想到了他的身上。

“一些小土司不接受改土歸流,在山林之中流竄,不用擔心。”

徐碩詢問帶路的千戶官,那千戶官聞言則是邊走邊回應道:“原本都有,但改土歸流後,與楊家有關的田地都被沒收了。”

“是我,這是官印和文書。”徐碩從身旁的官員手中接過官印和文書遞了過去。

作為播州楊氏經營五百餘年的地方,遵義城內鋪滿了河石製作的石磚,道路也十分寬闊。

衛指揮使檢查過後點了點頭:“瞿都督已經將宣慰司衙門更換了牌匾,我現在派人帶您前去。”

作為知府,徐碩在這種時候笑著開口,安撫了眾人的同時,也讓眾人察覺了自己的失態。

“衙門那邊有《黃冊》和《魚鱗圖冊》,都是弟兄們丈量出的情況。”

見到徐碩徒步而來,這名指揮使還略微詫異,隨後作揖道:“敢問是否是徐孟明徐知府?”

他在巴縣任職時,便主持開辟過不少梯田,儘管都是書本上的知識,但實際運用起來後,效果十分顯著。

衛指揮使倒是不把這種事情當事情看待,不過徐碩身後的其餘三縣官員胥吏則是麵露憂色。

在播州城外,身穿各類民族服飾的百姓正在田間種地,田地旁居然還有用混凝土修建的水渠。

“我等隻是緊張罷了,不必勞煩知府了。”

千戶官一邊說一邊帶路,不過街道上的人比較少,想來是因為被遷出貴州了。

因為在城內,因此倒是沒有城外吊腳樓那種設置欄杆走廊,樓上住人,樓下作畜廄的情況。

徐碩身後,遵義府同知的趙軌開口感歎,徐碩也點了點頭道:“以這裡為根基支援各縣,儘快讓遵義府恢複產出,支撐大軍補給的同時,繼續開墾荒地。”

留駐遵義城的是瞿鬱,而沐春、瞿能、沐晟等人則是在各地平叛。

徐碩作為重慶府的巴縣知縣,自然是了解播州遷出百姓的事情。

“此外,前往其它三縣的官員則是由我們明日開始護送前往。”

“沒事的,不用擔心,有我大軍在,些許小土司不成氣候。”

“不過我們雖然收了耕地,但他們的錢財卻沒收,因此光以前攢下的錢財,就足夠他們揮霍好幾年了。”

“按照朝廷的新政,這田地怎麼分,那就是您自己需要處理的事情了。”

他們雖然是自發前來貴州的,但若是為此丟了性命,那才是令人後悔莫及。

除了少部分人依舊穿著麻布染青藍二色的無領長衫外,其餘基本都是穿著漢人的裡衣褡護和長褲。

“這城內的人,都在城外有耕地嗎?”

“多謝!”衛指揮使回禮,而後側過身子示意他們入城。

眾人紛紛作揖,徐碩見狀點了點頭,隨後對衛指揮使作揖道:

思緒間,徐碩他們也來到了遵義縣的城門處,而城門口則是有一名衛指揮使在等待。

衛指揮使的話讓徐碩緊張起來:“怎麼了,有戰事嗎?”

徐碩見狀回禮,他身後的官員們也紛紛回禮,而後跟隨徐碩腳步走入遵義城中。

能穿裡衣的人,基本是不會去乾活的,如剛才徐碩他們一路走來,但凡要乾活的百姓,都會穿著短衣前往田間,並在抵達田間的時候脫下衣服,赤膊乾活。

這樣的氛圍,讓眾人這才想起了當下的貴州也在經曆戰事,儘管遵義府比較安全,可南邊和東邊的叛亂卻絡繹不絕。

徐碩看到了許多還沒有開墾為耕地的坡地,那些坡地的坡度不算大,可以開墾為梯田來種植作物。

“我們帶來了一萬七千石糧食,若是大軍缺糧,可以與我商量調走。”

“光這個壩子上的耕地和水渠,今年衙門的產出就少不了。”

“你們若是擔心,我可以陪同你們一塊去。”

他不僅了解,還參與其中,為遷移百姓準備了不少糧食。

就過去半年的情況來說,播州起碼遷出了幾十萬口人。

正因如此,四川布政司才耽擱了這麼長時間,直到開年二月才將他們調派來遵義。

“到了,這裡就是之前的宣慰司衙門。”

千戶官的聲音將徐碩喚醒,他往前方看去,卻不想這宣慰司衙門居然修建在山上,並且相比較衙門,這裡更像是軍事堡壘。

好在這小山不算高,不然上下一次估計得累的氣喘籲籲。

“多謝帶路。”徐碩作揖回禮,並從袖中掏出了一吊錢。

雖然隻是百來文,但蚊子再小也是肉,那千戶官笑著接過回禮,而後便離開了。

離開前,他還特意吩咐看守衙門的兵卒好好乾活,彆怠慢了眾人。

“走吧,進去我們這衙門看看是什麼情況。”

走入遵義府衙,其中許多東西雖然已經搬走,但衙門建造時所用的昂貴木料卻無法帶走。

府衙南北長二百步,東西寬一百二十步,足以容納數百人在其中辦公,並且還有亭台水榭供人休息。

“這府衙,都快比得上布政司衙門了。”

走到一處水榭中,同知趙軌感歎一聲,徐碩也嘖嘖幾聲:“不知道花了多少錢糧才能修建起來。”

“不管耗費多少,總之現在是我們的了。”趙軌輕笑,他和徐碩是同屆進士,不過一個出自吉林城,一個出自長春城。

“知府,文冊都取來了。”

水榭外,遵義府的通判、與推官、巡檢帶著文冊走進了水榭中,徐碩和趙軌聞言也走出書房,在水榭正廳與眾人坐下。

他們開始翻看《黃冊》與《魚鱗圖冊》很快便了解了遵義府和遵義縣大概的情況。

遵義府有耕地五十六萬九千四百餘畝,但其中僅遵義縣就有二十四萬六千餘畝,剩下三個縣合計三十二萬三千餘畝。

這麼看來,其它三個縣情況也不算差,最差的應該就是王章的桐梓縣了。

在黃冊上,桐梓縣的人口記載是四千二百二十四人,應該是算上了遷徙過去的那些百姓,但依舊是五縣之中最少得。

遵義府有民十七萬六千餘口,人均耕地三畝餘,有耕牛五百六十二頭,挽馬六百七十七匹,並不算多。

檢查了黃冊和魚鱗圖冊後,徐碩便緊急將所有官員召見於府衙會廳,在眾人入座後開口道:

“都看到了吧,遵義府情況就是這樣,比旁邊設立但還沒有人任職的平越府來說算好了。”

“三日後,大家準備準備,各自前往自己的縣核實情況。”

“如果情況無誤,那首要做的,就是提出各自的問題,到底是缺了翻譯,還是缺了教習,吏員、工匠。”

“這次蹇布政使給了我們很大支持,朝廷給的支持更不用多說。”

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儘管年紀輕輕,可徐碩卻很有官派,氣勢上能壓住眾人。

“大家都在各縣做過官員,應該知道農業是經濟之根本,其次才是手工業。”

“不過農業和手工業的關係不一定要排先後,我們當下要做的,主要還是看看哪個縣適合修建水泥場,哪個縣交通不方便,需要向三司衙門申請火藥擴寬道路,哪個……”

徐碩說了一堆,主要說的就是缺了什麼東西就說,他來想辦法。

不過缺的東西抵達後,他必須要見到實打實的政績,東西都要用到實處。

儘管很年輕,可徐碩做事很老派,也很實誠。

他與眾人開門見山,眾人也不好意思和他打小算盤,畢竟能主動申請來貴州的,沒有幾個是怕窮的。

“我最後再交代一句。”

一刻鐘的時間,徐碩便交代了所有事情,但到了最後他補充道:

“遵義府不比其它地方,這裡的少民眾多,語言是我們最大的問題。”

“因此在麵對百姓的時候,大家還是好好說話,心平氣和,避免矛盾升級,耽誤諸位的仕途。”

說完最後一句話,徐碩便站了起來,對眾人躬身作揖:“遵義府十七萬六千餘口百姓,就拜托諸位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