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億三千萬畝耕地,主要還得歸功於關外的粗放式管理,以及大批耕牛挽馬的畜力。
“清查江東六府過後,我估計會有不少人被論罪……”
朱高煦合上《黃冊》,對夏原吉和郭資開口道:“這些人,罪大惡極者流放福建琉球府,次之流放貴州,再末流放甘、肅、瓜、沙之地。”
“殿下……”聽到朱高煦的流放方向,夏原吉作揖道:
“其它地方臣沒有意見,主要是西北的瓜沙之地,是否遷移太多人口前往了?”
“今年朝廷光是維持現有的瓜沙二州四萬餘口,便已經調糧二十餘萬石,當地情況恐怕很難自給自足。”
千年時間過去,西北之地的環境惡化比之後世還要嚴重。
後世的敦煌、瓜州還能看到許多綠色,但在這個時代,那種場景根本不可能。
哪怕是河流附近,也頂多有些綠草,根本不會有太多樹木,畢竟樹木不僅是建築材料,還是供人取暖燃料。
如果不是朱高煦在瓜沙之地指出了煤礦,那二州的四萬餘百姓光是燒水做飯的燃料就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二州雖然耗費不少,但畢竟是朝廷進入哈密的跳板。”
“這次趁著父親北上,我準備派郭鏞率騎兵三千,護送脫脫前往哈密,並擔任朝廷在哈密的衛指揮使,冊封安克帖木兒為忠順伯,將其內遷至蘭州,賞莊田三千畝。”
朱高煦要對哈密衛下手,哪怕當地的安克帖木兒對大明態度不錯,但這塊地方始終被他們所掌握,而非明軍。
唯有讓明軍在當地駐紮,利用水泥修建地下水渠和坎兒井,一點點在哈密恢複生態,耕種作物才行。
哈密也有煤礦,有煤礦和混凝土,那樹木的建築和燃料作用就不大了。
在這樣的基礎上種植作物,將秸稈弄成草方格固沙,然後種植防沙林就容易許多。
“若是拿下哈密,那戶部這邊……”
夏原吉有些躊躇,畢竟維持瓜沙的難度就這麼多,距離瓜沙還有五六百裡的哈密就更難了。
“哈密內遷後,朝廷在當地隻需要留駐一千兵馬就足夠,雖然有六百裡戈壁灘,但之後瓜沙的兵馬可以調往肅州以東,隻需要各保留一個千戶就足夠。”
朱高煦向夏原吉解釋著,夏原吉聞言也鬆了一口氣。
當下的瓜沙駐紮一個衛的兵馬,按照朱高煦說的,戰後瓜沙加上哈密頂多三千兵馬,雖然後勤壓力增加了,但至少沒有預估的那麼大壓力。
“既然如此,臣便不再多說了。”
夏原吉放下了作揖的手,朱高煦見狀則是詢問:“今年戶部積欠多少,各庫之中還有多少?”
“今年戶部積欠錢糧折色後約七百萬貫,各庫之中錢糧香料折色後尚有二千七百餘萬貫,不過其中有八百餘萬貫是黃金。”
郭資提醒了朱高煦,如今大明庫存的黃金數量已然不少,足有八十四萬餘兩。
這還是戶部沒怎麼用心收集的情況下,如果戶部用心搜集,那還能更多。
“黃金雖然很重要,但必要時刻也可以用出去,不用專門提醒。”
朱高煦又不準備在現在就搞金本位,所以黃金對於他來說也是救急的東西。
過後三年的財政壓力會很大,可一旦渡過這三年,大明的財政壓力就會逐漸變小,達到最後的收支平衡。
“戶部有沒有計算過,這些年永樂通寶一共發行了多少,各類錢幣收集毀鑄了多少?”
朱高煦靠在椅子上詢問夏原吉和郭資,之所以詢問兩人,是因為永樂通寶從永樂三年開始大規模發行,而當時郭資還不是戶部尚書。
“先後八年時間,大約發行八千六百餘萬貫,具體的情況得拿文冊才能了解。”
夏原吉不假思索的開口,同時繼續道:“至於上繳毀鑄新錢的數量,大概在五千萬貫左右。”
“這些情況,戶部都有造冊,畢竟每年舊錢鑄新錢,總歸會因為錢幣質量不一,從而導致火耗不淺。”
永樂通寶的質量不用多說,由於質量太好,從而導致了市麵上敢於仿製永樂通寶的作坊十分稀少。
與其仿製永樂通寶,還不如仿製洪武及前朝的那些古錢幣。
“就市麵的情況來看,你們覺得,朝廷還要多少年,才能徹底讓永樂通寶成為主流?”
朱高煦的話語中總是能蹦出新詞,這點夏原吉和郭資已經習慣了。
郭資盤算了一下,估摸著才說道:“上個月呂宋尋到了幾座銅礦,按照當地宣慰使許柴佬之言,明年這個時候就能穩定開采數十萬斤的銅錠輸送京城,幾年後可開采百萬斤。”
“如果這條消息屬實,那朝廷每年就能多鑄二三十萬貫,算上海外和西南的白銀和銅錠,每年新鑄七百萬貫不成問題,頂多二十年就能占據主流的市場。”
“百萬斤?”朱高煦詫異,他雖然知道呂宋銅礦儲備很高,但以當下這個時代的生產力,想在呂宋每年開采上百萬斤銅礦可不是簡單的事情。
“殿下,近來廟堂有不少人彈劾許柴佬……”
朱高煦詫異還沒過,一旁夏原吉便說出了廟堂對許柴佬的彈劾內容。
許柴佬畢竟之前是個商人,商人就是逐利的。
曆史上的這個時期,呂宋沒有任何產出,所以大明也沒給許柴佬什麼資源。
許柴佬年老之後便從呂宋返回了老家福建,大明在呂宋的統治也隨著他率領同鄉離開後土崩瓦解。
而今不同,朱高煦點出了呂宋的金銅礦,許柴佬自然也就有了奔頭。
加上蔣貴麾下的兩衛上萬兵馬,許柴佬的野心自然也被放大。
呂宋的人口並不算多,發展至今也不過十三萬餘,自然沒有足夠的人力去開采礦藏。
不僅不夠人力開采,就連開荒都十分緩慢。
正因如此,許柴佬便蠱惑著蔣貴去抓捕土人,利用土人開墾荒地,開發礦藏。
蔣貴倒也沒廢話,隻要能對當地百姓好的事情,他便沒有什麼可猶豫的。
因此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大片耕地被開墾,許多礦產被挖掘。
如今的呂宋,不僅可以自給自足,還能每年給朝廷上繳數萬兩黃金,數萬石稅糧。
作為宣慰使,許柴佬雖然不歸吏部管,但六軍都督府也有自己的考核官。
過往幾年,六軍都督府的考核官凡是去到呂宋而返回的武官,大多都會上疏呂宋之心,擔心苛責土人過甚,引起叛亂。
事實上,他們的擔心不是多餘的,因為過去七年時間裡,呂宋一共爆發了七十九場叛亂。
要知道即便是擁有文化的安南,過去幾年的叛亂也不過才六十二場,並且隨著時間推移,叛亂規模反而越來越小。
但呂宋不同,呂宋的規模一場比一場大,最大的規模便是三個月前發生的黃山之亂。
三十多個土人部落組成四萬聯軍,向呂宋城東部的黃山鎮發動襲擊。
不過這場聲勢浩大的襲擊,被蔣貴以六百騎兵踐踏縱橫,三千火槍兵擊破。
戰後蔣貴以五十二人陣亡,三百三十六人負傷的戰績,成功斬殺七千多土人,俘虜兩萬餘人,其餘土人逃入山中。
雖說不讚成蔣貴他們以壓榨的方式來治理呂宋,但六軍都督府依舊給蔣貴評功,並上呈到了朱高煦麵前。
對於蔣貴,朱高煦十分熟悉,也並不覺得他的方式有問題,甚至將他拔擢到了海軍都督府都督僉事的位置。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規則,在二十世紀以前的規則就是弱肉強食。
比起西方殖民者,許柴佬他們在呂宋的那點事情根本不算什麼。
彆說當下這個十五世紀初期的曆史背景,就算到了十八世紀。
如果白人隻要求黑人乾三年活就還他們自由,還給他們糧食開墾自己的土地,那黑人估計得感動的流眼淚。
相比較之下,許柴佬在呂宋做的事情,朱高煦壓根就沒放在心上。
正因如此,麵對夏原吉的話,朱高煦忍不住搖頭道:
“我們漢人有個習慣,但凡瞧對方可憐一些,便會有一群人心生憐憫,從而導致日後災禍。”
“這樣的例子,放在史書之上實在太多太多。”
“這樣的錯誤,我們也不能犯下,避免重蹈覆轍。”
朱高煦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夏原吉聞言則是皺眉道:
“這樣的事情隻是發生在一地,那尚還好說,可若是置之不理,甚至對許柴佬及蔣貴加官進爵,那臣擔心各地會紛紛效仿……”
夏原吉不擔心呂宋一地的事情,他是擔心呂宋的做法被各地效仿,而這種風氣並不太適合治理複雜的地方。
若是在海上還好說,大明藩國眾多,可補給的地方也很多,對於一些沿海城鎮的叛亂,也可以依仗堅船利炮來進行鎮壓。
不過這種事情如果發生在三宣六慰、雲桂等地勢複雜的地區,那就另當彆論了。
“你這麼說也有幾分道理……”
朱高煦放下茶杯,思考過後才說道:“以此為借口,將許柴佬和蔣貴二人今年的考核評為乙等吧。”
“這……太輕了吧?”郭資忍不住開口,夏原吉也皺著眉頭。
“在他們的經營下,朝廷和呂宋百姓都獲得了好處,苛責太甚也不好。”
朱高煦不想繼續這個話題,見狀的夏原吉和郭資也隻能無奈歎氣。
不多時,他們便改換方向,討論起了關於西南的問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