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燕台虎峪
“嗚嗚嗚——”
正月十七,伴隨著元宵過去,江東門碼頭上也迎來了第三次下西洋的熱鬨。
一艘艘馬船將裝箱的各類瓷器、布匹、綢緞裝船。
除了這些江南的特產,它們還需要沿著航道前往杭州、泉州、廣州,將屬於各地的特產裝船,運往海外。
浙江福建的茶葉,兩廣的蔗糖、紅糖……
這些都是海外所需的商品,其中以紅糖利潤最高,需求最大。
“廣東那邊這次準備了五百萬斤紅糖,按照上次的航線,估計在抵達麻林地後就能全部銷售完。”
“奴婢估計這類商品到了東洲也應該暢銷,因此想讓兩廣多備一百萬斤……”
一艘馬船的甲板上,朱高煦走在前麵,旁邊跟著左顧右望的朱瞻壑與朱瞻圻,還有鄭和、夏元吉、郭資等六部尚書。
鄭和的話說完,戶部尚書郭資便與身邊的戶部官員交代起來。
正因如此,東洲航線的開辟,以及昆侖洲的開拓才顯得格外重要。
江東門碼頭的熱鬨還在繼續,直至正午時分,近三十萬箱貨物才裝載上船,一艘艘馬船滿載貨物順長江向東海而去。
“這次的貿易量,應該會比上次還多。”
不過對於他的建議,朱高煦卻搖頭道:“天下學子都在官學就讀,皇家又憑什麼優待?”
鄭和小心與朱高煦說著,朱高煦聞言頷首,低頭看一個眼朱瞻壑和朱瞻圻,伸出手拍了拍他們:
從糖農到衙門,各有收益,各有回報。
以當下各國的貿易逆差,各國國內那點金屬儲備,估計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大明賺走。
與曆史上朱棣的下西洋不同,朱高煦主持的下西洋,是朝廷和百姓都能盈利的善政。
見朱高煦扯大旗,一些六部官員臉色都快成了豬肝色。
“奴婢領教……”鄭和回禮,朱高煦見狀也下了甲板,向著碼頭走去。
朱高煦喚出瞿鬱瞿陶,二將站出作揖:“臣在!”
“此次下西洋,除了貨物,戶部還撥給了你五萬兩黃金。”
走入春和殿,唱禮聲先後響起,十餘名武官站在殿內,畢恭畢敬的作揖。
也在馬船駛出長江的時候,朱高煦的身影出現在了春和殿宮道上。
“殿下千歲……”
“瞿鬱瞿陶!”
反倒是從廣東購買,能省下更多的金錢和時間。
宋禮見狀倒也沒說什麼,至於朱高煦則是看向了鄭和:
得到示意,倆小子立馬就向船梯小跑而去,不多時就順著碼頭跑向了南京城,身後還跟著十餘名西廠力士。
有這句話在,其它人想要攻擊下西洋勞民傷財都不現實,畢竟鄭和帶回的貨物,可都是戶部統計過的。
自下東洋開始,各地民間經濟便得到了更多的市場,就拿紅糖來說。
“下西洋貿易,事關沿海江南數十萬織工、糖農、瓷匠的生計,不可不重視。”
群臣見狀,即便心裡不情願,卻不得不作揖回禮,送離馬車。
過往兩廣糖農每年產出兩三千萬斤便已經飽和,而如今下西洋航道得到維護後,參與下西洋的民間商人也開始變多。
“這次對貴州改土歸流,全賴爾等用心用功。”
“這些黃金,你好好利用,我相信你能帶回價值百倍的存在。”
畢竟紅糖頂多能放十八個月,如果從江南采買前往西洋,那無疑會浪費一兩個月的時間。
“陛下雖然不在,但你們的功績足夠封爵。”
甲板上,看著那一箱箱貨物,朱高煦立馬開始了扯大旗。
“行了,去玩吧。”
朱高煦倒不是偽善,而是他並不想把朱瞻壑交給那些儒生,生怕這群家夥還給自己一個懦弱無剛的兒子。
以往大旗都是他們在扯,結果遇到了朱高煦,朱高煦扯大旗反倒比他們更熟練了。
現在朝廷賺錢,百姓也賺錢,誰敢彈劾下西洋,誰就是國賊。
作為禮部尚書,宋禮可不想被旁人說他對皇孫不上心,故此站出來提出建議。
不過這樣的回報在朱高煦看來並不長遠,因為當下西洋航道上的各國金屬儲備並不多。
不多時,他的馬車被在京兵馬拱衛,護送向京城而去。
黔國公沐春、曹國公李景隆、鎮遠侯顧成、建昌侯瞿能、寧遠侯何福,還有盛庸、瞿鬱、瞿陶等數名在西南大放異彩的將領……
瞧著他們的背影,禮部尚書宋禮作揖道:“殿下,二位皇孫已然到了年紀,臣請挑選名師教導……”
在這個舊港和呂宋、交趾還沒開始大規模製糖的時期,兩廣無疑是西洋航道上最大的糖類生產基地。
這些將領,就是朱高煦在西南改土歸流的底氣。
過去幾年,兩廣製糖作坊也日益增多,許多跟風種植的人也因此獲利。
身高六尺餘的兩兄弟站出來,並未對朱高煦造成任何壓力。
同樣六尺餘的朱高煦伸出手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自信道:
“你們平黔地土司有功,我代天子敕封你兄弟為威寧伯、畢節伯!”
“臣謝恩……”
瞿鬱瞿陶聞言跪下,畢恭畢敬的五拜三叩。
在他們身後,瞿能不由得挺直腰杆。
一門三爵,這樣的殊榮,古往今來少之又少,他瞿家也算青史留名了。
如此想著,瞿能突然覺得當今陛下父子還是挺好的。
想他瞿能在洪武年間就立功無數,然後從未獲得爵位。
到了永樂年間,不過十一年便獲爵三位。
這樣的殊榮,瞿能如何能不感激?
“盛庸!”
朱高煦忽然開口,那聲音讓盛庸愣了愣,最後還是李景隆拉了一下他,他才反應過來,連忙叩首。
俯視跪下的盛庸,朱高煦威嚴開口:“你累功多年,如今平貴有功,我代天子敕封你為思南伯。”
“臣謝恩,萬歲萬歲萬萬歲……”
盛庸五拜三叩,心中百感交集。
作為當年阻礙朱高煦渡江之人,他這些年即便立功無數,但心底始終忐忑,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秋後算賬。
如今朱高煦的做法,毫無疑問彰顯了他的心胸,反到讓自己不由得慚愧起來。
“其餘諸位皆是功臣,隻不過有的封無可封,有的累功不足……”
朱高煦掃視眾人,滿意道:“雖然累功不足,但賞賜必不可少。”
“南洋之地盛產金銅,我賜伱們每人銅山一座,讓你們的後代儘享富貴!”
“臣等謝殿下恩!!”
相比較先前的唱禮,而今眾人的唱禮便是在表忠心了。
南洋銅山產量雖然不算高,但一座也能每年產出上萬貫。
這筆賞賜,才稱得上是富貴後代。
瞧著他們,朱高煦十分滿意。
南洋畢竟是海外,遇到事情的話,廟堂之上必須有足夠的力量支持才行。
賞賜銅山,便是朱高煦將勳貴與南洋綁定的手段,日後若是南洋遭遇問題,這些勳貴也能為了自己的利益站出來上疏。
“好了,今日召你們來,除了封賞,還有一件事情需要討論。”
朱高煦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十分隨意,可威嚴十足。
“廣西地形雖然沒有貴州複雜,但水網密布,土司成分更為複雜。”
“朝廷要直接掌控西南,廣西便是接下來要針對的一環。”
“你們久在西南作戰,現在你們說說看,若是朝廷對廣西也改土歸流,需要多少兵馬,又需要多少錢糧?”
朱高煦詢問眾人,可姿態卻胸有成竹,似乎揣著答案問問題。
這樣的姿態,讓眾人平身入座後倍感壓力。
眾人之中,隻有沐春和李景隆一如往常,十分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