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瘋狂作死(1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3098 字 7個月前

第426章 瘋狂作死

“妹子,俺將你留這裡了,下次俺再來,就是俺來陪你的時候了……”

昏暗的地下石室中,當朱棣雙手扶著徐皇後梓宮說完這句話,他便抬手擦了擦自己的眼淚,深吸一口氣後,轉身走出了石室。

通過長長的墓道,待他徹底走出的時候,綠意盎然的天壽山也出現在了他們視野中。

神道、明樓配合四周的樹木,讓整個天壽山看起來比南京的紫金山好上了太多。

雖說紫金山從洪武十四年開始植樹,並設置孝陵衛守護紫金山,防止百姓砍伐孝陵樹木。

但由於紫金山種植的樹木,多以成長較慢的名貴樹木,因此即便已經過去三十年,紫金山的樹木也不算茂盛,遠不如後世。

不過相比較紫金山,天壽山就好很多了。

騎馬走在北京城街頭那水泥路上,朱棣詢問身旁身騎戰馬的王彥,王彥也回稟道:

“奴婢前些日子詢問了行部尚書郭驥,他說當下北直隸有三百零七萬六千餘口人,但大多都是生活在南邊,順天府口數有三十七萬三千餘,其中北京城內便有二十萬餘口。”

除了漠東的民夫,渤海和遼東征募的輔兵數量也高達十二萬。

要知道這個時期的北京,已經多次被風沙入侵,因此朱高煦才會下達天壽山一帶禁伐的教令。

“今年新政地區報名科舉的人有多少?”

亦失哈解釋著,同時也想到了自己先前的話:“今年新政報考童試的七十六萬新政學子,能獲得生員身份的,恐怕連一成都沒有。”

“你讓紀綱和陳瑛繼續,凡是有誰敢彈劾遷都的事情,都給我好生整治。”

“希望明年能出一批才乾不錯的新政官員,這樣也比較方便朝廷治理廣西了。”

“隻要能挑選出良種並培育,然後從渤海開始推廣,那東北的數以千萬畝耕地就能得到使用,西南的山區更是如此。”

過去十一年裡,被朱高煦暗箱舉薦的那數千官員,如今連一半都沒能留下,不是貪腐被查,就是以權謀私被攻劾流放。

相比較之下,大明的農業技術便高明許多,畢竟幾千年來,華夏已經馴化了許多作物,便是一開始產量不高的水稻都被馴化成了如今畝產二三石的“高產”作物。

能觀測細胞的顯微鏡,在原本曆史上,起碼得到十七世紀後期的康熙年間,才會被英國人發現,而大明已經提前二百五十餘年掌握了這項技術。

花費一字時的時間,他走入了研究蒸汽機的院子內,並看到了化身工匠,率領太學士們親手安裝蒸汽機的博士王甫。

聽完了所有內容,朱高煦靠在車上閉目養神,示意亦失哈送自己回宮。

相比較之下,水泥的配方在不斷完善,強度也在不斷增加,耗費也不如糯米灰漿,可存儲的時間更長,更容易儲存。

也就是說,整個關外能湊出十八萬民夫,而關內隻需要抽調十二萬。

“這種一覽眾山小的滋味還真是不錯啊。”

為了征募十二萬民夫,朱棣這才在北京耽擱了近半個月。

王甫沒說到朱高煦想聽的點上,這讓朱高煦有些失望:“能否驅動四輪車?”

他騎馬抖動韁繩,在上千騎兵的拱衛下進入安定門。

想到這裡,朱高煦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心裡都不免好奇解縉到底會在後續捅出什麼更大的窟窿。

這次北征大軍的北上路線依舊是走大寧,不過抵達全寧衛後,他們就需要麵對五百多裡的無人區,然後才能抵達白城衛。

這種簡單的人為乾涉在大明已經十分普及,不過在東洲卻並沒有這種技術,所以當地人對於農業也基本停留在刀耕火種的時期。

不過植物染料終究不如金屬染料來的厚重和凝實,所以北京紫禁城的許多建築顏色偏淡,沒有那麼厚重。

當然,北京紫禁城也不全是令人失望的缺點,也有屬於自己的優點,這個優點首先就是規模上。

安葬在這樣的地方,相信徐皇後知道後也會十分高興的。

在他滿心歡喜入住北京紫禁城的時候,南方的朱高煦則是站在一間明亮的教室內,手裡使用著粗糙的顯微鏡,觀察一顆被切薄片的玉米粒。

如果采用南京的方式建造北京城,那北部燕山不知道會有多少樹林遭遇砍伐,這可不符合朱高煦植樹造林,防範風沙的想法。

除邊疆地區,內地的民夫征募距離不得超過一千裡,而北征大軍軍中許多民夫都是在曲阜一帶征募的,協助軍隊抵達北京便是他們這趟行程的終點。

這點讓朱棣不是很高興,但一想到自家老二說過那些金屬染料吸入過多會致死,朱棣還是放下了更換染料的想法。

翌日,他們在午時前趕回了北京城,而此時北京城北的安定門外已經聚集了數萬大軍和十萬民夫的龐大隊伍。

“殿下,不懲處嗎?”夏原吉有些語塞,他還以為朱高煦會嚴懲解縉。

朱高煦也不指望當下的科學底蘊能弄出什麼雜交手段,但培育良種,讓玉米口感和產量略微提高,他還是比較期待的。

“嗯。”朱高煦頷首,並不認為這樣苛待新政學子,畢竟科舉選出來的是官員,官員就需要具備足夠的能力才行。

“不過這個培育良種的過程興許需要幾年,至於推廣更是以十年計數。”

亦失哈所說的經史典籍也是科舉的一部分,隻不過新政科舉之下,經史典籍的比重在逐年降低,反倒是策論的比重逐年增加。

“進去說。”

“這些人,估計連今年的童試都無法通過……”

朱高煦也是佩服解縉的心寬,同時也默默點讚了他的作死行為。

此時的朱高煦,根本不擔心任何外族入侵,有小學、中學和太學的基礎底子在,加上大明已經開發的南洋和小西洋航道,擔心外族入侵,還不如擔心漢人會不會在日後把腦子打沒。

這樣的馴化,還是沒有顯微鏡和各類研究基礎的前提下,而農業司的王本道他們腦中深刻記憶著許多作物的培育乾涉手段,自然知道怎麼改良育種。

如果不是朱高煦進行了“南北中”分卷科舉,朱高煦都不敢想新政學子會被擠兌成什麼模樣。

朱高煦回頭看向亦失哈,對其交代道:“參與課題的太學士,每人賞錢五十貫,博士王甫二百貫。”

亦失哈與朱高煦共事十餘年,自然知道他很在意這些東西,所以每日都會起早一個時辰,將所有東西看個大概,以便回答朱高煦。

感歎一句,朱高煦便瞧見馬車停在了東華門門口。

不僅如此,遷都之後,江南許多官員也將跟隨朝廷遷居,這能為北直隸帶來數十萬的人口。

“另外通知三軍,半個月後大軍出發鎮虜衛,不得有誤。”

當然,也有許多民夫不願意就此返回曲阜,自發報名要繼續下去,而對於這部分,軍中書吏欣然接受。

他走下車換乘步輿進入宮城,不多時便返回了春和殿。

“如果在礦井中連接一根深入豎井的杆來驅動一個泵,那蒸汽機活塞的運動就會通過這根杆傳到泵的活塞,以此來將水抽到井外。”

高度上來了,門窗也開始加大,采光更豐富。

穿過甬道,出現在他眼前的是統一規劃建設的院落,以及臨街的五層中式高樓。

“這次的功率比之前的更大,能節省更多人力,讓許多煤礦區開采變得更為容易……”

“奴婢領命。”亦失哈應下,王甫等人也紛紛高興的作揖:“臣等謝恩……”

想到這裡,朱高煦向車窗外看了一眼,目光中也看到了許多剛放學回家的學子。

這個年齡段的官員,如果手中本身掌握一定權力,那他們自然會變得心高氣傲。

朱高煦將目光從顯微鏡上的玉米粒的細胞上挪開,心裡也有一些驕傲。

不過就城外那熱鬨的情況來看,十二萬民夫大概已經湊足,這讓返回北京的朱棣十分滿意。

朱高煦打斷了王甫,王甫聞言也連忙點頭:“效率比較之前提高許多,因為橡膠的耐熱性比杜仲膠更強。”

如今的解縉,才堪堪進入廣西界內,恐怕不到三月是到不了廣西布政使司衙門了。

隻不過在他來到春和殿的時候,吏部尚書夏原吉卻等在了殿門許久。

除此之外,從北京城營造開始,朱高煦便下令讓人植樹,並在北方教令禁止砍伐天壽山一帶樹木,因此天壽山的綠化依舊保持著相當高的水平。

當然,禁伐隻是治標不治本,因為百姓也不想砍樹,但房屋、柴火都需要木頭,砍樹是不得已而為之。

“現在的它,與我心中的蒸汽機相差十萬八千裡,但你們的功勞還是可以肯定的。”

因此,水泥大規模生產後,使用它作為建築材料,比糯米灰漿要更便捷便宜。

夏原吉如今四十有五,但身體素質依舊很好,不過此刻他的臉上卻露出幾分愁容。

不多時,待他們來到北京宮城,這座北方的紫禁城樣貌並不與南京紫禁城相同,主要表現在建築的色差和規模上。

夏原吉隔著老遠便要作揖,朱高煦卻打斷他,示意他入殿再說。

“殿下,臣……”

相比較木質的金柱,混凝土柱子的好處就是可以加高,因此北京紫禁城內許多宮殿的高度都比南京紫禁城高出許多。

朱棣戀戀不舍的將手從紫檀木的龍椅上撤開,最後才心滿意足的前往了後宮的乾清宮休息。

另外新政官員的質量本身也不算高,尤其是靖難之後被朱高煦舉薦那數千官員,素質更是堪憂。

遷都北京,本質上就是分割江南因政治中心而獲得的投入,將這份投入轉而投入北方。

這個時代的玉米口感他剛才已經嘗試過了,不能說很難吃,但也絕對不算好吃,甚至有些微微發苦。

使用糯米灰漿固然堅固,但畢竟浪費糧食。

當然,更讓朱高煦高興的,還是獲得橡膠後的蒸汽機實驗室。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