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父慈子孝(1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2944 字 7個月前

第441章 父慈子孝

“轟轟轟——”

四月初,當火炮聲在江東門外響起,代表著聖駕的旌旗插在龍舟之上,成功靠岸。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碼頭上,群臣推金山倒玉柱的跪在清掃過後的水泥地上,五拜三叩。

“起來吧!”

當朱棣的聲音闊彆一年有餘重新響起,許多文臣都感到鼻頭一酸,心想這位總算回來了。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他們不能說過得很差,但絕對也算不上好。

朱高煦在整個南直隸推行新政,將本就脆弱的淮西勳貴、江東官場清掃了一遍,掃出數百萬畝隱匿耕地的同時,也掃出了許多包庇的胥吏,牽連者兩千餘人,連帶親族近三萬。

三萬人啊,這放在哪朝哪代都算得上大案了,更彆提朱高煦對武將賞賜豐厚,對文臣“刻薄”的做法了。

在朱高煦的統治下,群臣隻覺得自己生活在監獄,這不能做,那不能做,雖然俸祿算得上豐厚,可和武官打仗所獲賞賜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怎麼弄成這樣?”

現如今朱棣回來,廟堂上最少有人能為他們發聲了。

“這群人看我眼神不對勁。”

“比南京的要大一些,城池也是,就是比較乾燥,你在南京出生,興許不太適應。”

紀綱與陳瑛雖然押送解縉北上,但朱棣在過去幾個月裡並沒有接見解縉,隻是讓三司查案。

例如讓他冊立妃嬪,再選皇後之類的話,每每想起,朱棣都氣血上頭。

彆的不說,單單抽水這一項功能就能大大減少開采礦藏所需人力,以往開礦要不斷人力抽水,而今有了蒸汽抽水機,隻需要一台蒸汽機就可以解決一個礦洞的抽水問題,省去幾十上百的人力。

“走,我們爺倆也去太學看看去。”

朱棣拉著朱瞻壑的手,高興的向大輅走去。

三司查案會審的結果就是解縉確實觸犯了大明律,由於是累罪,因此這個罪責可大可小。

紀綱躬身作揖,三言兩語就將事實歪曲。

“這這這……”

想到自己從北邊南下一路的所見所聞,朱棣自然能體諒朱高煦。

出乎預料,今日來接駕的並不是朱棣每次返回南京都能看到的朱高煦,而是他的孫子朱瞻壑。

果然,朱棣聽到紀綱如此說,雖然不相信紀綱的話,但他還是露出不喜,估計是想起了以前解縉那些觸怒他的奏疏。

十二歲的朱瞻壑畢恭畢敬作揖,看上去十分乖巧,朱棣也高興點頭:“你父親為何不來?”

對於江南人口稠密的地方來說,省去人力就代表許多人失業,因此蒸汽機有利有弊。

當然,這樣的念頭王彥也最多想想,說是不可能說出來的。

群臣惶恐且憤怒,但這憤怒都針對到了紀綱身上。

“爺爺,北京的紫禁城和南京的有什麼區彆?”

“皇爺爺”

最大就是流放和發配,最小就是罷黜為民,具體怎麼判,看朱棣想怎麼判。

站在碼頭上,朱棣警惕的與身邊王彥低聲交流,王彥心中汗顏。

真正想要解決問題,朱高煦曾經與朱棣所說的那些科技進展都得實現才行。

“紀綱狗賊,居然把解縉紳折磨如此……”

想到這些事情,他也懶得去管解縉,隻是將目光放到了群臣前的華蓋下。

“噔!”

“陛下,是他自己不吃東西,每日還在獄中非議陛下與殿下關係。”

儘管囚服嶄新,頭發也得到梳理,可解縉的體型卻無法恢複當初。

“父親去太學了,說是蒸汽機有了進步。”朱瞻壑說起蒸汽機時,目光中露出幾分激動。

朱棣還沒有判,也沒有催促紀綱,所以紀綱也不敢直接對解縉用刑,但解縉既然落到他手中,那自然也好受不了。

在這樣的精神摧殘下,解縉的體重驟減,兩肋甚至消瘦的可以看到肋骨之間凹陷進去。

忽的,重物下船的聲音響起,群臣下意識看去,卻瞧見了一個身穿素白囚服,骨瘦如柴的家夥。

新政雖然讓百姓的日子變好了許多,但這種變好是有限的,畢竟糧食產量依舊那麼點,新政無非就是將以往胥吏貪汙的糧食平分給朝廷與百姓罷了。

可是對於人口稀少的渤海、漠北、河套、河西之地來說,蒸汽機則是可以大大提高北方的生產效率,將節省出來的人力投入其它行業。

“那是解春雨(號)?”

在朱棣南下前,解縉幾乎沒有見到太陽,如果不是擔心解縉會發瘋,紀綱甚至不想讓人去陪解縉聊天說話。

朱棣聞言便理解了朱高煦為什麼不來,畢竟朱高煦與他說過蒸汽機對大明的作用。

“對了,我聽說你爹給你安排去中學讀書,感覺怎麼樣?”

您最多打仗,可東宮那位可是要他們動則三族流放,看您能對勁嗎……

朱棣略皺眉頭,雖然之前十分憤怒,可他還是不想讓解縉死,畢竟解縉是一塊招牌。

“噓…爺爺您這得小聲說,彆讓人攪了我的安靜。”

“哈哈,好好好,爺爺小聲點……”

爺孫一問一答,商量著坐上了大輅,隨後向太學駛去。

群臣沒有跟上,而是遙望那囚車,心情忐忑。

解縉的下場,給眾人心頭蒙上了一層陰霾,尤其是皇帝遲遲不處置他的舉動,更是讓群臣不知道該往哪方麵去想。

當然,朝中也有聰明人,許多人都知道,解縉就是針對江西新政的開始,而江西新政結束後,下一個推行新政的就是浙江。

麵對曆史的滾滾潮流,個人力量著實微不足道。

當然,如果個人力量超出了時代,那他就能做出超出時代的事情,正如當下的朱高煦。

“嗚嗚——”

太學之中,當熟悉又陌生的汽笛聲響起,站在一個巨大操場上的朱高煦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在他身後,亦失哈、胡綸、張玉、丘福、孟善等人不自覺張大了嘴巴,目瞪口呆。

他們的吃驚來源於對未知事物的不了解,而這個未知的事物叫做火車……

“嗚嗚——”

當汽笛聲再次作響,隻見鋪設了鐵軌的操場上正在緩慢運動著一個龐然巨物。

站在朱高煦身旁,博士王甫戴上了厚厚的眼鏡,手裡拿著一本文冊,以及便攜式的毛筆。

毛筆沒有墨水,卻在搖晃過後能產生墨水直接書寫。

“永樂號機車內有一個鍋爐,鍋爐內裝有一個平放的汽缸。”

“機車有兩對動輪,由齒輪傳動,軸列式為……”

王甫說著一些專業術語,朱高煦沒有在意這些,隻是指著那緩慢行動的蒸汽機車詢問道:“機車多重,時速多少,能牽引多少重物,造價幾何?”

朱高煦的問題一針見血,王甫聞言也一邊寫一邊說道:“機車重五噸,最高時速三十裡,滿載時速(時辰)六裡,能牽引十二噸貨物。”

“不過車廂重量足有十噸,另外走六裡需要消耗一噸煤炭,兩噸水。”

“也就是說,現在的技術頂多保障兩名交替火車駕駛員乘坐……”

“至於造價,永樂號的造價是三千六百四十二貫五分四厘。”

王甫推動眼鏡,顯得十分興奮,並不覺得機車雞肋,因為他們已經讓蒸汽機車動起來了,剩下的問題隻有如何提升效率。

“熱效率不足,我估計現在機車的熱效率隻有不到3%,或者更低。”

朱高煦聽完了王甫彙報給自己的數據後,果斷說出了自己的猜測。

他並不會製造蒸汽機,但他記得蒸汽時代蒸汽機的熱效率在6%~15%,二十世紀達到了20%~40%,就算是世界上第一輛蒸汽機車,熱效率似乎也有5%~8%的程度。

當然,那輛機車的數據也比大明永樂號要好上許多,重量折算為明製後,那大概是機車重七噸半,時速十三裡,能牽引十六噸貨物,五節車,可乘七十名旅客。

這輛機車被發明後,時隔十一年後,由喬治·斯蒂芬森改進的旅行者號機車拖著三十多節小車廂正式試車,車廂載有四百多名乘客和九十噸貨物,以時速二十四公裡的速度跑完了四十公裡的路程。

五年後,人類開始進入火車時代,各國也因為火車技術的不斷進步,將手中實控疆域不斷擴大。

熟知這一切的朱高煦和王甫一樣,並不覺得當下“龜速”前進的永樂號是雞肋,反而認為這是一個開始。

曆史上喬治·斯蒂芬森在少量資助的情況下,就能在十幾年時間裡幫助英國步入火車時代,那擁有數百萬學子的大明朝沒有理由會比他更慢。

他們用了十年時間,將這個四百年後才會出現的東西發明出來,也能用十年時間,讓大明進入火車時代。

對於三十二歲的朱高煦來說,他很篤定自己還有十二年的時間,畢竟曆史上他活到了四十六,而且是非正常死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