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父慈子孝(2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2944 字 9個月前

“十年後,我要看到它的數據倍數增長,並且能在大明的官道上疾馳。”

朱高煦看向王甫,王甫卻作揖道:“殿下放心,臣等已經有了眉目,隻需要三年時間,數據就能倍數增長,最多二十年時間,就能讓永樂號達到您的預期。”

王甫作為研究這方麵的博士,自然看過朱高煦給出的課題,以及課題中預期的數據。

朱高煦在永樂二年給出了大明所需蒸汽機車的預期數據,即最高時速一百五十裡,滿載時速七十裡、載重二百噸,載客五百人。

隻要能達到這個標準,那大明許多疆域都能得到鞏固。

算上休息,頂多七天,南京就可以將江南的兵力投送到哈密,十天就能投送到伊犁河穀。

如果從北京出發,那時間還能更短,更重要的是,能將江南的物資運送到漠北地區,而這是解決遊牧民族問題的保證。

以明軍的實力,隻需要兩萬人就可以控製整個漠北,而兩萬人的物資,隻需要這樣數據的火車出發五十六次,就能滿足全年補給。

“這就是火車?”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忽的,熟悉的聲音在朱高煦身後響起,那聲音中帶著絲詫異,緊接著就是張玉他們的唱禮聲。

朱高煦與王甫回頭看去,果然見到了朱棣、朱瞻壑以及王彥。

此刻,他們三人正驚訝於軌道上火車的速度,但朱棣最先恢複平常,有些挑剔道:“這速度太慢了些……”

“一開始確實不快,但隻需要十幾年的時間,速度就能達到日行七八百裡的程度,屆時不管從南京還是北京出兵,不管是前往漠北還是西南,都能將時間控製在半個月內。”

“甚至就算是西域,也能在半個月內運送數萬兵馬前往,唯一的問題就是軌道鋪設。”

朱高煦與朱棣解釋著,同時說起了鐵軌,朱高煦都不免頭疼起來。

這個時代的百姓雖然不像晚清那麼貧窮,但也富裕不了太多,隻能說吃飽和暖,對於每斤十幾文的鐵價不可能不動心。

要知道按照太學的鐵軌重量來看,一根鐵軌起碼重一百斤,一百斤鐵軌就是上千文。

想要運行火車,還得設置足夠多的鐵道部隊來維護才行,這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七八百裡?”

朱棣咋舌,他沒想到這玩意能跑這麼快,不過就剛才老二來說的看,現在這火車也能日行七十二裡,和明軍行軍速度不分上下了。

“彆說七八百裡,就是日行三百裡,我都得要封你王甫為伯!”

朱棣看著王甫,十分認真的開口,讓王甫連忙作揖:“臣定當竭心儘力!”

王甫唱禮作罷,不等朱棣開口,朱高煦就先一步道:“這次參與研究的,每人升授一階世襲散階,沒有散階的授正七品從仕郎散階。”

“除此之外,你賞錢千貫,太學士賞三百貫,普通學子賞百貫!”

“謝殿下賞賜!”王甫再度躬身,臉上笑容燦爛如菊花一般。

“這火車可以停下吧?”

朱棣目光一直在火車上,想要看看這玩意會不會是糊弄人的,畢竟這麼慢的速度,在火車裡裝幾匹馬似乎也能達到。

“是,臣這就讓火車停下。”

王甫見皇帝感興趣,當即示意不遠處的令旗手揮動令旗。

在令旗揮動下,火車的蒸汽漸漸變少,速度也慢了下來。

當然,這個速度慢的幾乎察覺不到,畢竟一個人徒步慢跑的時速就能達到每個時辰二十裡,因此永樂號每個時辰六裡的速度著實有些慢。

朱高煦帶著朱棣一起走下操場,同時對朱棣說道:“這火車拉拽著燃料車廂才那麼慢,如果填充燃料,讓它自己快速跑的話,差不多能比人要跑的快一些。”

“我先看看再說。”朱棣還是有些不太相信這東西真的不需要人馬拉拽,更彆提日行七八百裡了。

隨著駕駛室的人走下機車,朱棣在朱高煦帶領下,與朱瞻壑一起走上機車的駕駛室。

在這裡,兩麵清澈透明的玻璃引人注目,但由於玻璃技術早就更迭,朱棣也沒有太好奇,隻是看了看火車內的構造,然後又去到了鍋爐房看了一眼。

裡麵十分燥熱,朱棣隻是看了看駕駛員填充燃料的情況,就知道這種地方不可能藏著人力和畜力,因此下車看了看這機車全貌後才感歎道:

“要是這玩意能日行三百裡,那俺打漠北就簡單多了。”

“三百裡算什麼?”朱高煦忍不住笑道:“在您有生之年,肯定能看到它日行七八百裡的時候。”

朱高煦對朱棣彆的沒信心,但對朱棣打仗和壽命卻有絕對信心,尤其是他這些年除了打仗比較累,其它時候都比較清閒的生活狀態來說,朱棣日後就算活到七十五,朱高煦都不覺得奇怪。

正因如此,朱高煦才會特意和朱棣宣傳蒸汽機車的好處,同時也宣傳起了蒸汽機船:

“這蒸汽機船的技術成熟後,這蒸汽機還能運用在船上,屆時船隻就不需要風帆,也不需要人力拉拽,每日能走上千裡,從南京前往東洲,隻要燃料足夠,頂多三個月就能走一個來回。”

“好處我知道了,就是這東西日後真成了,朝廷能不能生產,還有你說的鐵軌也是一個問題。”

朱棣伸出手摸了摸永樂號,感覺有點燙手又撤了回來。

“生產是肯定能的,建造一條兩京鐵路,估計耗費在幾百萬貫,其中黃河、長江還不一定能通行,得下船坐船中轉。”

“至於從北京建造一條鐵路直通漠北,差不耗費在五六百萬貫,耗時好幾年。”

朱高煦很清楚鐵路對大明的意義,所以幾百萬貫乃至上千萬貫對於大明來說根本不算什麼。

如果有了鐵路,大明日後的許多工程都能降低成本,例如從洪武三十三年持續到現在的黃河疏通,之所以如此緩慢,主要就是運送水泥,泥沙耗費時間。

如果有了火車,那時間能縮短,材料價格也能便宜好幾倍。

花費幾十年,耗費幾千萬貫修建鐵路,所能獲得的是難以衡量的價值。

有了鐵路,即便遷都北京,但皇帝想要南下,也不過就是兩天時間罷了。

這樣的情況下,江南日後即便有了官商資本勾結,隻要軍隊沒出現問題,皇帝都能輕鬆收拾他們。

當然,如果是思想改變,那就另當彆論了。

沒了人心,便是朱高煦也救不了後世之君。

這般想著,朱高煦也回到了現實,將目光投向朱棣。

“我準備休整一年,明年開春再對江西動手。”

“嗯……”朱棣回應一聲,隨後才開口道:“那個解縉,你自己看著處置吧。”

“父親放心,兒臣可不會殺他。”朱高煦臉上露出笑容,但他這笑容卻讓朱棣瘮得慌。

捋了捋大胡子,朱棣走到朱高煦身旁,手拍在他背上,示意他跟著自己走。

朱瞻壑想跟上來,被朱棣笑著製止:“和伱爹說些事,你彆跟上來。”

話音落下,他便帶著朱高煦走到一旁,父子邊走邊道:“老二,這次我也回來了,你看看什麼時候即位比較好?”

“兒臣暫時還不想即位,況且父親您還年輕再乾幾年。”

朱高煦聞言連忙拒絕,他可是還等著朱棣幫自己背完江西和浙江的黑鍋,然後再以“三年不改父誌”的借口將湖廣這些省份新政一並推行。

等三年過去,大明全麵推行新政,自己就可以開始休養生息,然後等待機車成型,開疆拓土了。

“俺沒在試探你,你也不用耍小心思。”

朱棣還以為朱高煦是擔心自己在試探,因此特意換了自稱,卻不想朱高煦當即停下腳步作揖道:

“兒臣尚年幼,朝廷不能沒有父親。”

“你……”朱棣愣了愣,他沒想到老二都三十多了,還能抗住皇位的誘惑。

他當初打下南京還小,能抵抗誘惑自己能理解,可三十二歲已經不小了,他卻依然能抵抗住皇位的誘惑,甚至讓自己多當幾年。

“老二,你來著的啊……”

朱棣不太相信,可朱高煦卻立馬再度躬身:“請父親不要再說這樣的話!”

“嗯?”朱棣這次不得不信了,畢竟老二從不和自己玩什麼虛的,更不可能玩那麼多次。

隻是他這麼一弄,自己反倒不知道怎麼收場了。

他都和王彥說他老了,群臣也都知道他說過北征回來要傳位的話,現在老二這廝不即位,那旁人豈不是覺得自己言而無信?

“你這……”

朱棣也不知道說什麼,皇位他也稀罕啊,真讓出去他也心疼,雖然自己喜歡老二,但也不可能喜歡到毫無怨言的把皇位讓出去。

想了想,朱棣隻能上前拍了拍他的肩:

“這樣吧,反正日後要遷都,我和你都不喜歡在南京呆著,到時候我們都要去北京。”

“北京我看了,你要是當了皇帝,我肯定也不太好待在宮裡。”

“改日你和黃福說說,在京城周圍修建一處行宮,我平日就住在行宮裡,時不時召見你就行。”

“等那行宮修建好了,你也可以著手即位了。”

“兒臣領旨!”

朱高煦果斷應下,一處行宮換老頭背鍋,這很劃算。

見朱高煦答應的爽快,朱棣也真情流露:“老二,你真像我……孝順。”

“那是自然。”,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