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解縉案(2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3190 字 7個月前

這些消息經過西廠彙總,最後交到了宮城中。

“《大明報》售出一萬七千四百二十七份,《南京日報》售出二萬九千三百五十七份,想在《大明報》打廣告的隻有兩家,想在《南京日報》上打廣告的有十七家。”

“大明報社今日報紙獲利一百四十貫三百五十二文,每份報紙盈利三文,廣告收入一百二十四貫。”

站在乾清宮內,亦失哈向飯桌上吃飯的朱高煦、朱棣二人彙報。

朱棣聽後,當即看向朱高煦說道:“你這大明報社有三千多個人當差,每年俸祿差不多六七萬貫吧?”

“這錢都是從你東宮出,日後這報社盈利也是你東宮賺,那朝廷就什麼都賺不了?”

報社的事情,朱高煦並沒有走朝廷,而是走東宮的國營路子。

按照今日的情況來看,大明報社每年應該能賺五六萬貫,刨除員工費用,基本能淨利潤四五萬貫左右。

這筆錢,按照朱高煦的意思是要進入東宮小金庫的。

“這筆錢,如果父親需要,那便交給父親也行。”

“兒臣想了想,皇家修建宮殿和園林,本就不該從國庫之中拿錢。”

“若是效仿古人建設皇莊,則有侵占土地的嫌疑。”

“既然如此,那不如弄一些屬於皇家的產業,皇家有了產業,也就可以不與國庫爭利了。”

“類似報社的產業,此前沒有,那皇家掌握倒也不算與民爭利。”

“以兒臣估計,等日後各省報社先後建立起來,報社每年收入應該不低於五十萬貫。”

“除了正常十分之一的商稅需要上繳,加上當下七萬多貫的俸祿和三萬貫的馬料支出,皇家每年淨收入三十萬貫左右。”

朱高煦清楚皇帝挪用國庫的後果是什麼,彆的不說,單單說晚明的萬曆。

萬曆一朝真的沒錢嗎,也不儘然……

彆的不說,單單萬曆的定陵就花費了八百萬兩,皇子冊封更是耗費上千萬兩。

要知道崇禎接手時,九邊積欠也不過九百六十八萬兩,而九邊每年定額滿餉也才五百多萬兩。

也就是說,定陵和皇子冊封所耗費的銀兩,足夠崇禎結清九邊積欠,同時還能再支付九邊兩年滿餉。

除了這兩項,萬曆平常賞賜花銷也不少,而內帑每年收入在二百餘萬兩左右。

如果萬曆老老實實存點內帑,不挪用國庫金銀來滿足個人私欲,減少鋪張浪費,那也不至於到用錢時露出窘迫。

皇帝用國庫金銀過多,肯定會導致百官生怨,因此朱高煦才想著在他活著的時候,製定好皇帝內帑的各類條例。

“兒臣是這麼想的,日後國庫的錢糧就是國庫的,是朝廷的,即便是天子也不能挪用。”

“至於天家的錢糧則是在工程內修建內庫一座,稱呼為內帑。”

“朝廷每年定額撥二百萬貫或二百萬兩白銀給內帑,各國朝貢貢物也上交內帑,回贈則是從國庫取,畢竟朝貢貿易也是朝廷賺大頭,不可能天家出。”

“此外,諸如報社和各類天家產業正常繳稅,收入收入內帑之中,皇帝不動用國庫,群臣不動用內帑。”

朱高煦提出自己的建議,儘管這個建議很容易讓天家在日後成為全國最大的資本,但皇帝做資本起碼還會在國家存亡時掏錢出來,官商資本想掏錢就困難了。

隻要限製好皇帝從國庫中掏錢,內帑完全就可以作為皇帝收買民心的利器。

“倒是和現在變化不大。”

朱棣捋了捋大胡子,隨後點頭道:“這件事你安排就行,不過如果按照我的意思,理應把下西洋和海外收益都劃歸內帑之中。”

“那就太多了,而且朝廷沒了利潤,自然也就不會維持海外宣慰司……”

朱高煦露出苦笑,心想老頭子果然和曆史上一樣,恨不得把所有好東西都放在自己的手裡。

正因為這種想法,才導致了洪熙到弘治年間,群臣不斷地反對下西洋。

朱棣的下西洋屬於皇帝賺到了錢,百姓賺到了方便,但朝廷的中樞和地方卻沒有什麼便宜可占。

遇到朱棣這種把內帑敞開的皇帝還好,中樞要用錢也能及時取出。

可如果遇到朱瞻基、朱祁鎮這樣的皇帝就倒黴了。

朱祁鎮在曆史上賑災次數很多也很大,但問題許多災情本就是他處理不當擴大,而後連忙找補,動用內帑的次數並不頻繁。

朱棣估計是覺得內帑有錢,臣子得看皇帝的麵子吃飯,但沒考慮到後續君王是否有他這樣的豁達。

海外利潤一定得分給朝廷,隻有足夠的利潤,才能維持海外的統治。

至於國內,朱高煦則是準備把蛋糕做大,而做大的部分則是由皇家來霸占大頭。

想要做大市場,那就得等到蒸汽機進入工業行業才行。

放下這些想法,朱高煦安靜的和朱棣吃了一頓家宴。

吃完飯後,朱棣用泡茶漱了漱口,這才開口道:“江西的事情如何了?”

“衝突在不斷加劇,但尚在可控範圍以內。”朱高煦解釋道:

“這些參與了衝突的人,我準備借助這個機會將他們流放到雲南、四川、廣西等地。”

在經略西域以前,朱高煦不準備繼續向北方和西北方向移民,畢竟現在北方的人口,已經足夠明軍隨時出征漠北了。

相比較北方,鞏固西南和海外才是朱高煦在意的。

“按照你這樣的辦法,恐怕牽連會很大……”

朱棣皺了皺眉,他看過江西的奏疏,當下被慫恿而與官軍發生衝突的百姓足有兩萬餘人,這兩萬餘人身後可能是兩萬戶家庭,十幾萬人。

況且,現在新政不過推行了江西四分之一的麵積,如果全麵推行,並且衝突一直無法下降,那解釋豈不是要懲處幾十萬人?

“要的就是牽連足夠大!”

朱高煦擦了擦嘴,不假思索的回答說道:“四川的潛力還有很大,但一直受限於人口不足。”

“雲南向孟養方向還有許多玉石礦,可滇南地區依舊是土民多,漢民少。”

“這次江西如果能牽扯幾十萬百姓,那將他們儘數遷徙進入四川,毫無疑問能讓四川變得更加繁榮。”

“至於雲南,這次稍微遷徙一些來充實滇東南人口,具體的得等到浙江新政才行。”

“你這心……”朱棣有些無奈:“倒是挺像你爺爺的。”

論起遷徙,沒有人比朱元璋更狠心,明初洪武大遷徙雖然為漢人鞏固了兩京十三省的基本盤,但為此遭受苦難的百姓卻並不少。

朱高煦愛民,但他也知道什麼事情必須得做。

幾十萬人口的一時之痛,將會換取四川重振天府之國的繁榮。

浙江牽連的人口,則是會極大充實交趾、呂宋和舊港,雲南,讓這些地方成為名副其實的漢地。

“早早安排遷徙的舟船和驛站吧。”

朱棣交代一聲,朱高煦也緩緩起身作揖:“父親放心,兒臣有分寸。”

話音落下,朱高煦便走出了乾清宮,在乾清宮門乘坐步輿返回春和殿。

時間一點點過去,江西的新政推行也愈演愈烈,衝突不斷發生,不斷有人被鎮壓被緝捕。

彈劾的奏疏如雪花飛來,朱高煦卻讓人將內容轉告給了紀綱。

得知消息的紀綱宛若瘋狗,將所有試圖彈劾他的人,不論是官員還是吏員,亦或者隻是生員和舉人都不曾放過。

至冬月,江西的衝突才漸漸變少,而此時江西所有監牢幾乎都被關滿,一些軍營甚至改造成了監獄。

時間來到臘月初一時,紀綱已經將江西官場收拾了一遍,整個江西官場幾乎換血,而擺在朱高煦案頭的奏疏數據也讓人瞠目結舌。

“緝捕犯事官員、胥吏二千五百九十人,暴民四萬六千二百四十七人……”

亦失哈咽了咽口水,將這串數據告訴給了朱高煦。

朱高煦接過奏疏,掃視一眼後滿意道:“讓三司會審論罪,官員胥吏株連九族,暴民牽連全家,把情況統計好上報,開春後將官吏發配雲南,暴民發配四川。”

留下這句話,朱高煦便起身走向了窗台,而此時窗外也飄落下了細雪。

注視這場細雪,朱高煦輕歎一口氣:

“瑞雪兆豐年……既然株連足夠多了,那新政的推行也加快速度吧。”

“收拾好了江西,接下來就該輪到浙江了。”

“是……”亦失哈小心翼翼的應下,而此時殿門的班值太監也似乎得到了什麼消息,朝殿內走來同時作揖道:

“殿下,鬆江府傳來消息,下東洋艦隊已經返回,並抵達鬆江府崇明島。”

“好!”聽到好消息,朱高煦精神一振:

“教令禮部尚書宋禮,讓他準備好國宴,一如往常!”

《明太宗實錄》:“十二年七月,帝以縉為才,寵任之。然縉嘗以曲謹當上意,寵遇日盛,無人臣禮,結黨成風,官官相護間,各間隱匿田畝佃戶。”

“上聞震怒,遣派紀綱稽查,紀綱奏曰:“江西官官相護之風,舉朝皆然!”

“上聞,遣官吏數千入江西,遇暴民阻礙道路,遣兵馬緝捕貪官汙吏有害於良民者二千餘,抗令暴民四餘萬,皆流西南。”

《考江西徙四川錄》:“永樂間江西黨人官官相護,嘗隱匿田畝佃戶,違抗朝廷旨意,朝廷遣派軍隊查出隱匿水田百萬餘畝,金銀數以百萬,田畝均分百姓,金銀歸庫,江西數十萬人遭流配,流四川者八,雲南者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