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東洲金銀礦(1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2421 字 7個月前

第449章 東洲金銀礦

“轟!!!”

六月中旬,東洲南國山脈(安第斯山脈)爆發了沉悶的爆炸聲。

不過這次發出這樣聲響的並非是火炮,而是炸藥……

當煙霧散去,一筐石頭被帶到了鄭和的麵前,而這些石頭上隱隱可見的銀光芒代表了它們的身份。

“這就是殿下標注的南國銀礦?”

鄭和湊近看了看這些銀礦石,站在一旁的太學礦業太學士點了點頭:

“應該就是這裡,這些銀礦純度不錯,和日本石見銀礦不相上下。”

“這礦山麵積很大,估計能開辟最少兩千處礦坑,而且有很大概率有其它伴生礦藏。”

作為地質出身的工作者,朱高煦或許對其它行業不是很了解,甚至需要東西都需要明代的一些工匠幫忙才能完善成教材,但是地質類的行業,他不敢說懂多少,但一定比這個時代的大部分人要懂。

他的知識通過教材傳播給了這個時代的人,這位礦業太學士便是其中之一。

這麼一來,王任手中就有八千人,而這八千人將會分成八十個百戶,分彆看守各地礦藏。

有南國作為前車之鑒,東國自然不敢造次,畢竟東國還需要大明幫助他們完善水利和農業。

“兩千個礦坑,這需要多少工人,能產出多少銀礦?”

“起碼十萬人,每年能產出的白銀數量不會低於三百萬兩。”

從北國到東國、南國,被他帶來東洲的上百名礦業太學士都在軍隊保護下,按照朱高煦給出的圖紙尋找礦產。

洪武年間的大量火門槍、洪武鐵炮被打包出售,數千人組成的數十支淘金隊伍從麻林地出發,沿著河流向上淘金。

王任聞言連忙躬身作揖:“大概五十四個城邦,人口不會少於三十萬。”

至於其它的想法,他沒有,也不敢有。

太學士推了推自己的眼鏡,將自己的推斷告訴了鄭和。

三年時間,他興許也能斂財許多,讓自己一家徹底擺脫曾經的窮苦日子。

“既然這裡有銀礦和伴生銅礦,那就在這裡修建一座鑄幣廠,船上的鑄幣模具都搬到這裡來,每個礦工的工價就按照十文發放。”

除了官方的淘金,民營的淘金更不用多說。

他敢打敢殺,為的就是富貴,而今有了貴,求的自然就是富了。

太學士推了推眼鏡,他自然是要留在東洲的,他們這一批太學士的任期是三年,三年後統一從東洲城走大明洋航道返回大明本土。

開采北洲和東洲的金銀銅礦是日後東洲貿易是否能長久的決定因素,因此自從年初三月鄭和整合了南國內部城邦後,他便開始了礦山的勘察工作。

鄭和與王任交代著,而眼下的王任已經成為了東洲宣慰使。

“至於物資不用擔心,下個月我就會率領艦隊返航,屆時這裡會駐紮一個千戶的兵馬,加上東洲宣慰司的兩衛兵馬,足夠你鎮守當地。”

交代好一切,鄭和起身對身旁的王任繼續道:“我稍許就出發,你好好為朝廷鎮守,三年後有人回來替換你,三年後我也保舉你進都督府。”

思緒落下,王任也開始布置起了征募四周城邦男丁的事情。

他在東洲打的這些仗確實漂亮,可把他放到大明朝,他是個什麼水平,他自己十分清楚。

他們接收了南國大部分礦坑,也發現了許多新礦坑,例如當下的這個南國銀礦。

“末將領命!”王任聞言連忙應下,而鄭和瞥了他一眼,輕應一聲便帶著數十騎兵離開了此處地方。

“需要多少人、多少物資,你和王任列份清單,我會在返回朝廷的同時派東洋艦隊輸送的。”

隻要按照地圖在當地開設東洲宣慰司,那日後大明從日本陸奧抵達北洲的船隻就有補給點,不用狼狽的一路南下到北國和東國附近了。

這些補給點的鋪設需要足夠多的時間,所以一時半會,鄭和他們還沒有辦法帶來大量的貨物。

坐在遮陽傘下,鄭和詢問麵前的太學士,四周是護衛他的數百名兵卒。

“這座礦山四周有多少個城邦?”

永樂十三年,這一年絕對是值得載入史書的一年,不僅僅是大明在東洲進行淘金,就連朝鮮、占城、蘇祿等國家也在昆侖洲淘金。

這樣的消息,讓包括鄭和在內的所有人呼吸沉重起來。

他隻想謀富貴,其它的想法他不敢有。

不過即便如此,他和陳瑄先前帶來的貨物,也足夠當地人消耗大半年了,畢竟定價權在明軍手中。

“工匠太少,以當下的火藥產量,不足以在東洲開采金銀礦。”

鄭和解釋著,儘管大明洋航道已經確認了安全,可為了更好的利用這條航道,沿海的海島還需要布置許許多多的補給點。

從去年跟隨鄭和抵達昆侖洲到如今,已經有許許多多的隊伍淘到了數量不菲的黃金。

陳瑄在東洲留下了三千人,鄭和則是準備留下五千人,自己帶著兩千餘人返航。

在鄭和走後,王任這才將目光放到了那筐銀礦上,眼神流露幾分貪婪。

他們這些日子找到了不少金銀礦坑,但像南國銀礦這樣一座礦山就能產出三百萬兩白銀的地方還真沒有。

由於東國容易遭受饑荒,因此鄭和刻意交代的王任北上開辟北洲宣慰司,而那處地方已經有了地點,因為朱高煦已經在地圖上標注出來了。

“好!”聽到王任的話,鄭和繼續開口道:“從他們的部落征募礦工,另外將戰敗的戰俘也遷徙過來。”

鄭和沉著脾氣,抬頭看向了旁邊略微吃驚的王任。

“必須從這裡修建一條前往西海岸的驛道,另外派遣工匠傳授他們知識與文化,我們不乾涉他們的內部鬥爭,但購買糧食他們不能無故拒絕,來這裡乾活的工人,我們也會給予相應的報酬。”

他們有的乘船將黃金運回大明,在經過滿剌加海峽時,麵對海軍的搜查,他們想出了各種辦法來躲避,但大部分都被逮了出來。

為了利益,許多人開始從大古剌走陸路進入雲南,繞道前往交趾,最後乘船回家。

不過這條路線的危險程度不言而喻,隻是半年時間,雲南都司就收到了三宣十慰的數十份奏報。

這些奏報內容大同小異,無非都是陳述一些大明商人來到當地突然暴斃,而雲南都司一開始還十分好奇,直到派遣的仵作在這些人的體內發現黃金後,這才知道這群人為了躲避滿剌加海峽的關稅,居然鋌而走險到這種程度。

這個時代的東南亞雨林,就是有足夠多金雞納樹皮的明軍都不敢貿然深入,隻能說這些商人算是不知者無畏。

興許是陸路太過困難,運金難以躲避,因此滿剌加海關記錄的稅金也越來越多。

“看樣子,他們在昆侖洲淘到了不少黃金。”

六月末,春和殿裡的朱高煦看著舊港宣慰司上交的文冊,不免有幾分感歎。

“七百六十七兩五錢三分……”

朱高煦呢喃這串數據,乘以十基本就是那數千人淘金所得。

“這應該不是全部,按照西廠的消息來看,這群家夥可是抓捕了數以萬計的土人為他們淘金,估計走私了不少黃金。”

“近來朝鮮有找朝廷兌換銅錢,或者用黃金購買貨物嗎?”

朱高煦側目詢問亦失哈,亦失哈頷首:“大概交易不足二千兩,基本都是兌換銅錢,而且他們也在海外買了不少銅錠,以滿剌加海關彙報的情況來看,應該不會少於兩萬斤。”

“兩萬斤……”朱高煦摸了摸八字胡:“倒也不多,倒是他們能弄來那麼多黃金,看樣子沒少在昆侖洲奴役土人。”

朱高煦輕笑,亦失哈也點頭補充道:“按照西廠的消息,朝鮮奴役土人最多,但過於分散,不好統計,但最少不會低於兩萬人。”

“這次過後,朝鮮估計會派出更多兵馬前往昆侖洲,不過這樣也有好處,他們的金銀都會進入朝廷的國庫。”

陪伴朱高煦太久,亦失哈也清楚自家殿下的想法,在自家殿下眼中,藩屬國無疑是去昆侖洲為大明朝打工的存在。

不管他們從昆侖洲索取多少金銀,最終還是要以貿易的方式流轉進入大明朝的國庫,而事實也確實是這樣。

“殿下!”

忽的,班值太監走向殿內,雙手呈上一份加急的奏疏:“浙江急報……”

見是這樣的消息,朱高煦也伸出手接過,打開後便下意識皺了眉頭。

【己卯日,浙江烏程、歸安、德清三縣疫,杭州急派醫生,死三千五百八十餘人,病疫得控……】

“讓人查清楚,看看疫病來源是什麼,是漲水,還是衛生?”

朱高煦用朱筆圈紅,留下自己的評價後,不忘交代一聲班值太監。

隨著新政推行,尤其是醫院開始推廣,兩京十四布政使司都起碼各有一所醫院,加上沈陽、吉林、北平、南京等地醫校的學子,大明的醫學進度也隨著生物研究而突飛猛進。

但凡推廣了新政的地方,基本上不會產生什麼瘟疫,而浙江這次的瘟疫,顯然是與兩個月前海水漲潮有關。

朱高煦估計是浙江的那群胥吏沒好好執行災後標準,導致衛生不合格,所以才會爆發疫病。

如果不是杭州醫學院有足夠的學子,恐怕這次死亡的人數還要更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