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解決民生(2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2871 字 7個月前

一行人狩獵至黃昏才返回營地,討論著白日的圍獵。

這其中,表現最好的自然是朱棣與朱高煦,其次便是朱高燧、朱瞻基,最後是朱瞻壑。

至於朱瞻坺則是年紀太小,隻有七歲的他,今日在朱高熾走後不久也跟著返回營地了。

今日的獵物被隨軍的禦廚烹製,隊伍之中撿來了許多枯枝,丟入幾種驅蟲的草藥後,朱棣他們便紛紛脫了甲胄,在大帳麵前吃喝了起來。

黑熊的熊掌,以及黃羊、野雞、水鳥等野味和許多野菜被端上桌。

朱棣把朱高煦叫到身旁入座,對著篝火旁的朱瞻基與朱瞻壑說道:

“這倆小子還是不錯的,今日圍獵,指揮手下有一套,雖然不能說將兵數萬,但日後領兵萬餘還是不成問題的。”

朱棣如此說著,朱高煦卻輕笑道:“以國朝當下的實力,萬餘兵馬,隻要補給充沛,足夠搗滅胡廷,南下滅國了。”

朱高煦這話倒不是開玩笑,在曆史上南洋各國正常發展一百多年後,依舊被裝備火繩槍的數千歐洲各國殖民隊伍打得抱頭鼠竄,期間雖然也有國家能夠反抗,但大部分都被直接統治。

等他們好不容易裝備火繩槍,歐洲人又開始使用燧發槍,一個個小國被滅,唯有中南半島那幾個國家因為國力雄厚而多撐了幾百年,可結果依舊被歐洲殖民。

當下裝備燧發槍的一萬明軍,確實可以搗滅漠北任意一部,甚至南下滅亡暹羅、甘孛智、占城等國家。

這些國家都是大明朝的藩屬國,對於他們,朱高煦還是抱著貪多嚼不爛的心理,采取著文化和商品入侵的手段。

如此一來,日後如果大明有人口和實力吞並它們,也能方便不少。

如果沒有心思吞並,那則是可以依托這些國家防備日後南亞出現什麼強國。

如此想著,朱高煦繼續低頭吃飯,而時間也一點點過去。

幾日的遊獵很快結束,燕山植樹的工程也讓朱棣、朱高熾、朱瞻壑他們意識到了植樹的好處。

時間進入八月,朱瞻壑帶著沐氏南下返回南京,朱高熾他們則是繼續在北京居住,因為朱高煦看出朱棣有些舍不得他們,況且朱高熾的身體似乎因為無人壓製而越來越差。

對於大侄子他沒什麼感覺,但對於好大哥,他還是有些不舍的。

正因如此,他也想讓朱高熾多陪陪朱棣,說不定這就是父子二人最後的見麵了。

與此同時,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大明的東洋航道也開始不斷完善,期間更是經停夏威夷群島。

組織東洋航道的鄭峻將此地命名為檀香千戶所,對當地的土人進行招撫,在島上建設檀香港。

此外,北洲宣慰司初具規模,其城以北洲城(舊金山)為主。

過去兩年朝廷流放了近三萬人前往北洲,但抵達並活下來的隻有不到兩萬人。

儘管隻有兩萬人,但這兩萬人卻並不用自己親自乾活,因為北洲衛給他們裝備了甲胄和兵器,加上這群人中也有知兵的流配官員,因此很快就將他們團結到一起。

他們與北洲北部的土著爆發衝突,俘虜土著開墾耕地。

這群曾經動不動就之乎者也的文官,如今成為了他們平日裡最瞧不上的武夫,並且俘虜了大量土著。

除了他們在俘虜土著,北洲衛也在俘虜那些朝他們進攻並吃人的土著。

這些土著沒有被北洲衛派去開墾耕地,而是被派去北洲城附近的河流中淘金。

超高的死亡率,讓戶部暫停了對北洲遷徙百姓的想法,刑部倒是樂意將人發配到北洲。

至永樂十六年臘月,隨著兩京十四布政司及六軍都督府、宣慰司的文冊進行彙總,大明的財政情況毫無疑問得到了極大的躍進。

“東洲宣慰司的金銀礦貿易量倒是讓我有些吃驚。”

坐在春和殿內,朱高煦看著市舶司上注明的東洲貿易量,不免咋舌幾分。

【黃金五萬二千六百五十二兩三錢二分、白銀六十二萬三千四百一十六兩三錢七分,銅錠二百一十六萬四千三百零五斤】

“這些相加,差不多有一百五十萬貫了,這還隻是開始。”

朱高煦嘖嘖幾聲,坐在他麵前的夏原吉與郭資則是作揖道:

“按照東洲宣慰使王任的奏疏,明年的開采量應該能增加四成,五年左右當地的礦藏就能保持每年七百萬貫的貿易輸入。”

“這樣大的利潤,臣建議將東洲城設為東洲府,派遣知府及兵馬司前往。”

夏原吉與郭資可不會放過五年後能年入七百萬貫的金銀銅礦,另外他也覺得王任治理南國的手段過於粗糙,因此需要派遣知府去對南國進行治理。

對於他們的想法,朱高煦十分高興,但對於派遣知府去當地,朱高煦卻擔心這所謂的知府會在日後給大明弄出麻煩。

思慮再三,朱高煦還是決定派遣知府,將當地的金銀銅礦產量給提高。

即便這知府日後帶著南國百姓造反,但大明隻要能獲得足夠多的利潤,就絕對不可能放棄南國這個聚寶盆。

南國治理的越好,開采的金銀越多,大明就越不會放棄這裡。

“按照你們所說,派遣官員前往吧,不過你們現在有人選了嗎?”

朱高煦詢問二人,夏原吉聞言作揖道:“臣等準備從明歲的科舉中選擇。”

“嗯,你們看著辦吧。”朱高煦頷首應下,隨後拿起另一本文冊翻閱。

這本文冊記載的是大明的官營工廠生產情況,例如鐵料七萬噸,水泥五十七萬噸,煤炭一千九百餘萬噸,紡織一千四百三十二萬匹,土化肥五十二萬噸,火藥……

大明現有的工業和手工業產值,朱高煦時而點頭,時而搖頭,讓夏原吉和郭資心懸到了嗓子眼。

不多時,朱高煦合上了文冊,這才開口道:

“鐵料、水泥、煤炭和土化肥的產量都得到了提升,不過這其中除了煤炭的增長速度令我滿意外,其它的增長速度卻令我不是那麼滿意。”

朱高煦話音落下,夏原吉不得不硬著頭皮開口道:“殿下,各類工業產出,如果是在鐵路沿邊還好,可以直接運抵作用在工地上,可若是距離遙遠,那即便生產出來,也難以運出進入市場。”

“就拿煤炭來說,過去一年,朝廷煤炭產出雖然增加,可能走進百姓家的並不多,大量煤炭生產出來後,都囤積在煤場,無法消化。”

“這種情況下,若是繼續開采煤礦,那無疑就是在消耗國庫。”

“臣以為,必須要等西北鐵路連接各地煤礦場,再一點點的增加產量。”

夏原吉想要穩紮穩打,但朱高煦很清楚,一旦鐵路開通,那以大明現在的產量,根本解決不了大明需要麵對的問題。

“穩紮穩打是對的,可兩京鐵路一旦修通,江南急需的便是煤炭。”

“不提江南全境,光南京城來說,拿去年上元與江寧記載的數據來說,全年運入城內的木柴高達八十萬噸,而南京去年僅有五十多萬人。”

“整個江南的情況你們了解,起碼有三成百姓缺乏柴火,也就是說幾近一千五百萬。”

“這一千五百萬人需要多少柴火,換成煤炭可以減少五成,但即便如此,依舊有兩千多萬噸的缺口。”

朱高煦說著,夏原吉卻作揖道:“殿下,一擔河柴百斤,值錢三十三文,而五十斤煤炭雖然耐燒,卻值錢六十五文。”

“即便兩京鐵路通車,百姓也隻會選擇河柴,不會選擇煤炭。”

“我知道,所以要把煤炭價格降低下來!”朱高煦打斷道:

“這幾日,你們親自往大同走動,看看我朝北疆還有多少樹木。”

“北方柴火每擔七十餘文,江南三十三文,而煤炭在北方每百斤已經降低到了七十餘文。”

“若是能繼續提高產能,一旦煤炭方便,價格也能降低到三十文每百斤,那北方和江南的人還會選擇河柴嗎?”

朱高煦要把煤炭價格降低下來,夏原吉等人卻皺眉道:

“國朝采煤,每個工人最多每天采出價值二百文的煤礦,工價近一百三十文。”

“若是煤炭降到每百斤三十文,那各地煤礦場便會入不敷出,需要朝廷撥發錢糧才能維持。”

夏原吉把煤炭價格貴的原因擺在朱高煦麵前,朱高煦聞言則是開口道:“正因如此,才要提高開采質量。”

“就拿一個礦坑來說,二十名礦工,起碼需要十個人抽水,能工作的隻有十個人。”

“如果安裝抽水機抽水,那二十名礦工隻需要派出一個人專門負責抽水,其餘人隻管挖礦就行。”

“如此一來,開采煤礦的效率自然就會提高。”

朱高煦的話讓夏原吉和郭資麵麵相覷,他們明白朱高煦的意思。

當下煤礦工人數量很多,但有一半都負責抽水,生產力被嚴重耽擱。

如果這批礦工能被釋放出來挖礦,將抽水的任務交給抽水機,那各地煤礦場也就減少了人力浪費的情況。

隻是這一塊,起碼就能節省每個礦場除運輸外一半的支出,煤礦開采量會提高,百姓也能享受低價煤。

“雖說抽水機已經實驗過,但大批應用還沒有數據支持。”

“況且朝廷那麼多礦坑,需要多少個抽水機才能滿足,這又是一筆支出……”

夏原吉抱著懷疑的態度質問,朱高煦卻輕笑:

“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一台抽水機不過幾百貫,但它卻能用許多年。”

“這筆買賣朝廷怎麼算都不會虧本,低價煤炭一旦出現,配合火車,那能極大解決大明城鎮人口的柴火問題。”

“不過你說的也對,必須要先做好配套的交通。”

“在此之前,各地煤礦場的煤炭就暫時存儲起來,以此應對日後龐大的城鎮煤炭市場。”,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