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永樂十七年(1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3076 字 7個月前

第463章 永樂十七年

“劈裡啪啦——”

鞭炮作響,硝煙繚繞,隨著鞭炮與硝煙出現,大明朝的百姓也跨入了永樂十七年。

在這樣的日子裡,百姓們自然要吃上一頓好的,以此來慶祝新年,懷安縣的百姓也不例外。

自天下屯衛裁撤合並為縣鎮,大明的縣城便多了近二百餘個。

懷安縣曾經隻是山西北部邊塞的一個衛所,如今與四方的衛所合並後,卻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縣城。

由於有燕然都司和開平衛庇護,曾經邊塞的此地,如今卻搖身一變成為了內地。

一個安穩的環境,讓當地改為民戶的軍戶們能安安心心繁衍,但繁衍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環境上的問題。

被群山環繞的懷安縣,曾經還可以偶爾看到山上那稀少的樹木,然而隨著當地人口不斷增加,柴火需求不斷增加,成材的樹木仿佛成為了這片土地上的稀有物種,難以尋覓。

距離懷安縣最近的樹林在南邊四十餘裡外,而這樣的距離,足夠樵夫來往三日。

正因如此,一擔百斤柴火在懷安縣,完全可以賣到每擔六十文的高價。

許多百姓無奈,隻能冷水將米泡發來吃,亦或者煮一頓米飯,分好幾日來吃。

若是米飯放久生硬了,那也沒有辦法,平日裡隻能忍忍。

在新年正旦的日子裡,即便是最為貧苦的百姓,也需要吃一頓熱飯,因此爭搶柴火就成為了一份引人注目的戲碼。

一些樵夫租借了馬車,帶著數百斤柴火出現,瞬間便被搶購一空。

搶不到木柴的百姓,隻能硬著頭皮進城購買高價煤炭。

不過讓人驚訝的是,以往七十文每擔的煤炭,如今居然降價了。

“掌事,你這牌子是不是寫錯了,煤炭怎麼可能每擔六十文?”

“對啊,莫不是想等成交時坑害我等!”

“一定是,煤炭怎麼可能比木柴還便宜?”

“對啊對啊……”

懷安縣內的主乾道上,數十名百姓的討論聲吸引了四周行人的注意力,眾人紛紛將目光投向【官營百貨】的店鋪上。

站在那店鋪台階上,一名四旬掌事對四周人作揖道:

“官營的煤價,不存在糊弄百姓這一說。”

“這煤價之所以降,據聞是南邊開采的煤礦便宜了,加上朝廷有政策便宜賣煤來禁止百姓砍伐樹木,因此才會有這每擔六十文的煤炭。”

“真的?!”聽到掌事的話,原本還持有懷疑態度的百姓立馬一改態度,紛紛掏出錢來購買煤炭。

由於擔心煤炭過後就會漲價,因此他們能買多少便買多少。

一時間,【官營百貨】店鋪前人頭攢動,隻是半個時辰不到,便將今日運抵的二百擔煤炭賣的一乾二淨。

沒買到煤炭的百姓,紛紛詢問明日煤炭什麼時候運抵,價錢是否還是每擔六十文。

掌事聞言,連忙說自己也不清楚,以此讓許多百姓敗興離去。

至於那些搶到煤炭的百姓,他們則是高高興興的背著煤炭回家。

一擔煤炭,足夠他們燒兩個月的飯菜了。

兩個月不用吃冷飯,這樣的事情,想想都令人忍不住發出傻笑。

類似這樣的場景,普遍出現在了山西及北直隸地區,而這一切則是因為生產力的提高。

在百姓們高高興興過新年的時候,就連作為工業基地的房山工業城區也難得放了半個月假期。

大朝會剛剛結束,朱高煦便騎馬與朱棣來到了這處大明未來的工業城區。

周長十二裡的丈許矮牆將整個工業區包圍起來,由於休假,因此城區內並沒有什麼機器的嘈雜聲。

走入城區之中,占地五千畝的工業區內,大部分土地都裸露在地表,十分難看。

城區之中,為數不多的建築是兵營和工人宿舍,以及成片的工廠。

“房山工業區目前有三座工廠,最大的工廠是製作機器零件和組裝,另外兩座就是抽水機和蒸汽機船兩個工廠,全年能產出二十輛蒸汽機車,以及五百三十台抽水機。”

比較去年的年產五百台,工業區實際運行後,產量比起預估的要高出不少。

朱高煦帶著朱棣走入工廠參觀,而朱棣也著實想不到,這些鋼鐵巨獸在人操作下運轉起來的模樣。

工廠的主事和掌事們親自動手,為朱棣與朱高煦展示了如何製作一根螺母。

在他們的操作下,全金屬製造的精密螺絲車床,在蒸汽機的工作下開始運轉,配合車床,工業所需要的螺帽和螺栓在緩慢生產,速度很慢,但已經可以保證標準化生產。

“這些東西能自己動,全靠水和煤炭,那你這個工廠每年需要消耗多少煤炭和水?”

朱棣拿著車床製作出來的螺絲仔細打量,口中也提出了疑問。

“每天消耗四十噸煤炭,正因如此才會把工業區放在房山。”

“至於水,北直隸的水資源十分豐富,不用擔心。”

朱高煦解釋了一番,而朱棣也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這個時代的河北雖然因為氣候環境,降雨量不如後世的河北那麼大,但問題在於這個時代的河北人口也不如後世那麼多。

後世河北大地人口接近一億一千萬,而當下的河北僅有不足四百萬。

單單說人均水資源這塊,這個時代的北直隸是後世河北的近三十倍。

至於所謂的溫室效應,朱高煦恨不得多來點溫室效應。

如果可以,他甚至希望全球上升兩度,這樣他就不用擔心小冰期了。

隻可惜,相比較自然,人的力量著實太小了,這種事情根本無法實現。

“這東西如果拿去製作兵器,恐怕生產速度也不會慢吧?”

朱棣看到這些機器製作螺絲的場景後,第一反應就是將其用作軍工。

對此,朱高煦也點頭道:“軍械局裡麵已經開始設計適合的車床,等火炮可以批量生產的時候,軍校之中的彈道學也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朱高煦雖然這麼說,但他並不認為軍械局可以很快用上軍工車床。

他們是直接弄出來了蒸汽機,可與蒸汽機相關的許多行業發明他們卻沒有發明出來,隻能不斷摸索。

另外,大明現在需要的不是讓蒸汽機進入各行各業,而是要解決人口貧困問題。

西北由於降水線向東南推移,曾經漢唐時期水草豐茂的關中、河套、河西等地都變得貧瘠起來。

這些地方可以發展工業,但它們生產的商品必須要有渠道賣出去,而這條渠道就是西北鐵路。

修建一條西北鐵路,朱高煦仔細觀察過,起碼能解決沿邊兩百多萬人的務工問題。

通過大基建來將海外金銀鑄造為貨幣發放給百姓,這是最不可能引起通貨膨脹,還能讓西北百姓富裕的手段。

想到這裡,朱高煦對身旁的主事詢問道:“每年能增加多少產量?”

“大約四成”主事不假思索的回答,這讓朱高煦頷首道:

“倒也不錯,按照這麼算,等兩京鐵路通車的時候,差不多能有近二百輛蒸汽機車可以通行。”

“按照當下的運力,二百輛車差不多能運兩萬四千噸貨物,如果是糧食,大概就是十五六萬石。”

“從南京到北京,隻需要跑兩個月,這二百輛車就能運回三百多萬石糧食,同時南下時也能將兩萬四千噸煤炭運往南方。”

“運抵之後,除去消耗,即便每百斤煤價四十文,一趟也能為朝廷賺七八千貫,一年下來就是八十多萬貫。”

朱高煦說著兩京鐵路通車的好處,而煤炭隻是貨物之中利潤最便宜的貨物,如果將其它利潤高的貨物運往南方,那價格將會更高。

按照這樣的盈利速度,刨除維護成本,大概十五年左右就能回本。

“賺錢這方麵我是信你的,不過兩京鐵路還有四年多才能通車,朝廷的錢可不一定夠花四年。”

朱棣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朱高煦詢問頷首:

“這點父親可以放心,隻要今年銀行不出問題,那錢糧的事情就好解決多了。”

“不僅如此,銀行如果可以搞好,日後朝廷賑災也會方便許多。”

說到這裡,朱高煦想到了報紙:“現在《大明報》每個季度都能售出二百餘萬份,可見百姓對於朝廷的政策還是十分關心的。”

“除了《大明報》,其它報紙的銷售也十分不錯,各類報紙全年銷售累計二千四百餘萬份,算上廣告費,東宮這邊去年光報刊的收入就淨賺十九萬貫。”

“報紙的輿論力量,想必您也看到了,至於十九萬貫的利潤,兒臣屆時讓人送往內帑,伱好好花費便是。”

朱高煦提起報紙的盈利,朱棣聞言臉上浮出笑容:

“嗯,這錢不算多,但你既然給了,那我不花倒也不是了。”

“反正等我死了,這大明宮估計也是你在住,就當你自己提前出錢修建大明宮了。”

朱棣捋捋大胡子,朱高煦汗顏:“您如日中天,還是少說這種不吉利的話。”

“人終歸要死,你爺爺那麼厲害,不還是死了。”

朱棣沒那麼多忌諱,交代幾句後,便詢問說道:

“這五百多台機器如果都投入礦區,煤價的波動會不會比現在更大?”

“會越來越低。”朱高煦點點頭,同時說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