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各懷鬼胎(1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3158 字 7個月前

第466章 各懷鬼胎

“我當初就說這群人不能放過……”

“得了吧,您當初還覺得我牽連太廣呢。”

九月武英殿內,朱棣看著雲南布政使司交上來的奏疏,不斷評價著自己曾經不存在的評價。

麵對老頭子的話,朱高煦也毫不猶豫的選擇揭穿。

“這事情你要怎麼做?”

朱棣見自己被揭穿,臉不紅心不跳的詢問朱高煦,朱高煦聞言也道:

“我正愁從江南遷徙人口前往車裡擔心他們適應不了,現在倒是可以借助這個機會在永昌府、大理府、隴川府大搞特搞。”

“這三府的漢家人口四十餘萬,如果能將其中十萬人遷徙車裡、鎮康、鎮沅三府,那剛好省了一番事情。”

“不過三府的白衣(傣族)數量近二百萬,必須要遷徙才行。”

“我準備將他們遷徙廣西、湖廣和廣東,最少遷徙一百萬人。”

“除此之外,甘肅既然已經設府,那我想更進一步將其設三司,布政司治甘州府張掖縣。”

朱棣對朱高煦吩咐著,朱高煦也頷首表示了解。

這八萬餘匹馬的代價,不過就是區區六十萬貫和八千四百噸乾茶罷了。

如今甘肅有一百七十餘萬口,其中漢民近一百一十六萬口,多是山西、陝西的漢民。

“不過對於軍隊來說,東天山北部的草場如果開發成為耕地,差不多能提供二十餘萬畝耕地。”

對此朱高煦端起茶杯潤了潤喉嚨,隨後才道:

“平安讓人用水泥修建了四通八達的坎兒井,坎兒井加上抽水機,許多脆弱的草地都能經過水利澆灌後成為耕地。”

“這次朝貢的許多國家都來的很快,父親有想過是什麼原因嗎?”

“單從這點來說,西番已經成為了朝廷除遼東、渤海、大寧外最大的的馬匹供應地,絕對不能放棄。”

朱棣沉吟著捋了捋胡子:“瓜、沙和肅州倒是有這麼多人,可遷徙之後還得從甘州和涼州、武威等地遷徙過來。”

截止永樂十六年臘月三十,大明朝有軍馬四十餘萬匹,乘馬七十餘萬匹,挽馬上百萬匹。

朱高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整個明代由於甘肅少民多漢民少,因此甘肅通常以陝西行都司的身份存在,常年軍管。

事實證明,常年軍管隻能維穩,並不能發展。

“烏斯藏的兵馬,你雖然內調不少,但現在依舊駐兵六千餘,這是否太多了?”

“因此我準備在哈密設哈密縣,在東天山北部再設伊吾縣,歸哈密節製,置哈密府。”

經過十七年的發展,大明朝的馬政已經達到了曆朝曆代都難以觸及的高度。

這其中,西番無疑是乘馬和挽馬的主要來源地之一,每年八萬餘匹馬不斷向內地輸送。

朱高煦與朱棣說起了哈密的情況,而抽水機的出現無疑讓大明不需要再費心西域宜耕地區稀少的問題。

“遷徙三萬人……”

“這些天我研究了一下烏斯藏,按照你給出的大明沙盤,這烏斯藏對朝廷確實很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朵甘地區。”

“這件事情你既然覺得可以,那就按照你想的來辦就行,隻要錢糧充足,不要加雜項導致百姓日子疾苦便可。”

他詢問起了哈密的事情,而原因主要還是他並不覺得沙漠戈壁能有足夠的水。

這樣的情況下,加上抽水機對農業灌溉的幫助,朱高煦也覺得是時候為甘肅設三司了。

“這一筆費用,都足夠修建幾百裡鐵路了。”

“隻要配給耕牛,差不多遷徙三萬左右人口就能將哈密和東天山北部慢慢開墾出來。”

“哈密那邊,我聽說抽水機已經到了,情況如何?”

“僅去年來說,西番百姓幾次內遷,依舊有四十二萬餘百姓,按照五戶一馬,當地每年能向朝廷輸送八萬四千餘匹馬,朝廷隻需要支付八千四百噸乾茶。”

正因如此,朱高煦很早就開始了甘肅少民內遷,內地漢民遷徙甘肅的辦法。

“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二三百萬貫,花就花了。”朱高煦輕笑,朱棣見狀也隻能無奈搖頭。

明末要是能以如此低廉便宜的價格得到八萬匹馬,那也不至於每次作戰都輸在機動性上了。

朱高煦大概解釋了一下,隨後便將視角轉向了海外。

“我仔細想過,東天山北部修建城池也好,雖說有天山阻礙,兩地需要繞路三百餘裡才能溝通。”

“當地的發展,我之後會做出調整,總之當地雖然從經濟上來看是累贅,但在軍事和政治上都對大明有著很大的幫助。”

“哈密的草地可以開墾四十餘萬畝耕地,另外平安上疏,請朝廷在東天山北部的草原也修建城池。”

除了木氏在昌都一帶開采了金礦,每年會上繳一千多兩給朝廷外,朝廷幾乎沒有得到任何金銀銅錢。

“並不多。”朱高煦開口道:

“伊吾縣有一個巨大的鹽湖,這個鹽湖我們不占據就是給彆人占據,拿在手裡能減少許多問題。”

朱高煦如此說著,朱棣聞言點頭道:“這倒是可以,就是遷徙一百萬人,耗費恐怕不下二三百萬貫。”

朱棣雖然也知道馬政重要,可西番的耗費畢竟不小,而且除了馬匹,當地幾乎沒有任何產出。

“這六千人能維持整個西番的稅賦和治安,每年雖然耗費六十餘萬貫的軍費,但給朝廷帶來的安定遠超六十萬貫價值。”

這還是專供軍隊的馬場情況,如果算上民間的,大明朝的馬匹數量會更多。

“自然。”朱高煦頷首,隨後繼續道:“現在有了抽水機,地下水可以得到利用,故此我想要調抽水機前往亦集乃(額濟納旗)城,將當地也合理開發起來。”

“昆侖洲嗎?”朱棣畢竟是少有的海洋視角皇帝,故此朱高煦一開口,他便把諸國的共同利益給拿到了桌麵上。

在東洲和北洲乃至整個南洋和東洋貿易都被大明壟斷的情況下,昆侖洲似乎成為了大明麾下藩屬國最後的一塊棲息地,亦或者說是他們狂歡的樂園。

“滿剌加海關去年的文冊裡,各國商船一共繳納了二十二萬四千餘貫稅收,其中六萬餘貫是正常商稅,剩下的基本都是金銀等商稅。”

“換而言之,他們每年從昆侖洲獲得的金銀數量在一百八十萬貫左右。”

朱高煦輕描淡寫的說出了各國在昆侖洲的蛋糕情況,而這還隻是大明統計到的,如果算上走私的,那恐怕比這還要多。

“昆侖洲金銀那麼多?”

朱棣都被各國的蛋糕給饞到了,瞧他那模樣,朱高煦點頭解釋道:

“很多,但開發那裡也並不容易,況且他們賺取的金銀,大部分也都通過貿易的形式進入了朝廷的口袋裡。”

“彆的不說,單說去年的抗瘧粉就獲利七千餘兩黃金,可見當地瘧疾肆虐到了何種程度。”

“維持木骨都束的官場是為了方便通往麻林地,而昆侖洲的宣慰司則是為了看住各國商人不會前往東洲攪亂朝廷在東洲的利益。”

“現在看來,昆侖洲的蛋糕足夠他們吃很多年,當地的人力也十分充沛。”

“各國這次來朝貢,估計也是希望朝廷能在麻林地修建官場或千戶所,同時增加物資運輸,以及降低抗瘧粉價格。”

朱高煦準確的說出了各國的三個需求,而這也是各國現在最急切希望大明能做到的事情。

各國雖然都有船隊,但他們的船隊運力加起來也不過十幾萬石。

與船隊相對應的,是他們在中非的十幾萬奴隸和上萬軍隊。

這些奴隸和軍隊每年要消耗七八十萬石糧食,憑借他們的船隊,一年頂多能滿足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還是需要大明來解決。

由於日本也加入到了昆侖洲掘金運動中,因此當地的人口和奴隸數量不斷增加,糧食價格也日益增加。

如果大明能擴大運輸量,那他們也可以投入更多軍隊,驅使更多奴隸,獲得更多黃金。

人口增加後,一兩黃金一份的抗瘧粉也就顯得格外金貴了。

因此,他們這次來,主要是抱著這樣的目的前來,而大明必須要做好應對措施。

“真的要讓他們繼續在昆侖洲開疆拓土?”

朱棣眉頭略微皺起,他並不希望拱手讓出那麼大塊疆土,更何況這塊土地上還有黃金白銀和各種礦產。

“反正這些金銀最後也會通過貿易的方式流入朝廷內部,父親何必在意?”

“況且,把他們的精力放到昆侖洲,總比讓他們把精力放在中洲要好。”

“您自己想想,大明周圍這群屬國,已經太平多久了?”

朱高煦詢問朱棣,朱棣這才發現,各屬國居然已經太平了好幾年。

除了日本和朝鮮還偶爾有摩擦外,南邊的占城、甘孛智、暹羅、大泥、滿剌加、滿者伯夷、亞齊蘇門答臘等國都老實了很久。

“矛盾向外轉移,他們自然鬨不起來,說到底還是人口太小,市場太大。”

“除此之外,也有朝廷在維持航道、地區和平的原因。”

大明的威懾力不言而喻,暹羅和甘孛智不是沒有摩擦,隻是每次發生摩擦,呂宋的蔣貴都會帶著艦隊在兩國本土海域巡視,並勒止他們不得內鬥。

長此以往,暹羅和甘孛智就把爭鬥的方向放到了昆侖洲上。

據朱高煦所知,他們在昆侖洲爆發過大小十二場戰事,雖然規模都不大,但死傷的人卻並不少。

不過隻要大明存在,他們也不敢在航道上和本土搞事情。

相較於這兩個,朱高煦更擔心的是朝鮮和日本這兩個家夥。

“日本派遣了六千多人前往昆侖洲,並且搶掠了朝鮮和暹羅等國的俘虜,那邊的態勢不太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