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風浪不止(1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2904 字 7個月前

第465章 風浪不止

“噗…噗……噗嘰……”

“好好好!告訴他們可以了!”

五月間,隨著驚喜的聲音響起,遼闊的河套地區也迎來了工業的腳步。

河套,其指黃河在陝西及山西之間“幾”字彎和其周邊流域。

在兩漢時,這裡是水草豐茂的草原,是天然優質的養馬場。

隻可惜隨著時間推移,從唐代中期開始,黃河的泛濫加上全球氣溫的日漸走低,降水線開始不斷東移,這片土地漸漸成為了不利農業的地方。

五代十國、宋遼金與西夏亂戰的三百多年中,這塊地方更是無人維護,致使黃河泛濫過多,就連土地都往鹽堿化一路狂奔。

好不容易迎來大一統,卻又因為元代的不重視農業而繼續惡化。

最後,大明拿下了這塊地方,可由於人口結構發生變化,想要花費大力氣開發這裡已經成為一種奢望。

按照曆史走向,這塊地方本該在幾十年後被蒙古人入侵占領,而後與明軍反複拉鋸,直到一百年後徹底丟失。

然而隨著抽水機的聲音在這片土地上響起,在這片土地上發展農業已經不再是問題。

五原(巴卓彥爾)、九原(包頭)、定襄(呼和浩特),這些後世極具色彩的城池,如今重新被冠以漢姓,並得到了朝廷的鼎力支持。

從永樂五年開始,山西陸陸續續朝這裡輸送人口和糧食,而這三個縣也不斷往開平輸送鐵料。

可即便如此,當地的經濟情況依舊脆弱,除了少數土地可以經過開墾種植小麥,其它土地基本種什麼死什麼。

在過去十幾年的時間裡,林粟在這片土地上開墾了三十餘萬畝土地來種植小麥,而這就是這片土地的極限。

去年,朱高煦派二十名太學士攜帶選育過的土豆、玉米、花生等作物來到這片土地,開啟了馴化這片土地的艱巨任務。

依靠紅薯、玉米、土豆、花生、向日葵等作物的頑強,加上水利改良,建立完善的排灌係統,實現灌水和排水的分離,他們漸漸將一些難以馴化的鹽堿地給先後馴化,但是這一過程無疑是緩慢的。

儘管河套三縣有二十餘萬人口,但在去年的農閒中,他們耗費六個月時間也不過才改良了不少五千畝土地。

這些土地雖然可以種植紅薯等新作物,但產量卻並不如在普通耕田來的高。

正因如此,得知有了抽水機這種看上去天方夜譚的東西後,林粟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般,不斷厚著臉皮向朱高煦索要抽水機。

如今五十台抽水機到位,它們將地下水抽出並通過水渠灌溉起了這片中、強程度的鹽堿地。

五十台抽水機從各個方向同時發功,影響的卻是近萬畝耕地。

“按照這種速度,估計隻需要一兩個月就能把這塊土地的鹽堿度降低到淺和低,到時候就可以種植紅薯、小麥和土豆等作物了。”

推了推眼鏡,一名太學士對身旁看著抽水機工作的林粟交代。

年過四旬的林粟在得到確切的消息後,立馬就激動的摟住了身旁的太學士。

“好好好!早有這玩意,我們早就開辟幾十萬畝耕地了!”

他激動的叫嚷著,不過被他抱著的太學士卻連忙道:

“還不能高興太早,灌水衝洗和引洪放淤的手段雖然有用,但有幾個麻煩的地方。”

“你說!”林粟撒開手,激動道:“不管什麼辦法,老子就不信我還收拾不了這塊土地!”

“第一,抽水機不能全天十二時辰工作,每天工作一個時辰就得休息半個時辰,避免過熱損壞。”

“第二,每天白天都得安排百姓來翻土,這樣能加快淋洗土壤鹽分的速度。”

“第三,現在有了抽水機,改良鹽堿地雖然方便了,但以現在的改良速度,我們能不能每隔兩三個月清理出上萬畝鹽堿地,這成了問題。”

太學士提出三個問題,林粟卻不假思索:“能!”

他斬釘截鐵的道:“不管有多難,我相信河套三縣的百姓都能做到。”

“娘地,辛苦十幾年,福澤子孫幾百年,我就不信有人會懶到不顧後世子孫死活!”

常年在河套待著,林粟隻覺得無比的憋屈,因為這裡沒有什麼敵人,唯一的敵人隻有前些年入侵的瓦剌,而他們也被林粟追擊數百裡,再也不敢前來河套。

他們不敢來,那林粟的敵人就隻剩下了兩個。

一個泛濫的黃河,另一個就是被黃河泛濫過後因為降雨不足而導致的鹽堿地。

河套三縣北邊的陰山和大青山,由於煤炭開采很便宜,加上又禁止砍伐的禁令,以及混凝土免費修建房屋的政策,它們的綠植被保護很好。

這些年時間裡,在無法改良鹽堿地的時候,林粟按照朱高煦的要求,掘井植樹,讓河套很少遭受北方的沙塵暴。

不過北方雖然能防住,但南邊的沙塵暴就防不住了。

鄂爾多斯高原上的沙塵偶爾向北吹動,雖然次數不多,但也給當地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眺望遠處的大青山,掃視四周高興歡呼的百姓,林粟咬了咬牙:

“三縣二十幾萬百姓和弟兄要吃飯,我再舍舍臉皮,跟殿下再要一千台!”

林粟想到便做,很快一份八百裡加急的奏疏就送往了北京城,而拿到這份奏疏的亦失哈也在瞠目結舌中將林粟索要的數量給說了出來。

“你說多少?”

坐在春和殿椅子上,饒是常年穩如泰山的朱高煦在聽到“一千台”這數量的時候,都不免手抖了抖。

“一千台……這夯貨真敢要啊。”

此刻,便是常年笑臉的亦失哈都不免咋舌起來,朱高煦更是無語:

“這廝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一千台都快趕上兩年產量了。”

放下朱筆,朱高煦揉揉太陽穴:“刨除十月至二月初這四個月寒冬,剩下也有八個月時間了。”

“按照現在的情況,每年能改良四萬畝耕地,他還不知足嗎?”

河套三縣人口不過二十七萬六千餘口,雖說朝廷每年調撥給的錢糧不是一個小數目,一旦河套可以自給自足,那無疑能為朝廷減輕許多壓力,但問題在於抽水機更重要。

抽水機對於這個時代的礦業、農業都有很大的幫助,河套並不是最重要的一個。

相比較河套,山西的煤礦和哈密的農業更為重要。

想了想,朱高煦還是不願意打擊林粟的積極性,最後隻能讓步:“每年給河套三縣調五十台,告訴林粟,多的沒有。”

“是。”亦失哈輕笑,他也看出了自家殿下對林粟是刀子嘴豆腐心。

林粟的能力並不出眾,但畢竟是跟隨他北上的老人,許多事情他能包容還是包容的。

如此想著,朱高煦也繼續埋頭處理起了政務,同時時間也一點一點的過去。

待時間來到八月,雲南改土歸流達到了高潮。

李景隆、傅讓、沐春三人分彆對鎮康、車裡、威遠等地土司發動進攻。

許多小土司無奈接受改土歸流,但更多的土司選擇反抗。

不出朱高煦的意料,陸愈一群官員在抵達昆明府後便停下了腳步,唯有江淮及少部分幾人得以前往雲南地方任職。

對於這些地方,朱高煦沒有過多關注,他更在意的是江淮抵達隴川後會如何做。

“下官南甸知縣李驥,攜南甸官員,參見江知府、張府丞!”

八月十五中秋佳節,任誰都沒想到在這個節骨眼上,江淮會帶領三百餘名官吏抵達南甸。

早在他們抵達前,南甸知縣李驥便得到了消息,那就是隴川、南甸、乾崖、蠻莫四縣以隴川為主,置隴川府。

這是滇西第二府,而它主要負責孟養、木邦、麓川、緬甸等宣慰司,重要性不言而喻。

永樂年間的府衙有六名主官,其中知府設一人,正四品,掌一府之政令,總領各屬縣,凡宣布朝廷政令、治理百姓,審決訟案,稽察奸宄,考核屬吏,征收賦稅等一切政務皆為其職責。

同知又稱府丞,無定員,正五品,負責分掌地方鹽、糧、捕盜、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軍籍、撫綏民夷等事務。

通判,無定員,正六品,在州府的長官下掌管糧運、家田、水利和訴訟等事項,對州府的長官有監察的責任。

推官,一人,正七品,掌推勾獄訟之事。

知事,一人,正九品,出守列郡,稱為權知某府或某州或某縣事。

照磨,一人,從九品,掌管磨勘和審計工作。

除了這些主官,下麵還有類似六部的六房司吏。

“南甸交通方便,我們暫時在南甸理政,請李知縣讓人收拾好縣衙的一些客房,供府衙官吏入駐。”

站在南甸衙門門口,身穿一身常服的江淮語氣不卑不亢,整個人卻溫潤儒雅。

麵對這位探花,李驥不敢怠慢,連忙讓人按照他的吩咐,將衙門的空房打掃出來,整理為臨時的府衙。

在走入自己的院子後,江淮沒有客套,而是雷厲風行的轉身與那位張府丞商量了起來。

“會明兄,滇西的情況我了解,但眼下當務之急還是派出吏員,將四縣文冊彙總為府冊備份。”

“此外,告知另外三縣主官前來南甸議事。”

江淮交代完,張府丞也頷首道:“文清放心,我現在便令人操辦。”

話音落下,張府丞走出了小院,江淮也對李驥作揖道:

“勞煩李知縣配合,我這裡沒有什麼事情,李知縣不必擔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