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漠北事變(1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3510 字 7個月前

第468章 漠北事變

“嗶嗶嗶——”

寒冬時節,隨著刺耳的哨聲不斷響起,與南邊所預想的太平不同,大明的北方也遭遇了不曾設想的戰火。

“快進城!!”

土道上奔馳著塘騎,他們不斷呼喚著在田間來回走動,視察自家田地的普通百姓。

普通百姓們聞言,也紛紛快跑到土道上,騎上自己的挽馬,撒丫子的往城內跑去。

隻是兩刻鐘時間,城池四周的百姓便紛紛跑入了海喇兒城中。

過了許久,西邊的天際邊出現了大隊騎兵奔走的場景。

在過去的三十餘年時間裡,這裡一直都不怎麼太平。

作為氣候極端的河穀地區,哪怕在曆史低溫期的明初冬季,這些長數百裡的河穀也能保持著三十五六度的高溫。

但即便如此,馬哈木還是恢複了傷勢,並且重創了阿力台。

王戎穿戴甲胄,率領三千餘騎兵出城,與塘騎的數百騎兵合兵四千騎。

“沒了馬哈木,漠北就是三足鼎立,有利朝廷控製。”

“窸窸窣窣……”

原本他想的是等東北鐵路修抵鬆原,然後自己再進行北征。

難怪這個阿力台身為兄長卻在韃靼部名聲不顯,他的能力和阿魯台相比,確實差了太多。

“阿力台派人傳來消息,馬哈木正朝闊灤海子趕來,阿力台乞請東遷海喇兒城!”

“此外,西北的鐵路勘察已經基本敲定從北京東到鳳翔的路線,但接下來是難度比較大的隴山段及隴右段,速度可能會慢些。”

張純不假思索道:“若是殺了紀綱,那確實能討江南文人歡心,但殿下是什麼人你又不是不知道,留著紀綱,就是給他們頭頂懸著一把刀,誰也不知道這把刀什麼時候會落下。”

不多時,便有人將算盤遞給了郭資,郭資幾番敲打後,便得出了結果。

“瞻壑那邊,你派人去問問學習進度如何了。”

傅讓拿起水囊喝了一口,擦擦嘴後舒坦道:

“打過這幾個河穀,後麵雖然還悶熱,但卻不會有這裡那麼令人恐怖了。”

“黃尚書那邊預估過,大概要到明年歲末才能勘察完西北鐵路的路線。”

“大約能運抵六十萬石豆料,以及八十萬石糧食。”郭資回答道。

他們與當地的少數民族融合後,創造出了以漢文化為主體,少數民族文化為輔助的建水文化。

“宣!”朱高煦揉了揉眉心,隻覺得事情有些多。

朱棣的思路還十分清晰,並且他也預料到了馬哈木可能奔逃的事情,因此他將自己的想法說出:

也在他吃著午飯的時候,西南的改土歸流依舊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快快快!”

坐在茶棚裡,他無法相信就二三百裡的距離,南邊的天氣會比交趾還要酷熱。

“有”郭資不假思索道:“國朝內田賦已達七千二百餘萬石,稅銀一千四百餘萬貫,海外關稅及礦稅八百餘萬貫,今歲歲入約四千四百餘萬貫,較去年高出二百餘萬貫。”

在他走後,朱高煦這才稍微放鬆了些,差亦失哈給他們準備了午飯。

他沒想到馬哈木的恢複速度會那麼快,要知道距離上次北征不過才過去七年。

陸愈露出疑惑的神情,心裡不免為自己前往車裡任職的事情擔心起來。

“真有那麼熱?”

“那泰興如何?”宋禮作揖道:“泰為平安、安寧,興為昌盛,寓意太平昌盛。”

想到這裡,朱棣不免有些高興,而朱高煦也看出了老頭子的高興,不免道:

隻是經過上次一戰,瓦剌人徹底喪失了短時間內與明軍開戰的信心,因此這次如果得知朱棣準備北征,馬哈木一定會提前跑路,就如曆史上的阿魯台一樣。

朱棣催促著朱高煦,生怕他反悔不同意。

與傅讓走入山寨木屋裡的張純拿起水囊飲了一口,皺了皺眉。

張純嚷嚷著,同時對門口的兵卒道:“看看有沒有水井,我就不信水井的水還那麼熱。”

“水囊的水都溫熱了,這鬼地方……”

“不過在此之前,還是得算算調集五十萬豆料和四十萬糧食抵達海喇兒需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

“因此要出男丁的話,大寧最少可以強製招募四到八萬,渤海最少二十萬,遼東則是完全足夠。”

“我看了看漠北的局勢,如果沒有馬哈木,太平和把禿孛羅也就和阿力台一個水平。”

這樣酷熱的天氣讓從交趾趕來的兵馬都叫苦不迭,更彆提其它地方的兵馬了。

“還好……”聽到這個結果,朱高煦滿意的緩了一口氣。

況且在他看來,這種消息已經不是什麼秘密,就連紀綱自己都似乎嗅到了不對勁的氣息,自解縉案後,他低調的仿佛消失了一般。

“殿下千歲……”

不多時,宋禮與夏原吉走入殿內,一如既往的作揖行禮,而後宋禮率先開口道:

“這次很有可能徒勞無功,但能讓馬哈木忙於逃命,耽擱他們來年的放牧,無疑也能起到削弱他的作用。”

聞言,朱高煦沉吟片刻後才道:“兒臣需要回去算一算才能知道,明日午膳前給您答複。”

他手裡的四萬鐵騎都是朝廷扶持的結果,如今被他報銷了近一半,那他還能拿什麼來對抗馬哈木。

“我估計是流放。”

“殿下,即位日不過兩天,由於年號頒布,故此臣前來請教殿下對年號意見。”

“好好好,你快去吧。”

大約三日後,狼狽的阿力台便帶著十餘萬部眾來到了海喇兒城外。

七年時間,這對於二十幾萬人的部落來說,並不算一段漫長的時間,想要恢複上次遭受重創的傷勢十分困難。

當地文風盛行,僅次於被朱高煦大批流放文人的隴川、永昌之地。

“禮部有選出的年號嗎?”朱高煦詢問宋禮,宋禮聞言將手中奏疏呈上,亦失哈上前接過,轉交給了朱高煦。

西番之地尚有四十餘萬人,這次涉事官員富戶上千人,能牽扯出起碼兩三萬人。

宋禮畢恭畢敬回應,朱高煦見狀便擺手道:“還有事情嗎?”

“話雖如此,但具體也得看馬哈木對朝廷的態度。”

“禮部和吏部選出了四個年號,分彆是乾聖、泰興、鹹嘉、洪熙。”

“我這次隻出去四個月的時間,順帶你也可以讓瞻壑和瞻基跟我走一趟,讓我親自教教他們怎麼打仗。”

在他走後,朱高煦便將目光投向了夏原吉,夏原吉則是作揖道:

“雲南三司傳來消息,隴川府接受布政司核察,觸犯律法的鄉紳富戶有二百六十四人,吏員七百二十七人,官員三十二員。”

稍微整理了一下心情,陸愈便繼續觀察起了出入建水城的明軍將士。

他用腳指頭都想不到,兩萬打四萬怎麼能打出全軍覆沒的戰果,即便不敵,也頂多損失萬餘人才對。

自從明軍挺進元江河穀,他便率先一步南下抵達了建水縣休整,試圖適應當地的氣候。

“這樣吧,我點兩萬騎兵,四萬馬步兵和兩萬輔兵,四萬匹挽馬。”

郭資將後勤問題給交代了清楚,朱高煦聽後也頷首道:“這些事情我已經想過了,你隻需要告訴我,這百萬豆料糧食起運,能運抵海喇兒的有多少?”

“……”傅讓聞言皺眉,但略微想了想還是點頭道:

“關外民夫價格是每日四十文,朝廷隻算往而不算歸,故此二十萬民夫約四十八萬貫。”

“臣領教令。”

朱高煦分析的有理有據,馬哈木並不是傻子,上次他和朱棣決戰是因為他覺得明軍的戰力即便再彪悍,也不可能對瓦剌部造成重創。

“南邊已經修抵任丘,北邊則是修抵豐潤。”

馬哈木來的速度並不快,因此王戎還沒來得及將最新的消息送出,馬哈木與阿力台的消息就送抵了京城。

郭資江這筆賬算出來了,同時補充道:“這沒有算上軍餉和賞銀……”

“軍餉和賞銀不用算。”朱高煦打斷道:“軍餉反正駐紮也得發,賞銀得殺到敵人才行。”

“物資肯定是足夠的,就是環境不太允許。”郭資交代道:

至於涉事的這些人去到昌都後能活下多少,這隻能看命了。

“我已經通知了,你放心。”張純回應一句,同時坐下壓低聲音道:

“你說陛下能這麼甘心退位嗎?”

安排阿力台休整,王戎這才將消息傳往了京城,同時等待著馬哈木的到來。

朱棣雖然確實氣憤,但心裡還是不免有幾分高興。

他詳細詢問了阿力台事情經過,得知確實是阿力台主動襲擊的太平,便是連他也覺得有幾分棘手起來。

一個半月過去,這對於整個工程來說杯水車薪,但卻能造福十數萬百姓。

“豆料、糧食的價格是九十六萬四千餘貫,合計一百四十四萬四千餘貫。”

王戎隻能讓阿力台遷徙過來,以此庇護他們不被吞並。

朱棣所說的四個月,顯然是從海喇兒出發開始算起,而糧食豆料也是從海喇兒算起。

況且當時這麼想的不止是馬哈木,還有太平、把禿孛羅等人也是這麼想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