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西南事終(2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2815 字 7個月前

按照朱高煦製定的工價,如果陝北開礦募工,一個礦工一年的收入就足夠買七十三石米,足夠養活十幾口人。

以甘肅和陝西的人口,當地如果能提供三十萬礦工崗位,那當地的百姓都能依靠礦產吃飽了。

至於水泥場和火藥廠的工價,也基本比當地普通工人多出兩倍多。

黃福知道從海外獲取金銀必須要以基建的方式發錢,但也不能這麼發啊。

“就按照這個工價,反正朝廷還有賺頭,隻是賺多賺少罷了。”

“鐵礦先開工,錢糧我會讓戶部調撥給你,你不用擔心。”

朱高煦並不認為工價很高,或者說是國情不一樣。

大明每年從海外流入的金銀有七百餘萬貫,黃金存下後還有最少五百多萬貫的資源可以鑄錢使用。

這筆錢如果發給整個大明百姓,那每個百姓每年都能得到五十幾文,能讓一口人舒服過十天,而且這個數量還在不斷上漲。

全部發給百姓自然不現實,但投入工業,將大明的農業人口轉為工業人口卻十分值得。

英國和西班牙同樣從美洲掠奪白銀黃金,西班牙無法開啟工業化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是他們並沒把掠奪而來的金銀投入生產中。

大明不能步西班牙的後塵,故此朱高煦要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極大推動大明朝的工業進程。

世界人口市場有三億,如果大明能吃下著三億人口市場,那其它國家就很難有翻盤的機會。

該打的仗已經在永樂年間打完,現在朱高煦要做的就是發揮祖傳手藝,開荒種地、研究技術,科技創新。

想到這裡,朱高煦詢問郭資:“新作物的推廣如何?”

“新作物已經在西南山區和東北、西北種植,麵積不算大,不足一千四百萬畝。”

郭資如實彙報,朱高煦並不覺得這樣的速度慢,頷首讚許道:

“這樣的速度已經很快了,太學那邊已經在進一步的研究化肥,同時培育新作物。”

“等化肥可以量產,不需要再依靠鳥糞石的時候,百姓也就不用再擔心餓肚子的事情了。”

“另外,小學推廣主要還是以北方畢業的教習為主,如果不行,再重新招募培訓。”

“眼下,禮部統計的學子數量已經多達八百餘萬,我們的師生比例也達到了一比二十七。”

“這個比例已經很高了,最多不能超過三十,該招募還是繼續招募,再苦不能苦教育,這是我們和四夷的區彆。”

朱高煦記得兩次工業革命之所以推動的那麼快,實際上離不開當時歐洲對基礎教育的重視。

如1754-1784年,英國小店主文盲率僅為5%,約曼農和農場主群體文盲率為19%,各類商人群體文盲率為20-30%,管家群體文盲率為46%,建築工人群體文盲率51%,農業工人與家庭仆人群體文盲率59%%……

在殖民地金銀流入後,基礎教育得到重視,不過區區五十年時間,英國社會識字率進一步提高,商人群體文盲率下降為15-30%,建築工人文盲率為38%……

這還是英國和清朝保持貿易逆差的情況下,而現在的大明占據了對世界貿易順差,以及東洲、昆侖洲金銀礦的兩個優勢。

儘管在人口體量上,大明是十八世紀中期英國的近十倍,但文盲率下降的速度也不會比英國慢太多,因為大明的生產力比當時的英國要高,物價更低廉。

想到這裡,朱高煦揉了揉眉心,對郭資和黃福道:

“北方需要扶持,南方則是穩步進發,一旦兩京鐵路開通,南方也將獲得北方源源不斷的低價煤炭與鐵料,這對南方來說也是好處。”

“是……”二人作揖應下,朱高煦也擺手道:“退下吧。”

“臣等告退……”

二人起身離開,朱高煦也繼續低頭處理起了奏疏。

在他處理奏疏的同時,朱棣的隊伍還在緩慢的北上,而在臨安府建水縣停留了近一年的陸愈也終於被告知可以前往車裡的景洪縣任職。

他帶著上百名官員及六百餘名吏員前往了車裡府,由於正值夏季,當地十分悶熱,許多北方南下的官員及吏員承受不了這種悶熱,紛紛向陸愈辭彆。

陸愈無奈,隻能同意他們辭彆。

故此當他來到車裡府治所景洪縣的時候,身邊七百多人的隊伍隻剩下了不到四百人。

由於擔心叛亂,當地依舊是軍管狀態,駐紮著四個衛兩萬餘軍隊。

所謂的景洪縣,實際上就是傣族修建的一個寨子。

陸愈抵達此處時,所見到的是種植水稻的傣族奴隸,以及許多來往監督的軍士。

景洪縣由木寨組成城牆,寨子周長二裡餘,寨子內部可以生活數千人。

由於依靠瀾滄江,這裡並不缺水,相反十分悶熱。

四周許多樹林因為戰事被焚毀,但在這樣的雨林氣候,那些被焚毀的樹林已經被綠植所覆蓋,根本看不到被焚毀的痕跡。

這樣的環境,比呂宋有之過而無不及。

“車裡府有大大小小五十七個寨子,基本以白衣(傣族)為主。”

“軍隊統計過,合計人口是三十六萬七千餘口,耕地是七十九萬二千餘畝。”

“現在你們來了,這《黃冊》和《魚鱗圖冊》便交給你們了。”

“我們從下個月開始會陸續撤走軍隊,每個千戶會從當地遷徙幾個村寨的白衣,最後留下一個衛所在車裡戍邊。”

“最後差不多撤走三十個寨子,留下二十二個寨子給伱們。”

“不過你們也不用擔心,隴川那邊已經開始遷徙人口過來,據聞有數萬。”

車裡府景洪寨內,站在曾經土司的院子裡,陸愈與駐紮在當地的沐晟溝通著如何交接。

得知沐晟他們要撤走三十個寨子的百姓,並且還有數萬漢民遷徙而來,陸愈不免鬆了一口氣。

“多謝都督交接!”

陸愈對沐晟作揖,沐晟頷首算是打了招呼,而後便離開了景洪寨,返回了自己在寨子外的營盤中。

見沐晟離去,陸愈也開始交代接手各寨子,同時按照朝廷的要求,選定五個縣來作為治理車裡府的根基。

當地雖然悶熱,但有抗瘧粉和足夠的水,這就已經滿足了許多開荒的條件。

接下來的幾日,陸愈基本上在和沐晟做戰後交接的工作,直到隴川的數萬罪民被流配而來,陸愈才開始了對車裡府的治理。

首先開設水泥場來方便日後修建水利設施,修建城池房屋,其次則是對車裡府留下的百姓進行大集中,小分散的管理。

所謂大集中就是把大部分人口集中到五個縣周圍開荒,至於過往存在留下的耕地,則是留守少量百姓來耕種。

對於留守的百姓來說,他們直接獲得了整個村寨的田地,有的甚至二十幾戶人家,不過百餘口人,就得到了上千畝的耕地。

為了他們能好好種植,陸愈還將軍隊交給他的耕牛統一分配給了這些百姓。

至於那些被遷徙到五個預定縣周圍開荒的百姓,他們也並不覺得有什麼。

土司在的時候,他們是土司的奴隸,如今翻身做主人,雖然開荒辛苦,但開荒的田地卻是自己的,而且糧食管夠,這對他們來說,已經是曾經不敢想象的日子了。

車裡府的戰後恢複在陸愈的東奔西走下漸漸走上正軌,而隴川府的情況則是在江淮利用王瑄的威勢將當地罪民一掃而空後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改稻為桑、改稻為蔗的事情屢見不鮮,作為中學畢業的人,江淮利用中學學習到的知識,在隴川各縣修建了製糖廠。

利用滑輪施加壓力,將甘蔗榨汁的機器並不算什麼先進的手段。

儘管還不見成效,但就江淮在殿試答卷的內容來看,支持他並不會讓王瑄和徐碩擔責。

故此,徐碩對隴川和車裡的支持並不少,他十分希望能與二人建立關係,以便自己日後登臨廟堂。

至五月中旬,雲南布政司及都司也將軍隊在雲南改土歸流繳獲的文冊上交到了北京,朱高煦得以檢閱。

“軍隊在雲南的改土歸流,查出二百七十六萬口人,耕地八百二十四萬餘畝,許多人逃往了三宣十慰,繳獲的金銀留存軍隊半數後,上交的有二百六十餘萬貫。”

亦失哈彙報著雲南改土歸流的結果,坐在椅子上的朱高煦聽後頷首:

“金銀數量倒是並不多,人口和耕地倒是遠超我的預期。”

“這筆金銀就交給雲南布政使司用於戰後恢複吧,我看徐碩對隴川和車裡支持力度很大,希望這兩處地方可以成為日後朝廷經略三宣十慰的基地。”

合上文冊,朱高煦給出了隴川府和車裡府這兩個府很高的評價。

見朱高煦這麼說,亦失哈也輕笑道:“那個隴川府的江淮前幾日還上疏,希望朝廷能修建一條從隴川前往南甸、經乾崖前往蠻莫的鐵路。”

“雖說隻有三百裡,但以雲南的情況,造價恐怕不會低於一百萬貫。”

“這個江淮,還真是敢提……”

“嗬……估計是王瑄那憨貨的意見。”朱高煦輕笑一聲,倒是並沒有直接拒絕江淮的上疏。

在他看來,隴川這三百裡鐵路還是很有必要的,大明的技術不太支持修建橫穿秦嶺的鐵路,但隴川如果能直達重慶、成都,那則是可以走陸路和水路,將成都平原、湖廣、江南的物資和兵力輸送到雲南。

不過問題在於,相比較秦嶺,雲南的橫斷山脈也並不好翻越,具體的還得工部前去考察才行。

隻是現在工部在勘察西北鐵路,況且麓川被自己析分,自己也不會給麓川重新抬頭的機會,因此西南鐵路的修建並沒有那麼急迫,可以等兩京和東北鐵路完工再討論。

如此想著,朱高煦也想起了北征的老頭子,不由詢問道:

“對了,老頭子他們到哪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