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拉幫結派(1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3339 字 7個月前

第477章 拉幫結派

“賣報賣報,涼州、甘州、肅州招募工人,工錢每日二十文,報名地點在報紙上!”

“賣報賣報……”

夯土的街道上,一名青年不斷吆喝,四周早有蹲守的人。

隨著青年吆喝,那些蹲守的人立馬湊錢上前買了一份報紙,隨後根據青年人的指點前往了募工的地方。

他們並不識字,買報紙隻是為了獲得情報,而今情報到了,他們也自然要趕路去了。

他們穿過灰塵極重的街巷,這裡的道路都是本土,偶爾能看到鐘樓和鼓樓,街道上的人穿著雖然是漢人,但深目高鼻的長相還是很好與漢人相區分。

這裡是甘肅治下的涼州府武威縣,曾經的這裡是千戶所,而今的這裡卻成了一個發展不錯的縣城。

當然,這裡指的發展不錯隻是相較於曾經,如果比較隴山以東,那還是比不起來的。

數十名四五十歲的百姓聚集一起,他們穿著簡單的粗布麻衣就向城外走去。

守城的兵馬司撇了他們兩眼,便乾脆利落的放行了。

在洪武、永樂、洪熙三朝五十一年的統治下,實際上大部分色目人已經不會說本族的語言,他們除了長相外,其餘已經和漢人無異。

在他們走後,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前來此地參加鐵路建設的工人也開始越來越多。

眾人說著漢話,見他們都清楚,很快吏員們就把他們分成了三十個小隊,每個小隊十個人各自領取任務。

來到官營的工地上做工,每天就是挖路,篩選石子,用馬車拉水泥,跟軍隊拉鐵軌就能得到二十文工錢,可以說比力夫輕鬆多了。

此外,色目人嚴禁再穿本民族的傳統服裝,包括佩戴首飾,必須穿漢服,否則斬。

儘管住處隻是帳篷,飯菜就是普通的米飯加點炒青菜,但也勝過他們平日裡的夥食了。

拿到奏疏,朱高煦並不顯得十分高興,而是緊皺眉頭道:“我早前與黃福說,工期來年正月開春再進行,可他們現在便已經開工了,你說說,他們想乾嘛?”

不多時,他們走出城門,順著報紙上的指點來到了數裡外的某一處官道驛站。

“若不是如此,我早就收拾他們了。”朱高煦打斷亦失哈,同時開口說道:

“隴山至武威這段路修不通,看樣子隻能另想辦法了,不然朝廷與甘肅依舊無法聯通。”

“隻可惜難度太大了。”官員搖頭,不多時便抖動馬韁離開了此處工地。

朱高煦表情有些難以捉摸,不多時他才開口道:

官員如此說著,旁邊一名官員則是感歎道:“若是能鐵路直通關中,那才是真正的衣食無憂。”

坐在官道的驛站旁,官道兩側是一望無際的大戈壁,光禿禿、亮閃閃,偶爾看到一株植物,崛強地挺立在大大小小的鵝卵石間,在強烈的光照下沒有低頭。

“這武威是甘肅鐵路的起點,若是此地鐵路修好,那配合朝廷日後運輸過來的抽水機,那甘肅的百姓也就不用擔心吃不起飯了。”

要知道他們即便當力夫,一天工價也不過十文錢罷了。

在這甘肅之地物價昂貴,一石米得五百多文,即便新政推行多年,此地百姓想要沾點葷腥也是極為困難的事情。

消息傳回北京時,已經是洪熙二年冬月初五。

雖然都是大明百姓,可由於工價不同,故此鐵路工人的工價也各有不同。

“況且,甘肅之地貧瘠,入冬前能找工做半個月也是一件惠民之事。”

見他們走出,許多人紛紛起身湊近,而吏員們也走出一人,朗聲道:

“工價二十文,供食宿,另外若是有願意跟著隊伍前往其它府縣修路的,走出武威縣後,工價每日三十文,清楚沒有?!”

二十文的工價在江南來說算是平常工價,但在甘肅這種地方就是天價。

兩相對比,官營的工場往往給飯吃,給住處,還給工錢。

在吏員的指揮下,他們很快開始在官道不遠處的戈壁灘上開始工作。

“如此一來,朝廷就可以走河套前往甘肅,唯一的變故就是人口不足,修路顯得比較困難。”

想到這裡,工人們又埋頭乾起了活,而站在官道上的一名官員看著這情況不免點頭。

在這裡已經等待著數百名身穿粗布麻衣的各類民族百姓,由於朱元璋的政策,在大明境內的色目人雖說免遭屠戮,但是必須使用漢字,學習漢語說漢語,同時以前的色目人姓氏也要簡化為漢姓。

聽聞朝廷有一種機器能抽水,若是這種機器能輪到他們平頭百姓使用,那日子便能好過許多了。

從一開始的幾千,到後來的幾萬,一時間工程進度越來越快。

“讓黃福用草方格的辦法,看看能不能依托沙漠與祁連山邊緣修建一條通往寧夏的鐵路,再想辦法把寧夏和五原縣連接起來。”

如果敢違抗,輕者打入奴籍,重者直接哢嚓,這就是所謂的複唐宋衣冠,禁胡服胡語。

此外,色目百姓須著豬皮靴,不許乘騎,一旦違反,平民將其打死也不會論罪。

“算了,還是召他前來吧!”

在他們的身後,還有十幾名負責護衛的軍士。

“不過若是從人口稠密之地開始修建,以高工價誘惑百姓出遠門修建鐵路,那想來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清楚了!”

朱高煦將奏疏丟到了桌上,身旁的亦失哈聞言躬身:“陛下彆氣壞了身子,想來也隻是下麵人急功近利罷了。”

另外,朱元璋還規定了色目女子必須與漢人男子結婚,不許與本族類自相嫁娶,違者杖八十,男女入官為奴。

一個力夫每日少說得扛數千斤貨物,有的時候遇到黑心商賈,每天一萬斤也有可能。

似乎是因為到來的人有些多了,故此驛站之中也走出了幾名吏員。

漸漸地,材料開始跟不上人力修建的速度,加上寒冬即將來臨,故此隻能放了幾日假。

依托祁連山能耕種的土地並不多,甘肅近二百萬百姓分下來,每人也就兩三畝罷了,畝產不過九鬥便已經算是極高,正常也不過七八鬥罷了。

朱高煦一拍腦袋,將自己這些日子想到的辦法告訴了亦失哈,最後卻還是覺得由自己親口告訴黃福比較好,故此傳他前來。

不多時,黃福急匆匆趕來,朱高煦也起身讓人拉出大明西北的地圖對黃福說道:

“你先坐下,我的意思是從張家口經太原到鳳翔的鐵路依舊修建,但在原本的基礎上,將河套的這條鐵路延長,在修抵五原縣後,南下前往寧夏府,然後繞道前往武威。”

朱高煦如此說著,黃福聞言緩了緩後作揖道:

“這條方案,臣也與下麵的人想過,可問題在於,鐵路路過的四百裡地方都是戈壁沙漠,風沙一吹,百來步的草方格根本擋不住。”

“百來步不行就二百步,五百步,一千步!”朱高煦緊皺眉頭:

“如果草方格也不行,那就搭配抽水機植樹造林,我不相信這數百裡地方倚靠山脈會沒有水!”

朱高煦隻覺得黃福他們是被曾經的思維給限製了,誰說人定不能勝天?

抽水機加上草方格,朱高煦不相信,這幾百年前還是綠洲的地方不能長出一片防護林。

“臣……臣儘力而為。”

黃福吃不準,隻能硬著頭皮應下來。

朱高煦見狀,這才對他交代道:“河套之地黃河泛濫,五原之地常年被黃河淹沒,唐宋時期便常有洪災。”

“雖說朝廷已經在五原縣修建了許多水渠,但麵對黃河,這點水渠並不夠用。”

“工部在修建五原的鐵路前,先好好想想怎麼治理這塊地方的,將當地澤地馴化為耕地吧。”

“臣領命。”黃福已經沒有什麼自己的意見了,他也清楚甘肅鐵路與中原鐵路連接代表什麼,因此即便千難萬難也得試試。

有了朱高煦的許諾,他算是有了幾分自信,準備派人去試試。

見朱高煦沒有其它吩咐,黃福便退出了武英殿。

他沒有返回文華殿,因為現在他的工部是六部之中最忙的衙門。

走出西華門返回工部後,他當即便召集眾人開始研究這方法的可行性。

“其實倒也不是不可能,畢竟張家口一帶的囚犯也在戈壁上種植樹木,而地圖上這塊地方依托壽鹿山和祁連山,曾經還是絲綢之路的一條古道,不可能沒辦法種樹。”

“現在的問題是,當地的地下水充不充沛,能不能種樹。”

“另外,四百裡路,需要多少抽水機才夠?”

一名年輕官員摸著下巴開始說服眾人,另一人聞言也點頭道:

“隻要有地下水都好說,但這地方是戈壁沙漠,如果真的有地下水,那也不會寸草不生啊。”

“不一定,就我們在河套和哈密的經驗看來,沙漠戈壁地下確實存在地下水。”

“這些地下水主要來源於沙漠河流的補給,以及少量的雨水貢獻,但難點在於它們的水位一般很深。”

“例如河套的定襄也有一些戈壁灘,但它們的地下水位隻有不到三丈,而哈密的戈壁灘地下水位最深,約十丈。”

“這些例子都說明了,沙漠戈壁灘的地下水資源十分豐富,儲量驚人,隻是看我們是否有能力獲得。”

兩名太學調派的年輕官員討論著沙漠戈壁地下水的理論知識,麵對他們兩人的話,工部許多官員仿佛聽天書一般,甚至連黃福都有種感覺自己被時代所淘汰的想法。

深吸一口氣,黃福推了推自己的老花鏡:“不管怎麼樣,總歸得試試才能知道。”

聞言,其他人也隻能商量著派出了勘察水文和鐵路的幾名官員,讓他們前往這條古道勘察。

下了決定後,他們便開始繼續對鐵路及各地河道工程關注了起來。

與此同時,雲南改土歸流的掃尾工作也隨之完成,至此大明雲桂川黔等地土司遂滅,僅有三宣十慰尚有土司。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