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狼子野心
“老和尚!老和尚!”
五月酷暑間,在朱棣著急的叫喚聲中,盤坐在蒲團上的黑袍身影輕微搖晃,卻無法起身。
朱棣找到了這身影,快步到他身前扶著他兩臂:“老和尚,你不能死。”
“陛下,世人皆有一死,何必執著呢……”
姚廣孝聲音力氣不足,顯然已經在彌留之際。
朱棣想要攙扶他回到床上躺下,姚廣孝卻輕輕搖頭,示意不用如此。
“貧僧能活八十有七,已然是上天賜福,陛下不用如此。”
姚廣孝說著,臉上掛起一抹笑意:“貧僧早年遊曆時,相士袁珙說貧僧身若病虎,天性必然,注定嗜好殺戮。”
“現如今看來,他說的倒也不準確,至少貧僧沒造太大殺孽。”
話音落下,姚廣孝勉強抬頭看向朱棣:“陛下,貧僧先下去為您籌謀,且不用悲傷。”
畢竟在他們看來,姚廣孝似乎隻是燕府的一名和尚罷了,唯有曾經的王義、朱能等與之有過接觸的老臣前往大明宮,幫朱棣一手操辦姚廣孝的身後事。
有了大明的扶持後,他們不愁鐵質的農具,自然可以開墾耕地。
整支隊伍由王戎所率,儘管隻有三千人,但真的打起來,阿力台的兩萬多人不一定能討到便宜。
不過現在的問題在於,大明的鐵路要修抵韃靼部的駐牧地,阿力台是否會輕鬆讓行。
在他心底,他能為之謀的隻有朱棣,而非自己。
很快,有牧民上前詢問明軍的動向,也不擔心明軍會對他們動手,畢竟他們之間已經和平相處十餘年了。
整段路程約一千二百裡,其中有三百裡位於哈剌溫山脈北部,但好在沿途都有河穀平原,加上海拔和落差不大,故此這條鐵路的修建還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雖然軍中大部分人不知道他的身份,但王戎卻十分清楚他的身份。
隊伍緩緩前進,很快便進入了韃靼部的牧場。
在他們忙碌的同時,剛剛在海喇兒適應了漠北氣候的朱瞻壑也接到了他來到軍營一個月來的第一個任務。
故此,他們這支隊伍這次的任務就是說服阿力台接受大明的政策,以他常寧王的身份繼續節製他麾下不足三萬兵馬在漠北,但三萬兵馬的親眷卻要歸日後大明派遣的官員管理。
“這些耕地,起碼有三萬畝。”
儘管那時朱棣可能已經看不到,但在修抵之前,朱棣肯定能進行第三次北征,而這條貫穿漠北的鐵路也將會用來紀念他北征的戰果。
對於姚廣孝的離世,朱高煦除了暗歎可惜外,似乎沒有什麼其它感受。
隊伍裡,朱瞻壑時不時看著那群文官,心裡卻略有駭然。
兩日的時間一點點過去,第三日他們在牧民的帶領下來到了燕然城。
不過這些耕地並不屬於普通的蒙古人,而是屬於阿力台和他的子孫們。
在得知來人是都督府的都督同知王戎時,牧民們很快為他們帶路,將他們往闊灤海子北部,曾經的齊王城,如今的燕然城帶去。
如果不能接受,那他們的駐牧地則是必須要西遷前往忽蘭忽失溫一帶,將闊灤海子附近三百裡草場交給大明朝。
“可惜了……”
他雙手漸漸失去了力氣,最後隻能看著姚廣孝盤坐含笑,佝僂著緩緩向前倒來。
興許是為了讓三年後的北征難度變得輕鬆些,四月中旬朱高煦下旨令工部開始分段式考察從鶴城衛修往闊灤海子(呼倫湖)北部韃靼駐牧地的路況,為修建鐵路做準備。
儘管姚廣孝說自己若是有吩咐,他便一定會完成,可事實上這也表示了他並不歸心,不會為自己主動的出謀劃策。
不多時,消息被人傳回了宮裡,正在批閱奏疏的朱高煦也朱筆一頓。
在隊伍之中,十餘名身穿常服的文官正在馬背上走走停停,時不時取出類似洛陽鏟的玩意在地表打洞。
可如果他兩條都不能接受,那恐怕北征的目標就會從討伐馬哈木變成討伐阿力台。
五月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已經綠意盎然,在這樣的環境下,一支三千人規模的騎兵部隊正在緩緩沿著河道前進。
屆時如果能徹底覆滅阿力台,大明朝就能將火車一直修到忽蘭忽失溫。
左右僧人攙扶住了他的屍身,朱棣則精神恍惚。
這條件十分苛刻,隊伍之中許多武官都不認為阿力台能接受。
而且隨著朱瞻壑在軍中待的時間越久,清楚他身份的人就越多。
要知道,一旦大明把鐵路修抵闊灤海子,那大明對阿力台就不是羈縻了,而是實際控製了。
翌日,姚廣孝病逝的消息便傳開了。
畢竟相較於渤海的老部下,姚廣孝並未幫助自己,反而在永樂朝建立後不斷地以隱居的方式淡化自己。
至於陵墓及神道碑的事情,那還是留給老爺子親手辦吧。
瞧著這三萬畝耕地,馬背上的王戎與身旁的幾名千戶官交流,而身為總旗官的朱瞻壑則是在隊伍的中軍,距離他們上百步。
“老和尚,俺不準你……”朱棣話音未落,卻見姚廣孝含著笑意漸漸不再動彈。
不管是在報紙上還是廟堂上,許多人對他的離世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震動。
從與姚廣孝那為數不多的回憶中走出後,朱高煦便在三言兩語間操辦了他身後的追贈之事。
燕然城坐落在闊灤海子北部,它在齊王城的基礎上擴建,乃用石塊壘砌而成,四周有不少韃靼部蒙古人開墾的田地。
“下旨,以僧人的禮製安葬少師,追贈少師為推誠輔國協謀宣力文臣、特進榮祿大夫、上柱國、榮國公,賜諡恭靖,賜葬於房山縣東北,授其養子姚繼尚寶少卿之職。”
正因如此,一年的實習期是對他身份的最好保護。
“駕!”
遠處,燕然城中奔走出數百騎兵朝著明軍疾馳而來。
不多時,他們在明軍隊伍陣前勒馬,為首之人是五十多歲的阿力台。
他穿著大明賞賜給他的甲胄翻身下馬,同時作揖道:“王同知突然前來,我沒有太多準備,招呼怠慢了些,請見諒。”
“倒也不能這麼說,這次算我們不請自來,另外這次之所以來,也是奉了陛下的旨意前來的。”王戎沒打什麼感情牌,就事論事。
果然,得知王戎奉了朝廷的旨意前來,阿力台就算再愚鈍也知道肯定是大事了。
“不如入城詳談?”
他側身做出請的手勢,但王戎搖搖頭道:
“朝廷給我的旨意不用遮掩,我便也實話告訴你吧。”
王戎的姿態很高,但阿力台卻不敢有什麼意見。
自從他偷襲馬哈木被重創逃回漠東,他手上能裝備甲胄的騎兵便不足一萬五千人,算上其它皮甲的男丁也不過三萬人左右。
以他的實力,如果王戎有想法,那海喇兒城的一萬騎兵隨時可以覆滅他。
“朝廷有旨意,準備修建一條從鶴城衛通往忽蘭忽失溫的鐵路,其中第一段就是修抵闊灤海子,也就是當下的燕然城。”
“若是你同意,那你麾下的兩萬兵馬依舊由你節製,武官俸祿依舊照發。”
“不過兵馬的親眷要歸之後派遣的流官管轄,燕然城也會改為燕然都司治下燕然縣。”
“你這十餘萬普通部眾可以放牧,也可以幫朝廷修鐵路,工價每人二十文。”
“鐵路修通後,每年會有數萬匹白布、上百萬石糧食、數十萬斤紅糖白糖、茶葉,以及數百萬斤煤炭運抵燕然城。”
“燕然城的百姓不用再擔心白災的問題,而他們要做的就是安居樂業的生活並交稅。”
“朝廷會出錢與你們這些貴族購買牧群,然後下發給牧民們,牧民們需要每年每戶上稅一頭牛或一匹馬。”
“伱們的田地會被朝廷以每畝五貫的價格收買,若是你們願意去關內享受,朝廷會賞賜散階,也不會限製你們購買宅院和田地。”
“具體的你們自己想想,總之朝廷給出的誠意放在這裡了。”
王戎不僅自己在說,也在示意軍中的蒙古人翻譯。
在他的解釋下,隨阿力台前來的數百騎兵中隻有幾十名韃靼貴族臉色難看,但大部分的普通兵卒卻難掩喜色。
十餘年的相處下來,明軍並沒有對韃靼部牧民造成什麼襲擊,雙方都是正常的交易,故此兩方之間曾經的仇恨也慢慢淡了下來。
況且對於明軍,蒙古人依舊是畏懼為主,仇恨反倒是次之。
先前幾次韃靼部騎兵都充當明軍征討瓦剌的馬前卒,對明軍的實力早就知根知底。
海喇兒城的一萬明軍騎兵足夠覆滅眼下的韃靼部,所以對於普通蒙古人來說,他們並不願意和明軍為敵,畢竟他們也沒有什麼利益被侵犯。
大明朝願意和貴族買牛羊發給自己,還可以做工來換取二十文的工錢。
儘管不知道二十文可以買到什麼,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對明軍的態度大增。
部眾的態度變化被阿力台看在眼裡,實際上早在兩年前,他的弟弟阿魯台就寫信給了他,讓他注意明軍的動向。
阿魯台雖然不能隨意離開順天府,但北京東站不用走出順天府也能看到。
在看到鐵路和火車的第一時間,他便猜到了日後大明很有可能會修建前往漠北的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