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堯趨舜步(1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3404 字 8個月前

“事情已經結束,我也該去漠北看看了……”

五月初十,待朱高煦將王回的事情處理好後,他又安心在吉林待了半個月,走訪了曾經自己去到過的一些地方。

他去看了礦工們工作的環境,解決了他們口中兩班倒的問題,隨後又解決了大大小小的許多民生問題,並將問題了解。

期間,朱高煦不是在與李失等人討論北邊的開荒問題,就是在幫他們解決去北邊開荒的顧慮。

當時間來到這一日的時候,朱高煦也到了該離開的時候。

他站在自己的馬車前,向後看著那可能不會再回來的渤海郡王府,感慨萬千。

“走吧……”

朱高煦走上了馬車,隊伍也開始向城外開拔。

隊伍還沒走多遠,許許多多一直關注這邊的百姓便自發趕來,在街道兩側眼巴巴望著離去的馬車。

“陛下!您還會再回來嗎?”

道路兩側隊伍中,漸漸響起了這樣的聲音,朱高煦聞言隻是隔著玻璃笑著點頭,並未回答。

“陛下笑了,一定會回來的!”

“會回來就行……”

百姓們臉上露出笑臉,一步步的跟著隊伍向城外走去。

隨著隊伍被人發現,隊伍身後的百姓數量也越來越多,漸漸發展的城內一空,儘皆擁簇車隊往城外而去。

從渤海郡王府到城門口,從城門口到雞西關……

二十餘裡路這般被他們跟上,期間朱高煦好幾次回過頭來想多看一眼吉林城的百姓們,卻又擔心這一看自己就不想走了。

最終在車隊抵達雞西關的時候,朱高煦讓亦失哈命令隊伍加快了腳步,這才將百姓們甩遠。”

他們向雞西關北邊的吉林站趕去,不多時便換乘了火車,向著北邊的漠北趕去。

這一時間,朱棣與朱祁鉞卻早已抵達漠北整整半個月了。

此刻的倆爺孫遠遠走過了他們承諾朱高煦的燕然城,而是來到了漠西一帶。

大明在漠西設立西然府,治所在西然城,大約在後世的科布多城附近。

從燕然城前往西然城有一千八百餘裡,故此朝廷在前往西然城沿途合適地區修建了一個個小城。

如安北城、渾河城便是從燕然城前往西然城路上的一個個小城。

當下鐵路已經修抵安北城,即後世巴彥洪戈爾一帶,距離西然城還有一千二百餘裡的距離。

按照當下速度,最少還需要四年才能修抵西然城。

除此之外,工部的人也正在研究從安北城前往哈密天山北部地區,以及繞開天山前往哈密的路線。

如果這一路線勘察無問題,那北方的漠北鐵路將連接西北鐵路。

日後從西域調兵前往漠北,從漠北調兵前往西域就會十分簡單。

“嘭!!”

爆破聲在遼闊草原上傳出,騎馬站在一座矮丘上的朱棣與朱祁鉞看著那升起的塵埃,臉上寫滿了興致。

“陛下,那是在開采碎石鋪設鐵路路基,朝廷日後恐怕會從安北城開始一南一北修建兩條鐵路,所以要多多儲備碎石。”

“另外,當地的煤炭和石灰等資源也十分豐富,就是缺乏人力,速度快不起來。”

坐在一旁的馬背上,一名負責鐵路修建的工部官員對朱棣彙報,朱棣頷首道:

“嗯,你們得監督好這些東西,時間可以不趕,但質量一定要有保障。”

帶朱高煦帶久了,朱棣說話也漸漸偏向他,反倒是朱祁鉞依舊粗魯。

“俺瞧這地方適合放牧,日後鐵路修建好了,把這地方拿來放牧也是極好的!”

朱祁鉞興致勃勃,工部官員卻苦笑作揖道:

“工部也是這般想的,但陛下說為了限製漠海移動,靠漠海的地方不得放牧,並且得植樹固沙。”

“既然是俺爺爺說的,那必然是極有道理的。”朱祁鉞轉進如風,讓工部官員不知道如何作答。

“行了,你先下去吧,我們爺孫自己走走。”

朱棣示意工部官員去做事,自己則是抖動馬韁,帶著朱祁鉞向南邊走去。

身後數百騎兵見狀連忙跟上,至於夏原吉則是被他們丟在了安北城。

沒了朱高煦,這對爺孫少了許多限製,對付夏原吉的手段不要太多。

“爺爺,你說那群老蠻子都沒來過這漠北,憑什麼說這漠北苦寒啊。”

“俺瞧著漠北水草豐盛,除了冬期長些,也並沒有什麼大問題啊。”

“況且這漠北有煤炭,所謂白災也沒有那麼恐怖吧?”

朱祁鉞不知者不怪,但朱棣卻笑道:“他們沒來過是真的,所以我北征的時候時常帶上他們。”

“不過你說這漠北水草豐盛,除了冬期長期沒問題,這就不對了。”

“若非你爺爺有看山點礦的本事,這些煤炭我們也無法那麼快找到。”

“況且有煤炭的地方不一定有水,沒水就不能耕種。”

“加上冬期太長,這群胡人所種植的青稞、麥子甚至還沒成熟就得收割。”

“如此一來,那糧食不僅產量低,口感也不好。”

“這次我們多待兩個月,等九月初我們快回去的時候,你去看看燕然城、東然城產出的糧食你就懂了。”

“哪怕現在漠北種植的是你爺爺讓人引進的黑麥和耐寒小麥、玉米,但說到底也不過就是能提前半個多月耕種罷了。”

“一到八月中旬就得收割,不然就會被凍死。”

“在南邊,這糧食我們能種滿四個月,但在這北邊,如果沒有伱爺爺他們改進,那連三個半月都種不滿。”

“饒是如此,這漠北的糧食即便用上化肥,每畝地產出也不過一百二十來斤罷了。”

“想要養活一個人,得最少種四畝地才行。”

朱棣略感唏噓,同時又寬慰道:“不過有了火車,倒也不用倚重漠北的糧食了。”

“漠北這幾十萬人都去采礦務工,每日工價雖然比關內低,僅有八十文,可糧食從遼東運抵漠北,價格也不過每石六百文罷了。”

“工作一個月就足夠買四石糧食,四個月的工錢就能養活一家五口了。”

朱棣這般說著,朱祁鉞也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爺孫向南邊走去,但由於朱棣年齡大了,往南沒走多遠便踏上了回程的道路。

直至黃昏,他們已然來到了安北城南邊的不遠處,隔著二裡地眺望安北城。

安北城並不小,城池用混凝土修建,周長十二裡,內有民舍五千餘間,還有縣衙、軍營和倉庫等占地不小的衙門。

除此之外,尚有兩千餘畝土地沒有使用。

真正利用起來,足夠再修建五千餘間民舍,能容納八九萬人在此居住,而今這裡居住著三萬被發配的工人。

他們大多都是被發配燕然城的罪犯,而他們的妻女留在了燕然城,身為男人的他們則是來到前線修建鐵路。

當然,他們不可能都居住在城內,大部分人還是主要在鐵路沿邊的帳篷裡生活,每工作一個月可以返回安北城做一些碎石的輕鬆工作來休息。

眺望這座城池,朱棣唏噓道:“再過十幾年,漠北就是我們漢家的地方了。”

“從匈奴到如今,算起來也差不多有一千七百多年了。”

“這戰事最終在我和你爺爺手裡停下,日後留給你們的就隻有西邊的敵人了。”

朱棣看向朱祁鉞,朱祁鉞挺了挺胸膛:“俺會收拾他們的。”

他這般說著,朱棣也笑了笑沒說話。

這對爺孫返回了安北城,進入安北城後不久,就在縣衙看到了端著把椅子坐在縣衙門口,翹首以盼的夏原吉。

“太上皇……”

見到朱棣他們出現,夏原吉連忙作揖上前,想要攙扶朱棣下馬。

朱棣無奈看他一眼,最後還是承了他的心意,扶著他翻身下馬。

不過朱棣年紀畢竟太大了,所以下馬之後腳步還是略微有些踉蹌。

這一幕看得朱祁鉞心懸到了嗓子眼,連忙過去攙扶。

朱棣摸了摸有些發暈的腦袋,回過神來後隻能唏噓道:“老了啊……”

感歎之後,他便帶著夏原吉和朱祁鉞走入縣衙後院,而這裡已經被整理出來供朱棣與朱祁鉞居住。

剛剛坐下,朱棣便見到鄭和快步走入正廳對自己作揖道:“太上皇,陛下已經從吉林出發,按照時間來看,差不多也快到白城了。”

“頂多五天,陛下就能抵達燕然城,您看……”

“這小子來的真快。”朱棣嘖嘖幾聲,隨後才道:“這西邊也看的差不多,是時候回去了。”

“明日出發去燕然城等他,等漠北的百姓耕種結束,我們再適時返回北京吧。”

說罷,朱棣看向朱祁鉞:“你日子還長,這次漠北糧食成熟,爺爺就不陪你了,日後你有的是時間來看。”

“是!”朱祁鉞知道自家太爺爺的意思,無非就是自己從軍後很有可能會在漠北待著麼。

經過自家爺爺和太爺爺的開導,他已經對從軍任吏這些事情沒那麼抗拒了,隻當是自己人生重要的一環。

簡單寒暄幾句,朱棣便吩咐眾人各自退下休息去了。

翌日清晨,他們乘坐火車返回了燕然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