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寵》全本免費閱讀
崇文館內設有六堂三級,實行積分製度,將館內學子按照學業成績和品德為人分往不同堂舍學習。
積分越多,進的堂舍越高級。
沈瓔所處的隨心堂便是館內最高級的堂舍。
隨心堂裡的學子通過三個初級堂舍、兩個中級堂舍的學習與考核,待升入隨心堂時,俱已成為文理皆優、經史兼通的一等人才。
而沈瓔,在這群一等人才裡也是佼佼者。
他開蒙早,九歲時,彆人還在學《發蒙記》、《啟蒙記》,他已經以一等的成績過了童試。
之後他在試場上一路通暢,十三歲中舉,十四歲成為會元,不出意外,他將是那年當之無愧的狀元人選。
所有人都這麼想。
可誰也沒想到,他竟沒去參加殿試。
事出不巧,他那遠在南昌鄉下的祖父去世了。
時人重孝,不止官員有丁憂製度,就是普通百姓家遇白事,也會自發停止一切家庭事務,專心守孝一月。
但沈瓔隻是個少年考生,且當年的主考官與宋嚴帝商討過,認為此子才情百年難遇,特彆準許他不必過於守製,依然可去參加廷試。
沈瓔十分感念主考官與宋嚴帝的知遇之恩,最後拒絕了這個誘人的提議,老老實實回家為祖父守了三年孝。
他幼年喪父,母隨之改嫁,新丈夫是走街串巷賣貨的貨郎。
他早慧,明白母親再嫁意味著什麼,於是提出他與弟妹絕不改姓與繼父生活。
繼父大怒,挑唆沈母將他扔給祖父,沈母怕被新郎拋棄,便順從地丟下三個孩子與新婚丈夫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