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沈瓔(2 / 2)

兄寵 粥荔 2653 字 9個月前

沈瓔的祖父一介農民,除了種田什麼都不懂,本以為兒子成家立業後可以歇歇了,不想老年失子,悲痛之餘還要撫養三個豆丁似的孫兒,健朗的身子骨很快萎縮下去。

好在沈瓔懂事,有他幫扶照顧弟妹,老人也輕鬆不少。

祖孫幾人靠著兩畝薄田相依為命多年,感情深厚非比尋常,因而一接到祖父訃告,沈瓔就決定放棄殿選,回鄉料理祖父葬禮。

即便青雲路近在眼前,他也不曾改變心意。

大儒青羊子聞說,歎道:“品性端方,如玉君子當看沈家大郎。”

如玉公子的名號就是那時被叫響的。

宋嚴帝對沈瓔印象很深,是故算著他孝期一滿,即刻派人將其接回京,著令吏部替沈瓔銓選個合適的職位。

時年十七歲的沈瓔已成長為一個清俊郎君,在被州府高官歡天喜地迎進京城的路上,他年輕白皙的臉上始終淡淡的,好似一躍成為六部與各使司爭搶的人不是他一樣。

沈瓔進京的第一件事是進宮向宋嚴帝謝恩,而在朝見時,他再次拒絕了宋嚴帝讓他當官的提議。

他說自己退處林野三年,未務實學,以世人盛讚之虛名取官入仕,實在受之有愧,望宋嚴帝收回成命。

宋嚴帝被他的氣節打動,認為他小小年紀,卻沉穩虛心,難能可貴,轉而想起自己那幾個庸才兒子,便感慨萬分地將沈瓔安排進了崇文館——沒有生出天縱奇才的兒子,是他的遺憾,但能把奇才留在庸才身邊,替庸才做事也是可以的。

為了奇才能安心為庸才的未來努力學習,宋嚴帝還賜沈瓔府邸一座、仆婢若乾,甚至接來奇才的兩個弟妹,使奇才徹底落戶於京城。

奇才果然不負眾望,入崇文館不到半月,便通過三個初級堂舍的考核,遷升至中級堂舍,又一月,侍講觀其文理條暢精美,批以優等成績準其進入高級堂舍隨心堂。

*

宋韞托著書箱走到隨心堂門口,聽著屋內徐夫子不急不緩講課的聲音,一時有些緊張。

其實以她不學無術的底子,若非靠著父皇強製成事,估計到死也無法進入這間課室。

春音雖整天鼓勵她說曆史上的才女不計其數,隻要用心,學習並不難,但她對書本和文字是真的沒有興趣,若非因為沈瓔,她根本不會靠近任何有夫子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