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第一百零四章他逃,他追,他們都插翅……(1 / 2)

能飲一杯無 妄鴉 6910 字 11個月前

寒門關前, 軍對壘。

真正跟隨武安君出關的,不過寥寥幾十個人,大多是跟隨在身邊許久的將士, 還有些手無寸鐵的謀士, 終生奉主的家臣。

待站定後, 武安君手持大夏龍雀, 凝眸去看。

在城牆上,看著烏泱泱同雪色切割的軍隊, 便心肚明軍人數的差距。

更彆說雙腳站在土地上,親眼感受征戰。

不說後方前來壓陣支援的步兵部隊, 就是身披寒甲的玄騎,也因為主將回歸的第仗傾巢出動,足足數千。

方十萬大軍,方幾十人。

在豫王還沒投降前,好歹寒門關還有三萬兵力, 若是後方支援, 集中國力, 也能勉勉強強湊齊十萬。如果大淵不繼續增派援兵,速戰速決的話, 仗也不是不能打。

隻惜豫王紙降書, 徹底破滅了個能。

平心而論, 武安君並沒有那麼不能接受。

戎馬輩子,沒有投降過次,此回做好了送死的準備。在豫王都已經投降的前提, 顯沒有讓士兵白白送死的必要。

玄騎內部傳來陣馬蹄聲。

匹匹黑色的驪馬如同摩西分紅海,渾身雪白的神駿踩著白雪而來,其上將領麵容平靜。

武安君猶豫地問:“來者是大淵三皇子?”

雖說騎著千裡神駿照夜白, 穿著大淵三皇子標誌性的白衣。不管是手上那把明顯不是七星龍淵的寶劍還是滿頭霜華似紮起的白發,都讓武安君不敢直接確認。

“正是。”宗洛頷首道。

翻身馬,抱拳道:“武安君,久仰大名。”

宗洛沒有對武安君執意不降,反而出城挑戰的行為多說什麼。

要是方才沒有箭把那杯毒酒打翻,恐怕現在武安君已經喝了。就如同上輩子那樣,至死沒有抗旨。

換而言,橫豎都是死。

慈不掌兵,宗洛領兵戰麼多年,早已見慣了無奈何,明白該殘忍的候絕對不能仁慈。

敬佩武安君的氣節,敬佩武安君的高潔。也願意以個對手的身份,做個最大的成全。

“既如此,不如致師,由雙方主將出戰。”

宗洛提出自己的想:“我聞將軍大名已久,願為戰!”

不同的仗也有不同的交戰方式。

像守城攻防戰,便是攻城和守城的對壘,布陣也有不少講究,例如攻城方把劍盾兵放在最前麵,守城方布弓箭手,都是為將者的問。

若是平原交戰,軍對峙,按照前朝規矩,得先“致師”。

致師是種十分古老而原始的戰方式,源於前朝禮數。前朝禮崩樂壞,天子名存亡,禮倒是好好保留了來。

它最開始指的是軍交戰前,雙方派出戰車到三人,以迅雷不及掩耳勢衝進地方陣營裡抓幾個幸運俘虜回來。又或者是派出單人單騎,衝到陣前晃圈,口中大聲叫罵,極儘挑釁,激勵士氣。

後來隨著禮完善,種野蠻粗俗的方式逐漸被替代。如今說的致師大多指的是軍交戰前,雙方各自派出幾員大將進行單挑。

單挑的結果會對接來的軍交戰產生重要的士氣影響,也帶著孤膽英雄般的優雅,已經是各國非偷襲或特殊情況必走的流程。

宗洛提出致師的原因簡單。

不戰而降不管是從軍事還是從政治角度都相當於白給。能不費兵卒拿為什麼要浪費兵力?

說到底,還是給武安君麵子。

武安君哂笑:“老夫雖老了,手上寶刀還未老。”

習武人雖身體會老化,身武藝卻不會退步。

單論武藝,除非是骨骼清奇的習武天才,否則年老人多練的那幾十年也絕非白給。

既承了情,也不扭捏,攥著大夏龍雀便道:“此刀乃大夏龍雀,刀首蛇頭,刀身古蛇,幻飾龍雀,故此得名。”

不像軍主將的比試,反倒更像江湖名俠的單挑,打前還得同對手介紹自己的兵器。

沒由來的,宗洛想起自己候看的武俠電視劇,應聲道:“此乃湛盧劍,刀柄玄黑,故此稱盧。成劍長虹貫日,日月避,鬼神哭嚎。”

“湛盧寶劍!”武安君驚愕。

眾所周,而今湛盧的主人為大淵皇帝,大淵三皇子的佩劍則是同為十大名劍的七星龍淵。而今三皇子手中竟拿著仁道王劍湛盧,而不見七星龍淵,怎麼不叫人驚訝。

武安君感慨:“多年來,大夏龍雀同湛盧為刀劍首齊名已久,沒想到竟再次碰麵,著叫人稱奇。”

看著麵前白發白衣的三皇子,隻覺得自己似乎看到了未來大荒的雄圖霸主不,並非霸主,而是開朝盛世的明君。

宗洛笑了笑。

秒,的笑容就收斂,運起內力,從方才的隨意陡銳利起來,氣勢圓融如意,仿佛同手中寶劍渾體,衣擺獵獵滾動。

湛盧是把極為富有威嚴神韻的寶劍。明明劍鞘和劍柄都呈厚重的黑,出鞘閃出的光芒,卻絲毫不遜色於以秀麗著稱的君子劍七星龍淵。

自它鑄成後,麼多年來,文人墨客絲毫不吝惜讚美詞,不僅位列天十劍首,還有天第劍的名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