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過罪犯,病人和自閉症,正好挑戰一下精神病。
還有偶像劇,好容易練成的微笑**也不能浪費是不是?
要說花姐看的挺準,綜合下來,這部七分之一的我,的確很適合現在的自己。
第二天蘇瑤興衝衝跑來,大聲宣布道:“昨天夜裡三點半,粉絲正式超過一百萬!”
丁誠上網打開微博,粉絲一百零二萬,自從電影播出,每天漲十幾萬,終於熬到一個整數。
每天上千條評論,各種私信留言,蘇瑤負責收集整理,選出最有建設性的意見讓自己參考。
這種事用不著自己操心,吃完早飯,拿起劇本,開始做人物小傳,有梁宏峰梁宏宇兩兄弟的磨煉,這種角色基本沒有難度。
投資方是企鵝,小馬今年力壓老馬成為國內首富,要說玩娛樂,阿裡拍馬也乾不過企鵝。
導演叫鄧凱,科班出身,沒有什麼知名作品。女一叫蔡文靜,也是新人,可以這麼說,這部劇除了自己,清一水漂漂亮亮小鮮肉。
沒辦法,偶像劇就是花瓶多,否則腦殘粉如何舔屏?
研究完劇本,劇情邏輯勉強及格,人物除自己,其他沒有出彩的地方。就連女一也不過是傻白甜,單純負責撒狗糧。
換句話說,這部劇所有賣點基本都在男一號身上。
自己唯一擔心的就是台詞,念起來很拗口,很多語境都不對。離開拍還有十幾天,也不能直接問導演編劇,隻能讓蘇瑤找來原版韓劇,看看人家到底是怎麼回事?
才看兩集,終於明白企鵝為什麼選擇翻拍。劇情合理,演技在線,人物豐滿,難怪當年也是收視大熱門。
國內這種懸疑偶像劇還不多,更何況是多重人格,彆說這部劇,就連梁宏峰梁宏宇不也是走這個路子?
最大差彆還在於劇本,暗影追凶很紮實,邏輯清晰,劇情層層推進,懸疑感很強。
而這部劇走的是偶像路線,觀眾都是少男少女,就算有燒腦也不會太多,隻能算是花邊,主要還是愛情。
這幾年經典劇翻拍早就成為行業一大趨勢,儘管口碑收視率都差強人意,但仍有大量導演編劇樂此不疲,紛紛投入翻拍劇創作中。
原作先天的關注度、成熟故事內核、節省開發成本,最後宣發都容易炒熱點,輕輕鬆鬆上熱搜……
幾乎沒有一部翻拍不是在觀眾熱情的罵聲中成長起來的,但這也攔不住經典一部部被重現在電視熒屏。
平心而論,翻拍劇並不是每部都爛,隻是大多數都無法跟經典的原版相媲美而已。
去年翻拍自韓劇和日劇的有四部,經典國產劇兩部,還有一部翻拍自台劇。
六部登陸一線衛視,五部是網劇,光企鵝就包攬四部。不管評分如何,收視率都不錯,觀眾邊罵邊看,邊看邊罵,樂此不疲。
豆瓣評分不能看,原版評分全部六分以上,八部超過八分,甚至三部直接爆到9分,堪稱神作。
這才是投資方總是盯著這塊蛋糕不放的主要原因,彆人辛辛苦苦弄個本子,經過市場驗證口碑大好,花點錢買過來版權,隨隨便便一拍,找點流量明星,穩賺不賠的好買賣。
在丁誠看來,這玩意跟過日子一樣,幸福的家庭都差不多,不幸的各有各的不幸。
最大問題在於如何拿捏本土化的尺度,尤其是韓劇和日劇,都是根植在本國現實社會裡,著墨於情感,在描摹人性和情感方麵入木三分,才能引起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