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遇見什麼題材都先屯著,投資方要什麼都有。聽說最近要衛視電視劇的少,網大去年很好,今年也不行。網劇越來越吃香,大家都開始往裡砸錢。”
“現在他們幾個公司湊在一起準備乾大事,一個是建立編劇經紀體係,做國內最大的編劇信息庫,把所有人才一網打儘。另一個是確立劇本交易模式,成熟行業化運營。”
“編劇經紀人負責簽約編劇,為其找委托創作項目;劇本經紀人更像是前期製片或者項目總策劃,需要對劇本進行篩選、評估和包裝,比如設計概念海報,做項目策劃書,進行市場和預算分析,然後精準推送給各渠道。”
“因為影視行業的鏈條是斷點式,光提供劇本是不太容易成項目。比如和導演洽談,他們甚至可以提供50個投資公司,20個製片人,可以粘合資源,幫你解決碼盤子的問題。”
“去年策劃一部奇幻網劇,編劇是大學在校生,但劇本題材和概念很好。於是他找到一家影視公司,提供策劃方案,推薦導演,甚至幫忙接洽播出平台。”
“現金和10%的股權回報,除去付給編劇的稿酬,光一個項目中淨賺百萬。通過經紀人的運作,劇本孵化的成本可以由上百萬降低到十幾萬,當然也很考驗經紀人對項目的判斷以及運營能力。”
“現在聽說更高級的玩法叫反向孵化ip,為什麼原創劇本比ip難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ip有數據有粉絲,而原創劇本沒有粉絲量。但實際上ip的轉化率是很低的,很多時候花200萬買來一個ip版權,還得再花200萬讓編劇去改。”
“結果他們想出一種新的劇本包裝手段,如果原創劇本質量不錯,編劇經紀公司會與出版社合作,為劇本找寫手編寫成書,並進行類似暢銷書的包裝運作。”
“劇本+ip版權+粉絲數據的打包,甚至還會配套給你市場分析師、劇本醫生、策劃等等服務,這種全案型服務不僅能讓原創劇本更好賣,而且能讓經紀公司和編劇收獲更多利潤分成。”
“過去編劇隻能是委托創作,作品是影視公司的,隻有署名權歸編劇。現在委托創作慢慢變成著作權轉讓,就像現在的ip一樣,編劇是授權的甲方,越來越牛逼嘍!”
“當然天上不會掉餡餅,劇本經紀因為後期運作複雜,抽成比例更高,有保底模式,也有三七或者四六分成模式,最高可能會分成50%。”
丁誠點點頭,專業就值這個價,沒想到市場已經細分到如此地步?
“前一段時間去參加某個會議,用大數據分析超過70%的網劇有兩個以上編劇署名,平均署名人數是3.3個。而在電視劇編劇團隊集體創作的占據47.5%,大項目團隊有20%還有總編劇這一職位?”
“尤其是網劇,流量增長非常快,幾年前10億還算有門檻,今年破百億也不是什麼特彆稀奇的事情,號稱進入什麼網生3.0?”
“隨著單部播放量的不斷飆升,網劇數量卻在不斷縮減,全麵精品化已經具備和電視台分庭抗禮的實力。對大ip和大明星的需求被削弱,分眾的狀態特彆明顯,最重要的競爭變成原創力。”
“企鵝娛樂副總監甚至說,每年至少300部網劇的體量,整個市場對編劇的饑渴程度比明星還要嚴重!”
這點丁誠深以為然,畢竟好演員使點勁能找到,好劇本可是打著燈籠也難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