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獻醜(1 / 2)

第一天碑 渠月c丶 6265 字 10個月前

第二樓,“群芳爭豔”。

整個樓是呈“回”形,樓外有庭院,樓內有包廂,雅座。

樓的中間有個高台,能看到所有人——也是今夜的“舞台”。

觀第二樓內部的布局,與綿州的春回樓,有異曲同工之妙。

“低宇人深靜,細梢煙倚輕,晚意染雲徑,暮流落華庭……”

“憶猶紅霞勝景,也羨桂魄勾明。卻是淡抹幽屏。何處見繁星……”

“冷冽天上境,遙遠夢中楹。敲欄望月,誰家孤自歡清?”

“有銀橋飛渡,仙人唱醉,笑逢漸入白玉京……”

“……”

一眾才子輪番上陣,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應有儘有。

第二樓的中秋詩會,並不局限於詩詞歌賦,其他的雅藝也都可展示。

不過詩會詩會,詩詞歌賦才是主流——其他的大多都是添頭。

有人獻詩,有人以此書寫,有人以此作畫,更有人加上了伴奏。

在一番“大雜燴”的“翻炒”中,中秋悄然接近了尾聲。

幾乎所有才子都將自己的存貨拿了出來,四大公子也不例外。

……

第二樓,四樓。

周穆幾人跟著裴轍入了包廂,有相應的仆人早已恭候多時。

蘭幽進來後就拉著田嫵兒坐在一起,竊竊私語,嬌笑連連。

聖都的女子很少有人習武,她自遇見田嫵兒三女後,便引為知己。

田嫵兒隻是麵上看著冷淡,故作矜持,但內心也有顆俠義少女心。

兩女無人打擾,也能聊到一塊——大多還是蘭幽在說,田嫵兒聽或者答。

周穆輕笑,這個“冰山”田嫵兒,總該變成那個“活潑”的李根花了。

他與裴轍,沐縉坐在窗前,可以看到樓下,看到高台。

樓下的台子有兩層樓之高,時不時能看到上去賣弄“風騷”的才子。

但諸如四大公子這類人,他們隻會遣下人去獻詩,不會親自下場。

除了書公子韋邯——他巴不得上去“展示”一下自己。

“子羨,你不去來上一兩首?”

沐縉此前也遣人獻上過一首中秋詞,對仗工整,但反響平平無奇。

他肚子裡有墨水,但不多。

田嫵兒一直留意著周穆,聞言看了過來——說起來,她還沒有親眼見過周穆下(zhuang)場(bi)。

周穆喝著茶,搖搖頭,有些迷茫——他要不要走到台前?

中秋詩會,隻是一個跳板。

若隻輪詩詞,他就不太願意——到底是文人發“騷”,沒有意義。

以前詩會上還有吳衿,司馬性,鬱明月,嚴音,柳奴兒……

如今僅剩他一人——司馬性斷了臂,也斷了附庸風雅的心。

其餘人,或生死兩彆,或音信全無。

況且,與不相識的人來一些“互動”,很危險——畢竟文無第“二”。

沐縉見周穆不肯出麵,暗自惋惜——多好的出名機會呐。

裴轍也有些好奇,他看不懂周穆。

周穆進京後就知道閒玩,又不為名,又不為利,他到底要什麼?

“間添涼意染秋慵,多盛雲裳換素容。臨晚傾寒愁滿月,孤伶更歎桂香濃。”

樓下又有人遣人獻詩,朗誦者是個寒門學子,其一身看著“磕磣”,但舉止不卑不亢,頗有文人風骨。

“獻詩者,吳衿,吳仲懷。”

這首詩雖非傳世的佳作,但屬於上乘,引起了眾人一番探討。

裴轍也稍稍勾起了點興趣,隻是稍稍——除了狐琰,他沒太多在意之人。

“仲懷……”周穆喃喃自語,同名有可能,既同名又同字,幾乎不可能。

而且,周穆知道吳衿在聖都,也知道今夜他多半來了。

“說起來,吳衿也是來自蜀川界……”沐縉忽然說道,他了解過吳衿。

吳衿來聖都才不到八個月,但已經闖出了一番名堂,被人稱為白發公子。

他不僅僅才學能力上出眾,還有一頭吸睛無數的白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