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地上劃出的施工線,寒雲在腦海裡構思了一下,基本和後世的露天菜市場類似。
“按照圖紙,靠近城牆的一排是糧食,中間是蔬菜和肉品,另一邊是雜貨和加工品。”
李春一邊拿著圖紙一邊給寒雲講解。
“圖紙上可收縮的卷簾,公輸先生那邊覺得能辦到嗎?”
寒雲提到的卷簾是類似與後世的卷簾門,不過此時受限於材料和轉軸的問題,他給出了一個類似車庫門收縮的方案,利用頂棚的空間收縮,材料使用竹片加魚線編製的方式。
“做好了樣,測試可行。”李春答道。
“排水是重點,煩勞兩位把控好。所有的棚頂一定要做雨水槽,接入地上的排水渠。”
李德謇對這個雨水槽的設計興趣的很,以往修宮殿哪有這些。都是屋簷挑出,自然排水。
“這裡是集市,就算下雨也有人來買賣貨物,若是沒有雨水槽,豈不是穿水簾了。”
寒雲解釋一句。而且這個工程量也不大,圓竹破開就行,本來棚頂搭建的時候就留了固定的角度。
這個當然不能和修宮殿比。
“然後就是色彩,利用顏色分區,整個集市看上去一目了然。每個鋪肆都要編號。”
寒雲基本把後世那一套集市管理照搬過來,再保留了大唐的建築風格。
寒雲又去看了看倉儲區,垃圾集中區,還有茅廁,食堂,和規劃位置一致。
最後強調“集市一定要供應滾水。集市北門隻能進出貨物,西門和南門人員進出,做到人貨分流,就不會混亂。”
來到主區前,這裡類似於後世一個展覽區,也是這次展銷會的展區。
寒雲的想法就是按照各縣分區,由縣令帶隊,後麵就是前來的各地商家。
突然他想起一個後世經常搞的玩意兒,各種展會,不知道在大唐是否可行?
一切辦妥,預估一下時間,在三月五日左右商家入場應該問題不大,這才優哉遊哉返回縣衙,剛好遇見前來找他的賈茂和陳文信。
“二位選出的第一批庭院種養的農夫可確定?”寒雲開口便問。
“回縣公,已經確定了縣城附近的幾個村莊。累計有兩百二十六戶。”
“他們可有什麼意見?”
賈茂嗬嗬一笑,答曰“縣公說笑了,高興都來不及,還有啥意見。這幾日都在按照要求整理宅子周邊的土地、搭建棚架。就等縣公的種子到了,可以下播了。”
“大約有多少畝地?”
“粗略估算了一下,有千畝之多。以往這些地不太規則,種糧食麻煩,都沒用起來,如今種上蔬菜,養上雞鴨,關鍵是縣公上門收購,農夫自然願意了。”
寒雲總算明白了,以往為啥這些農夫不喜歡在宅子周圍種養,因為要帶到縣城裡賣掉太麻煩,多了自己吃不完,都爛在地裡。
這就是交通不便帶來的問題。
“都通知到,三日後分批開始播種,另外雞苗和鴨苗也要通知四商儘快從周邊各縣購回,第一批按時送到。”
大唐的戶籍管理比較嚴格,想短時間增加雲陽縣的本地戶籍幾乎不可能,隻能靠本地人生養,但是流動人口可以啊。
隻要有夠多的工作崗位,周邊的人不都聚集過來了嗎。
本縣再弄一些鼓勵政令,還怕人口上不去?
寒雲心中暗道“各位縣令同仁,對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