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賀蘭山東南三十裡,大唐靈州西北方長城關隘。
了望塔上,三名邊軍正警惕觀望著北方。
去年突厥人正是從此處偷襲入關後,事後靈州的邊軍幾乎換了一遍。
聽說飛騎司抓了不少的人走,這些人要麼與羅藝有關,要麼與草原那個前隋公主有關。
至於這些被抓走的人後來怎樣,沒有人知道。
一名兵卒揉了揉眼睛,塞外一片黃沙【今騰格裡沙漠】,隱約看見一輛馬車和幾匹戰馬。
兵卒不敢遲疑,敲響了預警鐘。
當……當……當……
關隘城頭上本來還有些鬆散的兵卒,立刻起身,拿好自己的兵刃,全體戒備。
一名值班校尉,急匆匆爬上了望塔,經他確認後,來判斷是否點燃烽火。
另一邊的烽火台已有兵卒點燃了火炬,就等著這邊的命令。
如果傳來連續的三次急促的當當當,他會毫不猶豫點燃烽火台。靈州邊軍大營的大軍就會全員出動。
值班校尉仔細辨認,的確是一輛馬車和幾匹戰馬,領頭有一人身穿黑甲。
“再看看,有點像出使突厥的使團人員。”
校尉記得五天前收到兵部的文書,注意觀察有無大唐的馬車入關,人數應該在十人以下。
隻要後麵沒有跟著大批的突厥騎兵就沒有什麼擔心的。
“你等注意觀察,我且去城頭問問。”校尉說完爬下了望塔,去往關隘的城門口。
不到一炷香,校尉看清楚了,領頭的是一員女將,身穿右威衛黑甲,手裡提著一杆白銀槍。
“城下何人?”校尉大聲問道。
“右威衛右中侯李青雲,奉旨護送大唐使團,今返回大唐,自靈州入關。”
“請右中侯下馬,留下兵刃,待我等驗明身份。”
李青雲將白銀槍掛於馬上,卸下佩刀,翻身下馬,大步走向城門。
“開門。”校尉下令,隨後快步下得城頭。
驗完李青雲的軍牌,確認無誤,校尉又問道“身後馬車還有何人?”
“來大唐使團副使和處月部使臣,處月大將軍。”
“列隊迎接大唐使團返回。”隨著校尉的命令,這次響起了鼓聲。
嘩啦嘩啦,城下的兵卒齊齊列隊在城門兩側。隨後馬車緩緩駛入,這次駕車換成了阿依慕。
“你等速速帶我去往兵驛,本將要先行前往長安稟報陛下。使團回朝信息由本將帶回長安,你等無需再派遣驛卒。”
這是李昭陽的安排,消息隻能由李青雲一人帶回,不經過驛站。
李青雲要做的便是,馬不停蹄,一路換馬,直奔長安,按照靈州邊關至長安的距離,也需要三天的時間。
李青雲換好了戰馬,與李昭陽抱拳告彆。
“青雲,一路辛苦,馬車預計在十日後能到長安,我等在長安再聚。此事,事關重大,務必親自將消息送到長安。”
“末將領命。”李青雲翻上馬,一騎絕塵向長安而去。
“這孩子,和我十年前何其相像。”
十年前,也是她首次披上戎裝的時候。
那一年,李淵和李世民晉陽起兵,而李昭陽僅僅用了四個月招募了十萬兵卒,號稱“娘子軍。”
當李世民帶著晉陽起兵的三萬兵卒過了黃河與李昭陽彙合之時,震驚不已。
這支娘子軍成就了李唐後來的霸業。
皆因為,李昭陽當時招募的娘子軍,一半成是占山為王的驍勇悍匪,一半是前隋降兵。
至於她是如何用三百家丁招募五萬悍匪,又打敗了前隋名將屈突通,已成了一段傳奇,史書隻是一筆帶過。
至少有一點可以證明,李昭陽的號召力毋容置疑。
從靈州通往長安的官道上,一匹駿馬飛馳,一路身不卸甲,馬不停蹄,逢驛站換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