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朝堂紛爭(2 / 2)

大唐升官記 偉翰 5926 字 10個月前

三日後,正好是李世民接待西突厥使臣和林的時間。這一天,李世民準備宣布下嫁定襄公主與西突厥統葉護可汗。

能想象一位三十多歲的可汗迎娶一名十六歲的公主嗎?這便是政治聯姻。

犧牲的永遠是女子,哪怕你是公主。

自通化門入城後穿過延喜門,便是東宮的嘉福門,後麵便是李世民的臨時皇宮,官員朝會也在此地舉行。

此時並無大明宮,李淵仍舊站著西內苑,也就是常說的後宮,李世民乾脆連太極宮都一起讓給了李淵。

唐初的朝會人並不多,什麼左文臣、右武將,殿內殿外百官上朝是沒有的。

貞觀時期全部京官才六百多名,要都是百人上朝,那就都彆乾事情了。

而且貞觀各官上朝的時間和頻率不同,平均每月每人輪著安排上朝約四次。

李世民每次朝會看見的麵孔都不同。反而皇帝成了最累的那一位。

所以自古勤政的皇帝命不長就是這個道理。

今日因為談及與西突厥的結盟和親之事,故而核心重臣全都到場。

三省宰相坐在最前麵,往後排是六部尚書、十六衛大將軍、禦史台、鴻臚寺、秘書監等等。

唐初朝會是坐著開,不是後來的皇帝坐著,臣子站立。西突厥使臣和林則等在殿外等宣。

“眾卿,今日隻議一件事,便是同西突厥的結盟以及統葉護可汗請求和親的要求。”

李世民開口就定了今日朝會之主題,其他什麼奏抄、奏彈、露布、上議、上表、上狀之事咱就不談了。

同西突厥結盟共同對付東突厥頡利一事,眾臣意見統一,並無分歧。

唯獨和親一事,分歧重大。

武將一派清一色反對。

文臣一方三省宰相極力讚成;魏征未表態;其他文臣除了刑部尚書李靖、鴻臚寺寺卿唐儉反對,均讚成。

李靖反對是因為他本是軍務之人,這種靠女子來獲取盟約關係的事他做不出來。

唐儉反對是因為他知道北寒之地的艱苦,突厥習俗與中原習俗的差距有多大,遠嫁的公主就沒一個能長命的。

李世民有點為難了,他的本意是和親,將東突厥的注意力引向西邊,從而給大唐準備的時間。

可殿下一群武將就差脫了衣服馬上要乾東突厥的架勢讓有不得不慎重,此舉有恐打擊軍隊的信心和影響到戰力。

看著魏征那張滿不在乎的表情,李世民氣不打一處來,平時最喜歡戳他脊梁骨的家夥,今天安靜的反常。

“魏征,說說你的意見。”李世民乾脆點名。

換做平常,他巴不得不要看見魏征,可沒有魏征在,李世民又總覺的少了什麼。

感覺要做錯事,或者做對了找不到最合適的人去顯揚。

“臣以為,於私,陛下錯了。於公,陛下對了。”

魏征似乎早就知道陛下要專程點名他,回答的滴水不漏。

“你這話有意思,何為於私?何為於公?”

李世民歪著腦袋,嘴裡與魏征說話,眼睛卻在環顧四周,看看這些大臣們的反應。

果然,與魏征有隔閡的大臣露出嘲笑的臉色。

魏征瞄了一眼李世民,見他似乎沒有生氣的樣子,接著說

“於私,置二八年歲的公主遠去北寒之地,換來我大唐江山一時的安穩,難道我大唐的江山需要一名女子來維係?臣認為錯。”

魏征話音剛落,尉遲敬德立刻大呼起來“說得好,這麼久了,和你同朝議事,就這句話說得漂亮。”

李世民臉一黑,瞪了尉遲一眼,心裡罵一句“你這是捧人還是損人?”

尉遲這一嗓子,立刻等到武將集團的讚同,除了程知節察覺此話似乎不太妥外,都認為說得好。

“於公,以一名名公主的代價換來我大唐萬千邊民和將士的生命,臣認為值。陛下以後大可多冊封公主,大唐周邊的國家不少,用一名公主而安一國,臣認為對。”

“魏征,你……”李世民本想罵一句鄉巴佬,還是忍住了,畢竟在眾目睽睽之下,有失皇帝的儀態。

“你就告訴朕,這個親,和還是不和。”

“臣已經說了,就看陛下是出於私心還是公心了。”

李世民怎會聽不出來,於私,於公,魏征都在拐著彎罵他。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