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撤銷李昭陽左領大都督,因為這個官職沒有了。再封正三品右衛大將軍和從二品隴右道大都督,管製涼州等九個州的軍隊。
“臣,李昭陽接詔。”李昭陽接過詔書,一點不帶猶豫,她需要有個實權的身份。
隻是沒想到世民這麼大方,等於把大唐西邊的門戶都交給了她。
李淵一看李昭陽拿到了實權,心中高興,不是為了他自己,而是昭陽回來後多了一份保障。
他對李世民會不會再動手,心裡沒有一點底。
“既然昭陽已回,眾卿散去,稍後再來參加宴席。彆在這裡打擾朕和昭陽敘舊了。”
這個時候的李淵,除了見到幾個老友高興外,看見其他大臣就是煩,特彆是一群原秦王府的大臣更是惱。
李世民揮了揮手,這些大臣正欲離去。
李昭陽一切看在眼裡,回頭掃視一圈,這才注意到殿中的大臣換了不少麵孔,最遠處的角落裡縮著一個青色的身影。
“雲陽令留下。”李昭陽突然喊出。
咯噔,寒雲心裡一沉,這是要鬨哪一出呢。你們父女、姐弟團聚,要我留下何意?
但是公主都點名了,隻能待在原地。眾臣散去後,他一個人外人在偌大的大殿中顯得特彆明顯。
李世民還能理解李昭陽的意思,但是李淵有點迷糊了,怎麼大殿混進一個七品官。
這是一個七品官應該來的地方嗎?
“你是雲陽令?”李淵招呼寒雲靠近,躲在角落裡算什麼。
寒雲在後世也接待過不少大官,但是這種國家元首級彆的哪有資格輪到他出麵。
如今大殿內,兩位皇帝,一位地位超然的公主,壓力好大。
“臣雲陽令寒雲拜見太上皇。”寒雲趕緊向李淵行君臣之禮。
李淵好奇打量寒雲一番,不及弱冠的年紀,又不是什麼世家子弟,朝中也無背景,按理說不可能放到京兆屬地當縣令。
“可是雍州雲陽縣?”李淵懷疑是不是大唐還有叫雲陽縣的偏遠縣,畢竟大唐此時有一千五百多個縣,他也記不完。
“正是。”
李淵隻是知道李昭陽好好的,回到了大唐,至於她是怎麼回來的一無所知,李世民也未告知。
“你認識昭陽?”李淵還以為是昭陽的故好,可從年紀來看也不對。
“之前不認識公主,今日才認識。”寒雲答曰。
“父皇,我看三姐是有事要對雲陽令說,讓三姐先問吧。”
李世民不知道李淵打什麼算盤,趕緊打斷他的問話。
“二郎,我有一事相求。”李昭陽說道。
“三姐儘管開口,二郎能辦到的決不推脫。”李世民已經在心裡盤算會是什麼要求。
李昭陽還未開口,李淵倒是插了一句“你是皇帝還有什麼事辦不到嗎?”
“既然二郎封我為隴右道大都督,我的意思是遷寒雲為涼州長史。”
“不好。”
“不好。”
李世民和寒雲同時呼出。
兩人反對的理由完全相同。
一是,長樂郡王的問題沒有解決前,絕對不能去涼州。
二是,雲陽成果未顯之前,絕對不能去涼州。
“哦!”這下輪到李淵和李昭陽詫異了。
“臣的意思是,臣剛上任雲陽令不過三月有餘,萬事剛開始,此時調離雲陽,恐前功儘棄。”
其實寒雲還有一個理由,他哪裡舍得離開韋弦呢。
“那二郎反對的理由呢?”李淵問道。
“雲陽令上任不過三月。雲陽官製清明,百姓穩定,更是解決了全縣兩萬人口吃飽問題,楊州牧對此讚不絕口。所以兒以為雲陽令言之有理。”李世民解釋道。
“嗬嗬,二郎的皇帝做得不錯嘛。一個如此功績的京兆屬地縣令,為何還是青色官服?原來這就是你的識人之道?還是朝中的官位都被你秦王府的原屬下占完了,容不了有功之人了。”
寒雲這個功績彆說識人善用的李世民,就算李淵當皇帝的時候,那也是要大力提拔的。
說起此事,李淵不忘諷刺一下李世民。
“太上皇誤會陛下了,臣不過上任三月,已經由從七品下升為了正七品上。三個月連升了三級。臣已覺惶恐了。”
“嗬嗬嗬,有意思。世民啊,你這皇帝當得我看不懂了。”
李世民一臉黑,好想把寒雲拖下去打三十大板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