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想知道,與西突厥的和親,你怎麼看?畢竟你去過草原。”李世民說到他頭疼的事了。
寒雲能怎麼看,除了後麵有一個漢人朝代不和親外,自漢起和親都是一種代價最低的外交手段。
不過西突厥這個和親他還真有辦法,於是說道“臣認為表麵和親,暗地破壞。”
李世民一愣,這話說得,滿朝文武百官都沒人提過,果然這小子有點門道,接著問道
“何為表麵,何為暗地?”
“所謂表麵就是不但要爽快答應和親,還要大張旗鼓,傳詔草原。”
李世民似乎明白了,“你是想讓頡利也知道?”
“正是。”
李世民不再問後麵的,他在考慮這件事的可行性以及帶來的一係列影響。
少許,一拍大腿,“妙,妙不可言。表麵答應了和親,穩住了西突厥,又刺激了東突厥與西突厥矛盾。頡利必然攔截西突厥迎親的隊伍,這和親自然就和不成了。”
“我就說,你小子有辦法嘛。”李世民一高興把心裡話說出來了。
寒雲一聽,心裡清楚了,這是挖好坑等自己跳啊,還有稱呼我小子啥意思。
不說叫雲峰,稱呼官職也好啊。
“不過,陛下,臣還是覺得,製服四夷,還得武力和經濟雙管齊下才行,和親終究是下下策。不服就弄到他們服,讓他們聽話除了刀槍還可以用經濟手段。”
李世民捋了捋性感小胡須,眯著眼,心想
“這話難道不該是宰相說出才對嗎?這小子難道還有治國安邦大道,不行,再詐他一下。”
“詳細給朕說說。”
李世民一直是一個學習型的皇帝。
他在玄武門之變前,根本沒有接受過當皇帝的培訓。
在當太子前,李世民幾乎都在研究打仗,研究如何贏得戰爭,考慮的都是大唐最高軍事統帥的事。
至於處理政務和外交手段,他考慮極少。
李世民處理外交就一個模式,降不殺,不降殺之。
處理政務,他能親自過問的也極少。
雖然他有一係列官職,但是給秦王府直接授官的名額才五十幾個,而且還限製了品級。
另外管治的地盤裡麵,除了軍隊,地方官員和世家他實際都控製不了,也是李建成敢叫板他這個天策上將的原因之一。
同時也是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成功後,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後代必須被根除的原因之一。
“臣不過七品縣令,若有不妥之處,還請陛下諒解。”
“朕就當是交流,不算上議。”
寒雲這才說起後世知識提煉的精華
“自中國形成之日起,四夷不斷,曆來與中國有好有惡,同一國不同時期也有好有惡。非其變化,而是中國之變化。”
“中國強,四夷皆好;中國弱,四夷皆惡。亙古不變。”
李世民點了點頭表示讚同。
“臣認為,如今大唐宛如冬後老虎,該下山尋食了,彆認為老虎冬眠後就不是老虎了。”
“好!這句說得好。我大唐本就是山中猛虎,不過小棲片刻,倒是被蠻夷小覷了。”
“但是下山前,老虎也要先吃飽。故而,臣在雲陽試驗官營模式和不辭辛苦從極西之地尋得這些糧食。”
“朕倒是知道這些糧食來自極西之地。如此說來在極西之處還有比大唐更強大的國家?”
寒雲搖了搖頭,這套說辭他早就考慮成熟了,緩緩說來
“良種、田地、勞耕、天氣,四項是糧食耕作缺一不可的條件。雖然極西之地天然產這些糧食,但是當地人不善耕作、也無大唐這樣的山川河流,遍地良田,自然氣候,自然是種不出來的。”
李世民想了想還真是,就算把這些種子給了突厥,他們也種不出糧食。
“想雲陽這種模式,初期也無需太多,有十餘州足矣。便能支撐大唐抵抗天災,籌備軍資,更能控製四夷之經濟。”
“朕聽你提及多次經濟,朕不甚了解,你詳之。”李世民對經濟這個詞很感興趣。
寒雲一聽有點懵,要想把經濟講透,放在千年後都是一件難事,想了想乾脆簡化一下。
“經濟兩字出自《晉書·殷浩傳》,足下沈識淹長,思綜通練,起而明之,足以經濟。說起來,其含義還和陛下的名字有關。”
寒雲說到這裡不敢說了,畢竟經濟在古代就是經世濟民的意思。
李世民聽後哈哈一笑,“莫不是經世濟民,倒是和朕的名字濟世安民,同出一轍。你隻管暢所欲言,無需避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