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書房對(2 / 2)

大唐升官記 偉翰 6518 字 10個月前

李世民越聽越有興趣,他當皇帝後,更多在關注選人和用人上,至於國家的一些治理概念一半來源於大臣的諫言,一半來源於自己的執政心得。

這個時期的李世民還是執政初期,遠達不到貞觀中後期的執政水平。

“臣所言之經濟僅僅是其一部分,專指社會物質生產和再生產的活動……”

隨後寒雲劈裡啪啦講述一些關於經濟的簡化理論,並儘可能翻譯為古代詞彙講解。

李世民不至於聽不懂,但覺得少一個具體的指向,於是問道“你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說如何用經濟來對付突厥。”

寒雲想了一下,指著麵前的茶葉說道“把茶葉做成這種泡茶便是生產,再用茶葉交換突厥的羊便是再生產。”

“陛下覺得此茶是不是對清除油膩感也特彆有效。”寒雲突然轉了一個彎提出一個問題。

不說還好,一說李世民端起茶杯喝上一口,點了點頭“的確有奇效,朕覺得茶葉還要加一份。”

寒雲一臉黑,不過這點錢對他來說九牛一毛,但凡李世民能給他寫一幅字,都是無價之寶了。

“突厥人是不是肉食油膩之物更多。”

“你的意思是把茶葉賣去突厥,換回他們的牛羊或者其他。”

“陛下聰慧,一點就通。”

說完,寒雲就後悔了,特麼是在和皇帝對話呢,好在李世民也不在意。

“隻是這茶價值不菲,似乎隻能是突厥貴族才能享用。”

“不不不,茶葉也分高低、好壞。大可把便宜、差的茶葉送去草原,一來可以利用商隊深入到草原各部,指定物品交換,迫使其牧民擴大非戰爭物資生產,限製其戰爭物資產出。”

後麵的不用寒雲繼續了,李世民也許馬上就想到了好幾種方式。

至於派出的商隊要乾什麼,當然是繪製詳細準確的輿圖,還有刺探消息。

包括最後的衣食住行都要依靠大唐交換的時候,實際上,大唐已經在一定程度控製了突厥的小部落,甚至是牧民。

李世民覺得需要休息一下,好好消化一番這些信息,他察覺到,能在其中找到非常多的有用信息。

李世民想起一個話題,試一試這小子對打仗是否了解,於是又問道“你如何看待大唐與突厥的戰爭。”

千年後的人最喜歡就是分析古代戰爭,那時候的人相當於全亮地圖打仗,哪像現在大唐對突厥隻是探亮了一小片黑影。

對於草原大大小小的部落錯綜複雜的關係也不甚清楚。

“臣並非武人,恐不善兵事。”

加以推脫的話寒雲還是要說的,那是因為在他麵前的是曆代最能打仗的皇帝。

“無妨,朕還是那句話,就當交流。”

“臣就說了。”

“說。”

“突厥人打仗的優點戰爭動員快,幾乎全民皆兵,是個能騎馬拿刀的都能打仗……”

寒雲劈裡啪啦說了一通突厥人打仗的優勢,總結起來馬多、兵源多、補給壓力小、機動性強、騎射強、縱深大。

然後又劈裡啪啦說了一通突厥人打仗的劣勢,總結起來缺乏戰術訓練、缺乏優秀將領、單兵對抗比唐軍差、不善攻城、軍心不統一、內部矛盾多。

李世民聽得連連點頭,這些他都想到過,寒雲甚至還比他多想出幾個出來。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你也是用心了。關鍵如何把敵人的優勢變成劣勢,我方的劣勢變成優勢呢?”

這……寒雲能隨便說嗎?

說用單兵電台可以保證數千裡範圍內的軍隊保持即時聯係嗎?

說用對講機保持戰鬥時的即時通訊和調度嗎?

說用無人機偵查周圍十多裡的敵人嗎?

說用便攜式指南針配合衛星地圖,可以保證不會迷路嗎?

這些都能實現,可現在不能說。但是寒雲想到一些可行的,於是提出二個建議

“既然突厥可以在兩國數千裡邊境上襲擾大唐,唐軍也可以將騎軍化整為零,深入突厥內部襲擾對方,打亂他們的部署,削弱他們的人口,破壞他們的生產,變守勢為攻勢。”

“突厥就那麼點人口,經不起如此折騰。待時機成熟,再集中兵力尋求決戰。”

這招就是當時蒙古對付西夏的絕招,稱之為抽血戰術。足足抽走西夏兩百多萬人口。

李世民想到這個戰術和李靖提出的戰術雷同,都是將騎兵化整為零,靈活作戰。

不過李靖受限於對突厥腹地的了解,和相互聯係的難度,不敢太深入,故而是一種機動防禦作戰。

而寒雲提出的則是進攻作戰。因為寒雲能解決地圖、方向、聯係、偵查一係列問題。還有高效的後勤保障。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