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雲帶著三百騎兵如期出發趕往靈州,至此,大唐建國後對突厥主動用兵開啟序幕。
李世民將重要政務調整成對突厥作戰,除了采納李靖提出的機動防禦外,首要目標看向了北方的梁師都,隋末軍閥割據的最後一塊地方。
也是突厥壓在大唐背上的一塊石頭。
似乎上天並不想李世民一帆風順。
五月中,山東【唐山東指太行山脈以東地區,包括現在的河北省、山東省,河南省北部。】各地相繼出現旱情。
大部分地區連續幾個月未見一滴雨水,春播的莊稼受災嚴重,幾乎可以肯定,秋糧沒了。
寒雲知道,這隻是貞觀天災的開始,接下來,關中地區會受到這次旱災的影響,出現大麵積的糧食歉收。
緊接著便是貞觀二年的雪災和蝗災。
距離五月底收割第一批玉米還有不到十日,寒雲巡查完雲陽的玉米地剛回到縣衙,一封皇帝敕令緊急把他從雲陽宣召到長安。
寒雲剛跨進李世民的書房,便感到房內氣氛的壓抑。
朝中宰相全部到齊。
李世民的核心四文臣,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和魏征;外加蕭瑀、高士廉、杜淹、封德彝。
“雲峰到了,快進來,自己找地方坐。”李世民如同老友般的招呼,嚇了眾人一跳。
都知道雲陽令寒雲前些日子飛升,不過三個月的時間,由從七品下,升到正二品,雖然這個正二品沒有實權,可品級高。
而後一聽,還是管理雲陽一個縣,隻是陛下把雲陽同長安和萬年了。
這些宰相壓根不去關注一個縣的情況,全大唐有一千五百多個縣,哪能管的過來。
今日才算真真正正第一次麵對寒雲,都不禁仔細打量起他。
房中大臣除了蕭瑀清楚寒雲的實力外,其他人想破腦袋也想不到一個不及弱冠的家夥如何得到陛下、太上皇和平陽公主的賞識。
寒雲一進門就感覺到這些人不善的眼光。
“臣寒雲見過陛下。”寒雲還是要行君臣之禮。
“少廢話,坐下。”李世民還是喜歡敢和他勾肩搭背的寒雲。
“好呢。”寒雲找個蒲墊坐下。
彆人都是跪坐,他是一屁股坐上去,盤起雙腳,弄了幾下不舒服,又起身拿上蒲墊找個柱頭靠著坐下,這才安穩下來。
“人已到齊,朕今日召集眾卿,就說說山東的旱情。右仆射你說說情況。”
李世民點名封德彝,畢竟前段時間蕭瑀被罷官一段時間。
“尚書省近一個月來,連續收到河北道、河南道上表,各州縣均出現降雨偏少,甚至滴雨未下的情況,很多春播作物枯死。除了靠近黃河的州縣外,其他州縣旱情都較重。”
【凡下之通於上。其製有六。五曰表。六曰狀。皆省署申覆而施行焉。】
寒雲一聽,我去,這就是災情彙報?要是放在千年後還不得被罵死?
這時,古人惜字如金,上表講究文風格式的弊端就呈現出來。
很多地方的災情,大量使用了模糊字詞一句帶過。
還有一些州縣的地方官,本來完全可以組織自救,都紛紛上表說受災嚴重,為的就是事後論功的時候可以增加一點功績。
加之古代交通和信息不便,皇權中心根本無法準確掌握災情具體數據,從何談起科學救災?
隨後便是,一乾大臣發表意見,寒雲聽了半天,硬是沒有一個人置疑災情的數據。
常規策略就是開倉放糧,捐糧施粥、朝廷撥款、官員巡察。
可沒有一個人說出具體的措施。需要多少糧,從何地調運,如何調運,如何分配,受災人群如何安置,災後複產如何搞。
李世民聽完也點了點頭,說實話他也隻能想到派哪些官員去巡察,如何救災還得靠大臣出策略。
“雲峰,你的意見呢?”李世民見寒雲毫無發言的積極性,隻能點名他。
至於是否抱有希望不得而知,他隻是內心覺得寒雲能搞出那麼多糧食,應該有一些辦法。
“臣想另請一人前來說說救災措施。”
寒雲沒有正麵回答,卻說出一句令所有人意外的話。
“哦,何人?”李世民想不到朝中還有何人善於此事。
“請太子來。”寒雲答道。
“啊!這不是胡鬨嗎?”
頓時有大臣反對。難道八歲的太子還能比過朝中一群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