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受命於危難(2 / 2)

大唐升官記 偉翰 6297 字 10個月前

“如今山東之地遍地受災,陛下理應親自支持,然陛下鎮守京畿之地,不便外巡。太子作為儲君,本就該代天子巡牧。所以,臣認為主持救災之大事,太子領銜方能體現陛下體恤百姓之道,再輔以能臣行之。”

寒雲壓根就不相信,沒有中央統一調度,那些個地方官能處理好,不謊報災情就謝天謝地了。

蕭瑀第一個支持,畢竟他也是太子少師,能讓太子出頭的機會,絕對不能放過。

他心裡也沒有底,太子到底行不行。

看見寒雲自信滿滿的樣子,打算聽聽太子如何說再作後策。

“王德,宣太子前來。”李世民想著這小子難道專程教過太子救災。

李世民猜對了,寒雲給太子留下的第一課就是救災,這是鞏固太子地位,提高聲望最好的機會。

關鍵是寒雲有信心處理。

說起來受災麵積大,折算成人口,也就那麼一兩百萬人口,比千年後好多市的人口都少。

不多久,李承乾來到書房,他也不知道何事。

進屋一看,一群朝中眾臣,再一看,那個坐姿最奇怪的不是雲峰嗎?

這下心裡有底了,有雲峰給他兜底,還怕啥。

李承乾進來先後給李世民、蕭瑀和寒雲見禮,一個天子、兩位老師。

“你先看看這些山東各地關於遭受旱災的上表。”

李世民讓王德把一疊上表遞給李承乾。

上表看起來多,可沒多少字,而且都大同小異。

無非就是久未下雨,旱情初顯,請朝中運糧撥錢,減免稅賦等等。

李世民登基就減免了關中的稅賦,要是再把山東各地減免,大家都得去喝西北風了。

這也是李世民頭疼的地方,他真的很窮。

宮殿的擴建都讓他暫停了,就是那個後來李淵住進去的大明宮。

不多久,李承乾讀完,看了寒雲一眼,寒雲報以微笑,指了指自己,意思就是我就是你堅強的後盾。

“兒臣已看完,上表均是山東各地的旱情。”

“說說你的想法。”

李世民說出此句話之時,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相當於讓太子八歲就上殿聽政拿主意了。

曆史上李承乾上殿聽政是十四歲,六年後的事。

因為寒雲的到來,讓他提前了六年參與政事。

“兒臣認為首先要精準統計受災人口、範圍、程度。救災要的是數字不是文字。”

嘶,李承乾第一句話就把這群大臣震住了,這是八歲孩童能說出的話嗎?

也不能怪這群大臣,畢竟都不是從明算科上來的官。

但凡抓一個戶部的度支司官員來,他也會要這些數字。

“其次,父皇發一道敕令。凡弄虛作假者,重處;凡散播謠言者,重處;凡救災不力者,重處;凡聚眾鬨事者,視為謀反;凡搶奪錢糧者,罪加一等;凡救災有功者,重獎。”

嘶,這下輪到李世民驚訝了,心裡暗自高興“有天子之範。”

“第三,組建救災內閣,統一調度,抽富之地以救災地。令江南各道,集中糧食於揚州;劍南道集中糧食於益州;關中各道集中糧食於長安。”

“第四,組織災地自救,世家豪紳一家幫一縣,富農工商一家幫一村。父皇許諾以未來兩年之稅賦為預支。”

“第五,令工部、將作監規劃災地之道路、水利灌溉、城池修繕等工程,調度災民修之,以換取糧食。”

“第六、令太醫署、各州縣醫官,防備疫情之發生。”

“第七、令工部、司農寺統籌田地複種,調度種子。”

“第八、令國子監學生,奔赴災區一線組織救災,以彌補官吏不足,亦作為選聘官員考核條件之一。”

“第九、令戶部調度糧食和錢財支出,兵部開放驛站行運輸之便利。”

“第十、向各藩國下詔上獻糧食。”

“此為救災十策,具體調度錢糧數據,待各地統計完畢,分出輕重緩急,合理分配。”

李承乾一口氣說完救災十策,這十條可是寒雲逐一考核過,並且詳細解釋過具體措施。

嘶,李承乾說完,書房內安靜了,李世民的雙眼泛出了淚花,這還是以往唯唯諾諾的太子嗎?

當然聰明的他立刻想到一個人,這些變化都是自從太子認識一個人後開始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