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又跑了一個(1 / 2)

大唐升官記 偉翰 6016 字 10個月前

“好!”李世民還未表態,蕭瑀第一個大聲叫好。

怎麼說他也算李承乾的第一個老師,現在還是太子少師身份。

“好!”魏征第二個叫好。

太子的救災十策操作性強,各部各司分工明確,責任劃分清晰,就連如何向世家豪紳借糧都想到了。

那招用未來兩年之稅賦預支實在是太妙了,完完全全一個陽謀。

“眾卿對太子的建議什麼意見?”

李世民這句算廢話,但是他還得問,否則就成了皇權專斷。

魏征估計又要說上一大段。

長孫無忌除了爵位與在座的相同都是國公,其實他的官位是最低的,但是身份卻是最顯貴的,自然他的話分量也不輕。

作為李承乾的親舅舅,自然第一個發表意見

“臣認為,太子的救災十策,不但對本次山東旱災可行、有效,還能作為救助其他災害的策略使用。臣附議。”

房玄齡想了好一陣,也想不到補充的地方。

他也納悶,太子何處學到的救災策略,如同親身經曆過一般,最後說道

“臣想了半天也沒有補充,太子救災十策,乃上佳良策。臣附議。”

其他幾位也大同小異,紛紛附議李承乾的救災十策。

“既然如此,本次山東災情,就由太子負責統一調度,成立救災內閣。凡我大唐官員,太子皆可調度,凡有不聽號令者,太子可行便宜之權。”

李世民這句話就很嚴重了,授予太子便宜之權,等於給了一把尚方寶劍。

李承乾一聽,心中有點膽怯,剛才說得杠杠的,那是理論,讓他領軍實際操作又是另外一番事。

趕緊看向寒雲。見寒雲給他點了點頭,這才安心,答曰

“兒臣領令。兒臣任少保為救災內閣副使。”

說到這裡李承乾瞄了一眼寒雲,見他不停指魏征,瞬間明白,又說道

“再任諫議大夫魏征為救災內閣副使。其餘官員,待兒臣和兩位副使商議後再上書父皇。”

寒雲為何要暗指魏征,因為曆史上這次旱災就是魏征負責救災。

最後災情是緩解了,卻被官員誣告他貪汙受賄,差點出事。

“中書省擬旨,山東旱情就按此議辦。內閣辦公之地暫設戶部,便於調度錢糧。太子要一日一表,莫要忘記了。”

“兒臣記得。”

眾人退去,李世民突然說道“少保暫留。”

寒雲又被留下。

待眾臣離去,李世民幾步上前,重重在寒雲肩膀一拍

“你說朕該獎你還是該懷疑你。”

“不知陛下何事獎勵臣,又何事懷疑臣?”寒雲也是明知故問。

“太子今日之策定是你所教授,故而,朕應該獎勵你。但是,你在災情前就在準備這些,你說,朕是不是該懷疑你呢?”

“既然如此,依臣的意思,那就無需獎勵也無需懷疑了。”

“你這是給朕打趣吧。”

“說說,你是怎麼知道山東會大旱的?”

李世民沒啥東西可以獎勵了,乾脆不提獎勵的事,直接問他懷疑之事。

寒雲能怎麼說,難道告訴李世民,是你的史官記錄的嗎?

“臣又不是道士,能掐會算。要成為陛下這種能文能武的千古一帝,怕是再也找不到了。所以大唐未來之國君,要麼能領兵開疆擴土當一個雄君;要麼能清廉政務,安定民生當一個賢君。二者占其一,也能保大唐之千秋之業。”

寒雲開口就是一句馬屁,拍得李世民暈乎乎。

千古一帝,已經是第二次聽寒雲提及。

這小子拍馬屁都是與眾不同,聽得舒服極了。

“少說好話。當心被魏征說成佞臣。”

“太子明顯不會像陛下般,少年時便領兵征戰天下。臣認為當教授太子安民富國之道,安民中,以災禍為首,皇朝動亂多於災禍,是故,臣先教授救災之法。”

“你所言也有幾分道理。你這個太保很稱職。”

李世民說到這裡才想起,這個官還是太上皇幫要的,頓時覺得自己當初小氣了一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