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放長線釣大魚(2 / 2)

大唐升官記 偉翰 4978 字 10個月前

如果優先在這些地方推廣土豆和紅薯,今年還能趕上一波收獲,足夠養活到明年的春播。

古代稍微一旱便顆粒無收的原因,寒雲總結出幾點

一是,水利灌溉做的不好。這種苦在當任,功在下任的事,很多縣令不願做。

二是,農作物品種單一,缺乏抗旱的品種。

三是,世家和鄉紳故意拖延上報,地方官反應過慢。

四是,救災的手段單一化,更彆說什麼複種、搶收、以工代酬了。

五是,人口分布太過疏散,交通又不便,增加了救災的難度。

寒雲把這些一一記下。

就在寒雲在河南道幾個州鄉間調查的這幾日,長安城的李承乾收到了寒雲和魏征的上表。

果然,魏征在河北受到世家捐糧的困難,另外也出現和河南道一樣的賣地換糧的事。

李承乾坐鎮長安,雖然沒有寒雲在身邊,但是有寒雲給出的救災十策,救災事宜處理起來也是井井有條。

國子監的學生已經完成了五日的救災培訓,按一縣一批分配好,奔赴救災第一線,目的就是填補各縣官員不足。

或許李承乾萬萬沒有想到,他能有給國子監學生上課的高光時刻,此時的他才八歲。

當他一條一條詳細講解救災中的關鍵措施時,這些國公子弟,最差也是五品官子弟,並非看在一旁左仆射蕭瑀麵子上,而是真心對太子佩服。

當然裡麵還是有不把救災當回事的二世祖,隻是他們未曾想到,皇帝這次是認真的。

李世民不光需要這些國子監的學生在第一線親自參與救災,最重要的一點是向百姓傳達一個信息,是皇帝在救災而不是世家在救災。

李世民要一改以往,錢糧朝廷出,罵聲皇帝背,名聲卻被世家賺了的局麵。

下朝後,李承乾又來到李世民的書房,他以前最怕被李世民叫到書房,如今卻巴不得每天去彙報一次。

畢竟人員到位,措施得力,糧食在路上,全是救災的好消息,誰不想天天彙報呢?

看著父皇臉上露出的笑容,還有母後讚許的目光,李承乾憋足了勁恨不得全天十二個時辰的工作。

當然李承乾記得能有今日,是誰給了他最大的幫助。

“父皇,兒,又來了。”李承乾進了李世民的書房,按禮先招呼。

“承乾,來來來,到朕身邊來。你母後說你這幾日瘦了不少,讓朕好好看看。”

很簡單的一句父親對兒子的關心,熱乎的讓李承乾眼淚都要掉下來了,趕緊快步走到李世民身邊。

“兒隻是忙著救災一件事便覺得費儘了腦力。父皇日理萬機,更是要注意休息。”李承乾答出一句。

李世民一愣,心裡熱乎啊,以前的太子,他不問,太子不語,問了就是一句話,兒臣記下了。

“你不過八歲孩童,朕可是正當青壯。今日救災有進展嗎?”

“人員已派出,糧食已經從雲陽調出第一批,剩餘的揚州調往洛陽和益州調往長安的均在路上。今日收到少保和魏大夫的上表,特呈給父皇過目。”

“朕讓你去雲陽學習一個月,當真是英明。哈哈哈。”李世民不忘自我表揚一句。

“少保提到請求調李君羨去往滎陽,不知父皇可否準許?”

“調李君羨?屈突公不是在洛陽嗎?洛陽兵馬難道還不夠他用?”

李世民剛說完,馬上就想到,寒雲未必是想明麵上對付鄭家,而是想用李君羨調度密衛秘密調查鄭家,心中不禁嘀咕起來“這小子此舉何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