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瘟疫(二)(2 / 2)

甘為外室 秋不白 4366 字 2024-04-26

周璟眸光幽幽,目光從蘇逸身上移到了沈長秋身上,用眼神詢問。

沈長秋也隻是微微一愣,嘴角勾出笑意,抱著著笏板的手臂鬆垮下來,緩慢眨眼,配著細不可聞的點頭。

這便是認同了。

周璟信得過沈長秋,沈長秋覺得蘇逸還能拉一把,如此循環。

“擬旨。”話語權都在周璟手中,他也不再墨跡,當場便定下:“翰林院編修蘇逸誌比金堅,任命為欽差,即刻起前往災區,沿途賑災。”

蘇逸跪地,道:臣領旨,叩謝聖恩。”

下朝後,蘇逸緊趕緊上了回府的馬車,符元揮鞭駕馬,車後揚起細密塵土。幾乎同時,衛隊及禦醫已整裝待發,齊聚在城門口隻等一聲令下。

現在,蘇逸門口聚了一群人,美其名曰送行。

尚書侍郎來了不少,翰林院共事的幾乎到齊,武官來的人不多,梁青山和付成頌是在的,都是些有交情的,差不多是熟人局。

陳靖並未到,有要緊事絆住了他。

此行短時間內回不來,穿衣住行自有人安排,蘇逸不用為這發愁,一刻鐘左右就出了門,隻帶著書文冊寶準備出發。

馬車在宅邸門口候著,本就不大的地方,烏烏泱泱一群人顯得更擁擠,官服都還沒來得及脫,紅紅綠綠一大片,慶幸辰時這個時辰人不多,鮮少有路人,否則看到這場景不得驚慌失措。

門一開一合,最先迎上的是沈長秋,經禮樂傳教後,兩人的關係說得上最好。

私下怎樣都好,人多就得按規矩來,蘇逸撐手拜道:“承蒙各位大人厚愛,費心送行在下感恩不儘。”

一人道:“蘇大人哪裡的話,同朝為官這都是應當,再說為國辦事,我們等人哪有不送的道理。”

一人說多人應,至少說明來的人都懷著好心。

付成頌和沈長秋的想法撞到一塊去了,待人聲消淡,兩人一前一後開口:

“保重身體,萬事要當心。”

這是確確實實的關心。

蘇逸上了轎子,撩開窗布,對著兩人回道:“在下謹記在心。”

百姓開路,城門卸下防備,先是衛隊開路,蘇逸的轎子駛出城門,跟隨的禦醫和官伴緊跟其後,待最後一輛馬車離開,很快,城門又恢複到緊閉的狀態,守門兵加了一倍,甚至比之前還要嚴謹。

特殊時期,這樣做也是為了城中人的安全。

京城城外多走幾裡路,果然如奏折上一般,漫舞的沙,荒涼的風,不見人的路,這都是各地封鎖城門導致的。

京城是周朝最繁榮的地帶了,不論何時人都絡繹不絕,尤其是在年關,城門的士兵每半個時辰就要換一批,防止搜查疲憊造成疏漏。

現在呢?人又在何處。

目的地是在傷病人數最為嚴重的江夏,不難想象,周邊地區如徽州、洪都、潭州、渭南情況也不樂觀。中途要經過冀州、汴梁兩處災區,不能直接從城中過隻能沿著郊區走,還要仔細安頓,費時說少也要四五天。

馬車上,一顛一破,蘇逸仔細看著地域圖及各地給的病勢,誓要在路途中吃透各個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