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8 章 促銷【五百票加更】(2 / 2)

莊子上的羊是散養大的,現宰的這隻羊是隻小羊,幾乎沒有腥膻味,肉質極為細嫩。

顧老大夫囑咐過秋華年,平日除了藥補,也得注重食補,羊肉是大補之物,冬日是吃羊肉的好時候,秋華年早就惦記上莊子上的羊了。

三十斤的羊得了十五斤的肉,煮熟之後隻剩不到十斤,也就夠吃幾頓的。

如今家境好了,連吃羊都可以宰一整隻吃了。

鮮羊肉不用放太多調料,把肉洗淨後,冷水下進大鍋,抓一大把花椒和薑,用中火咕嘟咕嘟上一兩個時辰,待肉質軟爛,湯色變白,就能出鍋了。

大塊的羊肉撈出來,放在案板上拿刀剁成一寸厚的長條,橫截麵從皮到脂到精肉層層分明,連帶著一點骨頭和筋,形成似散非散,汁水充盈的感覺。

這樣的肉撈出來趁熱吃最好,想吃重口可以沾一點辣椒麵,但秋華年更喜歡吃原味的,鮮嫩的羊肉中帶著一點點花椒的麻香,已經足夠了。

整頭羊身上,羊脖子和羊肋排是口感最好味道最香的,直接被一家人一頓解決了。

餘下的羊肉收起來,接下來幾天和煮肉的羊湯一起吃,濃白的羊湯裡加入片成片的羊肉,再加一些粉絲和大白菜,點綴上養生補氣的枸杞,實乃冬日大補之物。

冬天來臨前莊子上存了不少東西,秋華年愛吃,時不時就叫他們送來一些。

鮮活的雞鴨豬羊,大窖儲存的蘋果和梨,醃了幾大罐的蜜餞都是好東西。

莊子上的人來送東西,秋華年順便叫他問一問梅花清膏的情況。

梅花清膏試做成功後,秋華年就讓上莊子上的佃戶們開始大規模生產了,但梅花清膏的製作周期要二十天,一時半會

兒還做不出來。

秋記六陳到現在仍不售賣梅花清膏,除了吊胃口搞饑餓營銷,也有確實沒貨的原因。

老鄧頭的兒子鄧大回答,“那油上的花已經換了八次了,後天便收好給鄉君送過來。”

秋華年點頭,“換花的時候讓大家把手洗乾淨些,千萬彆把油弄壞了。”

雖然加了蘇合香當天然防腐劑,但油脂沾染上臟東西,還是有很大概率腐壞的。

梅花清膏的製作流程和其他產品一樣,繁重的手工操作雇人外包,關鍵的幾個步驟握在秋華年手裡。

莊子上的人把幾大罐吸足了梅花芳香的油脂送來後,秋華年把它們全部浸泡在蒸餾過的高度烈酒裡,又過十日,過濾加熱,得到一大批梅花原精。

把梅花原精加入上好的蜂蠟和茶油加熱熔化、攪拌均勻,分裝入一個又一個小瓷罐裡,一大批梅花清膏便做好了。

這次原材料和人手都十分充足,冬日東西也保存得久,秋華年一口氣做了一大批,足足七八百罐,在家人的幫助下花了兩三天時間才分裝完,累得連手都不想抬了。

大寒那天,離除夕還有十來日時,引發無數關注的秋記六陳的梅花清膏千呼萬喚始出來,終於上架開售了。

大家早就無比熟悉的梅花圖挪開了一些,露出的貨架上,擺上了一個個精致漂亮的紅釉小瓷罐。

哪怕蓋子蓋得嚴嚴實實的,鋪子裡依舊充盈著淡淡的梅花香。

隻要聞了這個味道,便知道這是實在的用梅花做的清膏,與外麵常見的用其他香料調和模擬的不同。

秋華年雖然做了許多梅花清膏,但沒有一口氣全賣出去,依舊是限量售賣,每五日限售十罐。

定價則來到了三兩銀子一罐。

這個價錢對普通人來說太過高昂,可對那些真正的有錢人來說,反而更襯他們的身份了。

新品上市,秋華年還搞了一個“新年大促銷活動”。

為了讓喜歡梅花清膏的人都能在新年時用上心儀的香,秋記六陳暫時放開限量銷售的限製。

隻要為梅花清膏不拘詩、詞、對、文寫一篇作品,拿到鋪子裡讓人當眾念出來,得到眾人的認可後,便可購買一罐清膏。

這下更沒有人在意梅花清膏的定價了,對文人們來說,花錢都不一定買得到,靠文采才能得到購買機會的東西,簡直太對他們的胃口了。

如果這東西和梅花、和解元扯上關係,那就更不得了了,必須想方設法地拿下。

辛辛苦苦作詩作文得到了花錢的機會,還得高高興興地謝謝齊黍鄉君呢。

一時之間,秋記六陳鋪子裡到處可見吟詩作賦的人,文人們在這種事情上都要臉,因為需要當眾讀出來讓眾人認可,所以沒有人敷衍了事,拿來的都是仔細推敲過的佳作。

有些有文采的女子和哥兒,也做了詩文,讓下人們帶到秋記六陳鋪子,湊這個風雅的熱鬨。

秋記六陳的梅花清膏,在襄平府上層圈子裡掀起了一陣陣梅花熱潮,清膏的銷量也水漲船高。

對此秋華年樂見其成,囑咐孟圓菱找專人把這些詩詞歌賦記下來,回頭挑好的集成一本詩文集,刊印出去進一步宣傳梅花清膏。

當然,杜雲瑟的那首詩肯定要放在第一頁。

梅花清膏的製作成本很高,又要用大量的豬油和鵝油,又要用許多烈酒蒸餾酒精,又要用上好的茶油和蜂蠟,加上人工費用,哪怕大量製作平攤了成本,那麼一小罐的成本也已經來到了一兩銀子左右。

也就是說每賣出一罐梅花清膏,秋華年能掙二兩銀子。

在新年大促銷活動的刺激下,過年前的這短短十來日,秋記六陳竟賣出了三百餘罐梅花清膏,賺了六百多兩的淨利潤。!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